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李零 | 波斯访古

摘要:   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  2017年年初, ...

  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

  2017年年初,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带队赴伊朗进行学术考察。北大中文系李零教授和特聘摄影师任超参与后半程考察,主要目标在考察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遗址、遗迹。李零教授一共三次赴伊朗考察,以2017年的考察最为成功,不仅拍摄了珍贵影像,而且找到了冈比西斯二世陵(塔克特·鲁斯塔姆)遗址。 在这次考察基础上,李零撰写的新著《波斯笔记》已于2019年10月出版。此书全景式地重现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疆域、制度和艺术,为我们认识欧亚大陆两千年来的历史和世界史,提供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角。

  文章节选自李零《波斯笔记》(上册)(三联书店2019-10)“第十章 统一宗教”,微信篇幅所限略去注释,注释部分请参阅本书。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一、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多与伊朗有关

  中国古代,外来宗教分六种:佛教、火祆教、摩尼教、景教、回教、一赐乐业教,全都和伊朗有关。‹1›

  1.佛教

  佛教(Buddhism)出自印度,创教者释迦牟尼(Śākyamuni,前463—前383)。一般认为,释迦牟尼是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人,比琐罗亚斯德晚,但汉武帝凿通西域(前139—前126),汉明帝永平求法(64年),首先风靡中国,对中国影响最大,当推佛教。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势必经过伊朗东北、阿富汗和中亚,即所谓大呼罗珊地区(Greater Khorasan)。汉代的伊朗是由帕提亚王朝统治,中国古代叫安息。安息是从今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崛起,势力范围包括今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南梁释慧皎《高僧传》为最早来华译经传法的西域高僧立传,安世高(名安清)名列第一,相传就是安息王太子。‹2›

  2.火祆教

  火祆教,西人叫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顾名思义,就是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创立的宗教。一般看法,火祆教就是琐罗亚斯德教,两者可以画等号,其实不然。

  火祆教的产生可能相当早,琐罗亚斯德的年代恐怕比较晚。

  火祆教是米底人和波斯人共奉的宗教,典型的伊朗宗教。这批雅利安人,大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就已进入伊朗高原。米底西邻亚述。亚述铭文提到米底,可以早到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火祆教的祭司叫麻葛(单数 叫Magus,复数叫Magi)。希罗多德说,麻葛是米底六部之一。此部专出麻葛,可见居鲁士二世灭米底前,这种宗教就已存在。

纳克什·鲁斯塔姆的萨珊“火坛” 琐罗亚斯德是什么时候的人,学者有各种推测,早可以早到公元前1800 年,晚可以晚到公元前6世纪,有人甚至怀疑,这只是个想象的人物,其实并不存在。年代偏早的估计,主要是据《阿维斯塔》的《伽萨》篇。有些学者相信,此篇是琐罗亚斯德亲作,韵律与《梨俱吠陀》接近,可能作于公元前1500—前1000年或公元前1200—前900年。很多研究《阿维斯塔》的学者都相信,琐罗亚斯德是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人。‹3›

  年代偏晚的估计,主要是据希腊化时代的传说,即琐罗亚斯德比亚历山大灭波斯(前330年)早258年,该年琐罗亚斯德40岁,他一共活了77岁。据此推算,其生卒年代为公元前628—前551年,正好在居鲁士二世灭米底前。这就是与亚历山大纪年相对的琐罗亚斯德纪年。

  琐罗亚斯德是什么地方的人,也有争论。《阿维斯塔》只字未提米底、波斯。中古时期和伊斯兰时代,或说他生于乌尔米耶(在西阿塞拜疆省的乌尔米耶湖一带),或说他生于雷伊(在德黑兰东南),但现代学者多主东部说,或说他生于锡斯坦—俾路支斯坦,或说他生于帕提亚和与之邻近的阿富汗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

  有一种看法,《阿维斯塔》的维什塔斯帕就是大流士的父亲希斯塔斯普。琐罗亚斯德40岁那年,维什塔斯帕皈依了琐罗亚斯德教。他是琐罗亚斯德最早的追随者和庇护者。公元前520年,帕提亚和瓦尔卡纳(希尔卡尼亚)发生叛乱,大流士的父亲希斯塔斯普曾在帕提亚平叛。据贝希斯敦铭文,学者推测,他是帕提亚和希尔卡尼亚的总督,正好在这一带。

  我怀疑,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传教,恐怕是利用米底、波斯原来就有的宗教,就像基督教利用犹太教,他是耶稣式的人物,一位宗教改革家,大流士一世以来的波斯国教其实是经他改革,新立的宗教。宗教大一统是与国家大一统匹配。

