书籍资料库

《高昌故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报告(1902~1903年间冬季)》格伦威德尔,1906年

摘要: 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Grünwedel)是画家卡尔·格伦威德尔(CarlGrünwedel,1815~1895年)的长子。从1867年开始,他参加了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并于1875年通过了Abitur。然后,他在慕尼黑与Ernst Kuhn和Ernst Trupp一起学习艺术史和亚洲语言,包括Avestisch。1883年,他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阿尔伯特·格伦威

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Grünwedel)是画家卡尔·格伦威德尔(CarlGrünwedel,1815~1895年)的长子。从1867年开始,他参加了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并于1875年通过了Abitur。然后,他在慕尼黑与Ernst Kuhn和Ernst Trupp一起学习艺术史和亚洲语言,包括Avestisch。1883年,他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1856年出生在德国的小城米海,为了学习东方学,他20岁时从米海美术学校转到米海大学,专攻东方学。他从1883年起就任柏林人种学博物馆印度部管理员。当时正是印度犍陀罗佛教雕刻品开始大规模地流入欧洲之际,作为欧洲较大的人种学博物馆的柏林人种学博物馆也收藏了出土于今巴基斯坦北部斯巴特(Swat)地区的共63件犍陀罗艺术珍品。格伦威德尔充分利用了这一便利条件,对这一批艺术品以及收藏于该馆的其他艺术品包括对印度佛教美术,尤其是图像学和中亚考古学进行了潜心研究。1893年他在柏林出版了轰动整个欧洲东方学界的《印度佛教艺术》一书,从而确立了格伦威德尔在佛教艺术研究方面的权威地位。格伦威德尔这次考察的报告《高昌故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报告(1902~1903年间冬季)》(Bericht über archäologische Arbeiten in Idikutschari und Umgebung im Winter 1902~1903),1906年在慕尼黑出版。

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第三次考察留影(中:格伦威德尔、 右:勒柯克)

  

  俄国克莱门兹在吐鲁番的惊人发现和英国斯坦因在和田的巨大收获,促使当时任职于柏林民俗学博物馆(Museum für Völkerkunde)的印度艺术史专家格伦威德尔(Albert Grünwedel 1856 ~1935) 决心前往中亚考察,目标就选择了吐鲁番。1902年8月,由格伦威德尔和胡特(Georg Huth 1867~1906) 、巴图斯(Theodor Bartus) 三人组成的第一次吐鲁番考察队从柏林出发,经俄属突厥斯坦,于11月底到达吐鲁番盆地。从1902年12月初到1903年4月初,考察队在高昌故城(Khocho)、胜金口(Sängim)、木头沟(Murtuk)进行发掘,共获得44箱古物,包括写本、刻本、壁画、雕像等,写本中有梵文、突厥文、回鹘文、汉文、藏文、蒙文文献。

  Hohle der sechzehn Schwertrager in Kizil 19061905年12月,当格伦威德尔到达喀什后,即与勒柯克一起东行,开始了第三次吐鲁番考察队的活动。他们在图木舒克(Tumshuk)做了短暂逗留后,即往库车西面的库木吐拉(Kumtura)和克孜尔(Kizil)石窟考察,剥取壁画,并获得大批梵文、吐火罗文、回鹘文等文献材料。1906年5月,考察队继续东行到焉耆附近的硕尔楚克(Shorchuk),同样割取了大批佛教壁画和雕像。

  而后,勒柯克由于身体不适而先期回国,考察队由格伦威德尔率领继续东行到吐鲁番,在高昌故城和哈密一带,一直工作到1907年4月止。此行时间较上两次吐鲁番考察为长,而且范围也超出吐鲁番,扩大到几乎塔里木盆地北沿的全线。

  回国后,格伦威德尔陆续整理出版了两部正式的考古报告:一,《新疆古代佛教圣地——1906~1907年在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绿洲的考古工作》(Altbuddhistische Kultstätten in Chinesisch-Turkistan: Bericht über archäologische Arbeiten von 1906 bis 1907 bei Kuča, Qarašahr und in der oase Turfan,Berlin,1912)。二,《古代龟兹 Alt-Kutscha 1920。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作者:格伦威德尔

更多信息...

高昌故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