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居延烽燧遗址

摘要: 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分布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北起居延泽之西,自苏古诺尔以南的额济纳河(弱水)两岸,至毛目以南,在东经100°~101°30′、北纬40°~41°30′之间。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为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 ...

▲ 居延烽燧遗址

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分布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北起居延泽之西,自苏古诺尔以南的额济纳河(弱水)两岸,至毛目以南,在东经100°~101°30′、北纬40°~41°30′之间。

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为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有特殊的意义。

▲ 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中国团员在包头第一次出发工作。左起:丁道衡、黄文弼、詹蕃勋、袁复礼、徐旭生、白万玉、崔鹤峰、庄永成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作过调查,出现了1万余枚汉简。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甲渠候官治所、甲渠第四遂(P1)和肩水金关(A32)3处遗址,出土汉简近2万枚。

遗址分布情况

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的治所在大湾(A35),所辖烽燧塞墙分布在今查科尔帖至毛目之间。金关东北属橐他和广地候官,金关及其西南则属肩水候官,肩水候官的治所在地湾(A33)。

居延都尉所辖烽燧塞墙分属3个候官,三十井候官塞自布肯托尼(A22)至博罗松治,塞墙大部分存在。甲渠候官塞从察汗松治(A2)至T21,候官治所在破城子(A8)。殄北候官塞在居延都尉防区的最北端,从宗间阿

玛(A1)到T29之间,成为一弧形地带,候官治所在宗间阿玛。在殄北塞以南、甲渠塞之东、居延泽以西、三十井塞之北的地区,为汉代居延县和居延都尉府所在,也是当时的主要屯田区。

▲ 居延都尉府遗址

甲渠候官治所

城堡由鄣、坞两部分筑成。鄣在西北部,是一个平面23.3米见方的小堡,鄣墙厚4~4.5米,用土坯垒成,今残高4.6米。鄣门在南。鄣南为坞,坞平面略近方形(47.5米×45.5米),坞墙厚1.8~2米,用夯土筑成。坞门在东墙南端,门外有类似瓮城的曲壁。

坞3米以内的地带埋有4排尖木桩,木桩高出地面0.33米,这种防御设施即文献上所记的“虎落”。鄣坞内建有房屋、灶和牲畜圈等。出土遗物有弓箭、铜镞、铁甲片及安装在坞上射箭用的木制“转射”(即射箭孔)等,还有铁农具、工具和各种生活用品。

▲ 甲渠侯官16号烽燧内部结构

肩水金关遗址

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门遗址,门洞宽5米,门两侧有夯土筑的长方形墩台,台内辟有居室和通向门楼的阶梯。门外建阙柱、设“虎落”,门两侧接夯土塞墙。另一部分是鄣坞,在关门内西南方。鄣在坞的西南角上,约13米见方,鄣的西北角上还建一个7.8米见方的土台。

坞约35米见方,规模比候官治所的鄣坞要小一些。出土遗物很多,有刀、剑、箭镞等武器,有各种农具、工具及各类陶、木、漆、竹制作的生活用具,有大量的丝、麻、毛、革制成的衣物鞋帽残片,还有点燃烽火用的草苣。这些反映了当时的屯戍活动。

▲ 肩水都尉府

亭燧遗址

一般的亭燧遗址规模要小一些。如甲渠塞第四燧的鄣约8米见方,鄣南的坞东西长21米,南北最宽处15.2米。而在瓦因托尼的殄北第二亭(A10)的鄣仅有6.5米见方,可能是最小的亭鄣了。

▲ 城外烽燧

塞墙结构

筑法有两种:一是内外两侧都用粗石板垒起,中间填以砾石;另一种是用砾石压紧柴枝垒起。一般基宽约2.5~2.8米,高度可达3米。有些地段的塞墙已堙没不见,可能是由于采用砾石夹柴枝的筑法,易于朽坏。

▲ 居延汉简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