  阿契美尼德时期,阿胡拉·马兹达崇拜流行于波斯帝国,但立为国教,恐怕在大流士一世时。大流士一世,铭文只呼阿胡拉· 马兹达之号,可见处于独尊的地位。

  居鲁士二世时,天下初定,情况好像还不是这样。他占领什么地方,总是尊呼当地的神名。如他征服巴比伦之后,铭文所呼神名为马尔杜克,并非阿胡拉·马兹达。冈比西斯二世征埃及,也是以法老自居,尊当地的教。

  此教奉阿胡拉·马兹达为至尊之神,有如中国的太一、太极,下分善恶二神,代表光明黑暗,有如中国的阴阳、日月、水火。这种一分为二,并一为三的宗教哲学,也见于摩尼教和景教,其实是一神教的共同思路。‹4›汉武帝立太一、三一崇拜,虽有类似尝试,但受挫于王莽改制。宋儒援释济儒、援道济儒,借易学和道教再造儒家哲学,试图复兴此类设计,依然未能把儒家哲学改造成类似宗教。中国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国家大一统,宗教多元化。

  双翼人像日环(大流士宫)

阿契美尼德时期,火祆教是国教。亚历山大灭波斯,其国虽亡,其教未绝,仍行于波斯故地。萨珊时期,波斯复兴,火祆教再度成国教。伊斯兰时期,此教衰落,但伊朗仍有信徒,集中在亚兹德一带,还有人东逃,集中在印度孟买一带。

  陈垣考证,胡天之祀,始于北魏灵太后时(516—527)。‹5›荣新江据敦煌出土粟特文书,把传入时间上推到西晋。‹6›王素引《高僧传·维祗难传》,认为至少三国之初,火祆教就为中国所知。‹7›林梅村更认为,从考古发现看,火祆教在汉代就已传入新疆。‹8›我想,敦煌地近西域,新疆遥通伊朗,皆过渡地带,传入西域或许比较早,但风行汉地则晚,中间当有时间差。‹9›萨珊既亡,此教托庇中国,大盛于唐,但融入中国、深入民众,不及佛教,也不及摩尼教。

  3.摩尼教

  摩尼教(Manichaeism)兴起于萨珊王朝。萨珊王朝上承帕提亚王朝。帕提亚王朝,火祆教与景教、佛教并存。摩尼(Mānī,216—274)在两河流域、 伊朗和印度传教,试图折中三教,创建世界宗教。沙普尔一世(Sharpur I,240—272年在位)提倡宗教包容,摩尼事之,出入宫廷,得宣其教。但巴赫拉姆一世(Bahram I,273—276年在位)时,遭火祆教大祭司卡提尔(Kartir)迫害,人被杀,教被禁。摩尼死后,其说西传欧洲,东传中亚、印度,影响很大,传入中国也比较早。

  唐延载元年(694),拂多诞携二宗三际之说来朝,摩尼教大盛于唐。宋以来,此教也叫牟尼教或明教,流行于浙江、福建。‹10›明教之明,既谐摩尼之音,又含光明之义。这种教融入中国,深入民众,比火祆教强,因此更有生命力。

  福建晋江市的草庵遗址和摩尼光明佛像是宋元以来摩尼教在汉地传播的重要遗存,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晋江市草庵遗址

  草庵摩尼光明佛像

4.景教基督教(Christianity)分罗马天主教和拜占庭东正教。景教是从东正教分裂出来的聂斯脱利派(Nestorianism)。唐贞观九年(635),此教始入长安,号称大秦景教,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指拜占庭,景教指基督教。‹11›

  聂斯脱利(Nestorius,386—450)是叙利亚人,其学出自叙利亚教会,传经用叙利亚文,亦称叙利亚派。他主张耶稣亦神亦人,玛利亚是人母而非圣母,431年被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408—450年在位)裁定为异端,被迫东传,进入波斯,成立独立的东方教会,故亦称波斯教。

  唐代,此教与火祆教、摩尼教,号称三夷教,三教皆自伊朗入,并存于中国,相互借鉴,相互传染,难免带有混合宗教的味道。《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说“真常之道,妙而难明;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明明景教,言归我唐”。景教一名,很对中国口味。‹12›景可训明,引申为大,又可读影。语云如影随形,阴影是光明投射的结果。景从、景仰、景慕等词皆由此义派生,含有追慕光明之义。碑文景字,凡二十见,或训明(如景日、景宿),或指景教(如景教、景门、景寺、景尊、景士、景众),或为景教僧侣的名字(如景净、景通、景福)。景风是东南风,也与阳明之义有关。此说与火祆教、摩尼教相通。

  元代,基督教风行蒙古,号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也里可温指基督教传教士。‹13›

  5.回教(伊斯兰教)

  回教即伊斯兰教(Islam)。此教出现比较晚,公元7世纪才创教,但一经出现,迅即传入中国。海路:从阿拉伯半岛,出波斯湾,绕行印度,穿马六甲海峡,在广州、泉州、扬州登陆。陆路:从被它占领的伊朗出发,沿丝绸之路故道,经中亚各国,从新疆传入内地。唐宋时期,海路比陆路占优;元代,陆路比海路占优。伊斯兰教在中亚、新疆取佛教而代之,主要在元代。中国回教经堂语,很多词汇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而波斯语尤多,亦可反映中国伊斯兰教与伊朗的关系。

  6.一赐乐业教(犹太教)

  一赐乐业教即犹太教(Judaism)。据林梅村考证,“丝绸之路上的犹太人遗存以及有关文物大都集中在7世纪中叶至14世纪,也即我国历史上的隋唐至宋元时期” ‹14›,初入时间与伊斯兰教相近。宋金时期,犹太教建寺开封,号称一赐乐业教。“一赐乐业”是以色列之音译。因为海路经印度,又称天竺教。‹15›因为宰杀牛羊必挑去其筋,又称挑筋教。其寺称清真寺,其僧称“蓝帽回回”,常被汉民误解,混同伊斯兰教。犹太教入华,海路走波斯湾,陆路走中亚,也与伊朗有关。

  上述六教,传教策略不同。佛教、景教、回教,尊重中国礼教,扎根基层,最成功。火祆教,信众不如这三教广,亡于宋元。‹16›摩尼教带有 “左道”色彩,危及国家安全,屡遭禁止,亡于明清。开封犹太人被中国同化,犹太教亦归消亡。‹17›

  中国传统,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各种宗教,来者不拒,只要尊重中国礼教,只要服从社会秩序,只要不煽动造反,爱信什么信什么,爱怎么信怎么信,甚至可以杂着拜,混着信,这是它们可以在中国落脚,长期待下来的原因。

  薛西斯一世陵《授命图》

二、火祆教释义火祆教也叫祆教。祆字是中国人为此教特意创制的新字,读若显。《魏书·宣武灵皇后传》:“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升于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胡天神即祆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古书所见高昌、焉耆、波斯、滑国所事火神或天神,皆指此神。

  “祆”字最早见于南梁顾野王的字书,《玉篇·示部》。该书对这个字的解释是:“祆,阿怜切,胡神也。”比此书晚一点儿,《说文解字》新附字也有祆字,大徐本的解释是“胡神,从示天声,火千切”,小徐本的解释是“胡神也,从示从天,火千切”。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以“胡烟反,胡神官名”为解,行均《龙龛手鉴》同。旧说以为,胡天的胡指西域诸胡,祆即加注示旁的天字,胡天神即胡地的火神、天神。这些解释,多从字面含义理解。

  我怀疑,“祆”字是火祆的省称,火祆类似火千,胡天类似呼烟,其实都是用反切方式翻译Ahura- Mazda。Ahura-Mazda,亦作 Ohrmazd、Hourmazd、Hormazd、Harzoo、Hurmuz。阿怜切的阿是对应Ahura-Mazda的A或Ohrmazd的O,胡天、火祆、火千、呼烟切的上字是对应Hourmazd、Hormazd、Harzoo、Hurmuz的Hou、Ho、Ha、Hu,而怜、天、祆、千、烟则是对应mazda或rmazd。

  阿契美尼德时期时期以来,火祆教有五大要素。

  第一,其造物主曰阿胡拉·马兹达,至高无上,阿胡拉的意思是“主”,马兹达的意思是“智慧”,‹18›两者是并列关系,可以拆开来叫,也可以倒过来叫。

  第二,其教主曰琐罗亚斯德(Zoroaster)。琐罗亚斯德是希腊语的叫法,波斯语叫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štra),意思是“驯养骆驼的人”,汉译为“苏鲁支”。

  第三,其祭司曰麻葛(Magi或Magus),汉译为“穆护”。麻葛是米底六部之一。此部擅长方术,西语魔法(Magic)一词即来源于“麻葛”。方术、幻术皆传教手段。

  第四,其古经曰《阿维斯塔》(ZentAvesta),内容庞杂,既有雅利安人的神话传说,又有琐罗亚斯德的遗言遗教。

  第五,其仪拜火,饮豪麻汁(Hauma),‹19›围火跳舞,献祭牺牲。所谓拜火,不是把火当神来拜,而只是崇拜光明,把它当阿胡拉·马兹达的代用符号。

  这五条都不是琐罗亚斯德的创造,他对火祆教的改革,可能集中在两条。

  第一,罢黜多神崇拜,独尊阿胡拉·马兹达。第二,简化祭祀仪式,反对饮豪麻汁和献祭牺牲。

  这两条都是为了配合国家大一统。

  ……

  三、与中国的比较

  波斯的宗教政策是“内外有别”,对异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尊重,比较宽容。波斯统一各国后,波斯人和米底人信他们的琐罗亚斯德教,其他地区则保留原来的宗教。埃及还是信埃及的教,两河流域还是信两河流域的教,犹太人和希腊人也各信各的教,其实是宗教多元化。宗教多元化,在欧洲是现代才有,经过宗教改革才有,即使经过宗教改革,基督教还是一教独大。

纳克什·鲁斯塔姆石塔

  波斯的宗教宽容,特别体现在居鲁士大帝释“巴比伦之囚”,把尼布甲尼撒二世抢走的金银祭器还给他们,让他们重返以色列,再建耶路撒冷圣殿上。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来的宗教融合。宗教大一统是以宗教宽容为前提。

  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塞琉古王朝、帕提亚王朝和萨珊王朝,其实是个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各种宗教互相传染,彼此借鉴。正是以此为背景, 才有摩尼倡导的混合宗教。‹20›波斯帝国对各种信仰兼容并包,强调国家对宗教事务要统一管理,这与中国的传统最接近。‹21›这很像我们喜欢说的“柔远能迩”,宣德教而柔远人。这对理解中国的大一统很有帮助。

  奥克苏斯宝藏中的金箔、金像

中国大一统,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西周大一统、第二步是秦汉大一统。

  西周大一统是小邦周克大邑商。小国灭大国,缺乏替代机制,往往整编原来的军队,起用原来的贵族,让他们出来做官,尽量维持原来的管理系统。有些国家,庙毁国亡,遗老遗少抱神器而逃,聪明的统治者一上台,先要访求遗逸,把这些落魄公子旧王孙找回来,重新封立,以续香火。孔子称之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论语·尧曰》)。

  秦汉大一统,有所不同,它是以编户齐民为特点,什么都强调法制化、标准化,追求整齐划一。制度大一统,秦做到了。学术大一统,汉做到了。唯独宗教大一统,中国始终没有做到。

  秦代统一宗教,立过200多个祠畤,汉代统一宗教,立过700多个祠畤,都是强调国家对宗教的统一管理,但没有建立什么统一的国教。虽然汉武帝也曾设想,建立一种以太一为尊,三一为辅,五帝次之,统领诸神的祭祀系统,但最后被儒家出身的王莽推翻。‹22›中国有统一的国家,没有统一的宗教,国家一元化,宗教多元化,世俗化极为突出。所以到了近现代,无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中国传统,只有皇帝,没有教皇,只有取经,没有传教,‹23›世俗政治占优,人文精神领先,‹24›这是中国的特点,也是中国的优点,非常符合现代化。

  人统治人,主要靠两样东西,一样是政,一样是教。政是世俗管理,教是宗教信仰。宗教是统一的重要手段,特别对流落他乡、没有祖国,或居住分散、行政效力低下的地方。神是虚拟领导。虚有虚的用处。这种领导是金不换,不像世俗君王,有继承危机,闹不好,要改朝换代。但信仰有排他性,最难统一。

  历史上的统一有好几种统法。一种是代替,强的太强,弱的太弱,直接取而代之。一种是混融,你化我,我化你,融为一体。还有一种,你化不了我,我也化不了你,只好和平共处。

  最后这种,很难说统一。所谓统一,其实是统而不一。欧洲传统是小国传统。小国最喜欢讲自治,讲自治基础上的联合。如美利坚合众国是United States,不列颠联合王国是United Kingdoms,联合国是United Nations,它们都靠United。联合分三种:一种是只有众小,没有一大,大家平起平坐;一种是大在上,小在下,小大有序,呈金字塔结构。一种是一大众小,众生平等,唯我独尊。

  大流士一世以来,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但波斯帝国的宗教,并不是铁板一块。政与教,官与民,本土和归化区,并不完全一致,仍然存在很多矛盾。

  中国宗教,本土宗教是大杂烩,没有唯一性、排他性,国家领导宗教,只要不造反,都允许其存在,因此可以接纳各种宗教。

  ……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李零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