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印度岩画概况及其研究(二)

摘要: 3.1-3伊恩德拉加尔岩画点及其附近的其他岩画、考古遗存在伊恩德拉加尔一座山体的基岩上发现了19个凹穴,该岩画点离达拉奇——査丹附近的玛塔吉寺庙很近。它们分成两排排列,每排分别有10个和9个凹穴;因此,它们呈现出一种双线型结构。其直径从34毫米到44毫米不等,深度从3.5至6.6毫米不等。右侧末尾处的两对凹穴是中空的。它们的大小、形状、制作技术以及 ...

3.1-3伊恩德拉加尔岩画点及其附近的其他岩画、考古遗存

在伊恩德拉加尔一座山体的基岩上发现了19个凹穴,该岩画点离达拉奇——査丹附近的玛塔吉寺庙很近。它们分成两排排列,每排分别有10个和9个凹穴;因此,它们呈现出一种双线型结构。其直径从34毫米到44毫米不等,深度从3.56.6毫米不等。右侧末尾处的两对凹穴是中空的。它们的大小、形状、制作技术以及覆盖的铜绿表明达拉奇——査丹地区岩画制作传统的持续性。

此外,其它20个早期凹穴遗址在伊恩德拉加尔和阐查拉玛塔(Chanchalamata)山也被发现;它们排列地非常随意,有时也呈双排结构分布。随后是在靠近达拉奇——査丹的伊恩德拉加尔山的基岩上和在去阐查拉玛塔寺庙的路上发现的多排结构的凹穴。这种类型的凹穴在坎亚德赫(Kanyadeh)靠近河流的一个岩棚的基岩上同样被发现。伊恩德拉加尔山和阐查拉玛塔寺庙附近的凹穴岩画的尺寸和风格显示其与伊恩德拉加尔山先前两个岩画点属于同一种作画传统,但是,坎亚德赫的凹穴显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传统,相较而言,其尺寸要小得多(13×13×1.7毫米至20×18×2.0毫米)并且雕琢得非常精美。

1990年,罗伯特·贝纳里克、吉瑞拉吉·库马尔和G.S.特亚吉在中央邦的瑞森的一个岩棚的基岩上发现了一副岩画。它表现为雕刻而成的带有两条射线圆圈,在其中一条射线旁边有两个凹穴。它们的凹槽内有成千的雕刻记号。这些记号生了绿锈并且非常光滑,显示了其年代的古老性。来自查他涅希沃一个岩棚的基岩上有一个图像是将小凹穴排列成一个椭圆,其内部含有一个十字形图像。 根据绿锈、制作技术和简单程度,这两个例子中的主题都可以被归入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旧石器时代晚期或者旧石器第一阶段早期的转变期中。在拉贾斯坦邦的昌德拉瓦提(Chandravatia)的一个带有凹槽的果核上发现了一个长斜方形的图案,该图案被雕刻在果核的表皮上,而果核则被置于一块燧石上。当用刀片将果核的表皮去掉时图案已经在那了,仅在果核上留下疤痕和损坏的表皮。由于以上因素,V.H.索纳瓦涅将其归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而根据其设计样式的复杂性,G.库马尔进一步将其归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第二阶段。

图9 旧石器晚期贝特卡地区的鸵鸟蛋壳珠子

KKR 5号洞,成品,半成品珠子

图10 旧石器晚期纳尔默达河河谷Khaparkheda地区的鸵鸟蛋壳珠子

S.A.Sali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中发现了完成和未完成的鸵鸟蛋壳串珠。瓦坎卡在贝特卡一个编号为BHIM III A 30的岩棚中发掘出土了一副颅骨,该颅骨位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里面装有2幅精美的鸵鸟蛋壳串珠。此外,S.B.奥塔和塞拉·米什拉在那马达(Narmada)河谷的卡帕尔克·赫达(Khaparkheda)地点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中发掘出土了一个鸵鸟蛋壳串珠加工厂遗址。

图11旧石器晚期,马哈拉施特拉邦Patne地区带简单刻画图案的鸵鸟蛋蛋壳碎片

在怕特涅(Patne)的发掘中,从其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中发现了一片鸵鸟蛋壳,上面装饰有两条平行线的简单图案,平行线内有两条交叉线。交叉线的敲凿很随意,并且越过了两条平行线条的边界,14C测定其年代为距今25000± 200年。与这片鸵鸟蛋壳伴出土的还有鸵鸟蛋壳串珠,与之前发现的鸵鸟蛋壳串珠一样。此外,V.S.瓦坎卡在博帕尔的拉维山卡·纳加尔(Ravishankar naga)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中同样发现了一件鸵鸟蛋壳残片,它装饰有用很深的刻痕制作的一个半椭圆型图案。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等50个遗址点发现了鸵鸟蛋。晚更新世末期的鸵鸟蛋表明当时印度中西部地区较为干旱。这一点在巴拉圭附近的化石沙丘上和马尔瓦高原和纳尔默达河谷中所有河流的流域内的沉淀物的极端钙化上表现的也很明显;在拉贾斯坦的迪德瓦娜的挖掘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一点。此外,G.S. 特亚吉观察到,温迪亚焦拉地区早期的绿色动态舞者之上覆盖有耐人寻味的复杂图案——印度中部一种非象形的岩绘画形态。

12 旧石器时代晚期 Jaora地区绿色动态舞人叠加的复杂图案

3.2旧石器时代象形岩画

图13 Lakhajoar地区,最早的岩绘画风格,一群绿色舞者

贝特卡地区埋葬着的现代人骸骨,其脖子上挂着一串项链,上面有两个鸵鸟蛋壳珠子。其下颚表明这位50多岁老人逝世之前很久就已经脱落了第一个磨牙,但脱落的牙齿却被精心的保存了下来,做了死者的陪葬。V.S. Wakankar等考古专家在印度中部对岩棚彩绘进行考察时发现:早期岩画的风格通常是绿色、大型食草性动物(Bos)经常以自然轮廓呈现、人形常处于动态之中(或捕猎或跳舞)呈现出一种典型“S”曲线的抽象风格。在BHIM III A-28,30 II B-33里,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沉淀物中发现了用于染色的绿色石头。随后,如前所述,G.S.特亚吉观察到,在贾奥拉早期绿色动态舞者之上叠加有复杂的图案。早期的绿色绘画并未展示除舞蹈和捕猎大型食草动物以外的各种活动场景;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就其目前的证据表明,似乎是印度象形艺术的开端,绿色风格的人物形象就是他们自己的典型形象。他们展现出来的肩膀和臀部之间不同寻常的肢体弯曲一定是受到了在强健有力的舞动过程中身体快速移动的激发。

大多数更新世艺术并非象形艺术。简单象形的动物和人形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更新世中晚期的旧石器晚期岩绘中。印度更新世艺术演变的简单模型与古人类的认知发展和目前已知的全球的艺术开端进程非常吻合。

紧随之后的就是岩画艺术形式创造性爆炸式发展。无数的图案、动物、人类和富有想象力的多变风格形式被石器时代的艺术家创造了出来,并用于表述他们的环境、生活和思维过程。随着驯化牛类的开始,一种新的演变趋势开始在旧石器晚期或更早期的米尔扎布尔区的温迪亚上游地区的岩画中出现;因此发展出了印度新石器时代和新石器-青铜器时代的岩画。

3.3中石器时代的岩画

中石器时代的艺术展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文化生活,主题和风格非常广泛。由于岩画的丰富性,变化多样的主题、形式、风格和古老性,印度中部的岩绘成为了印度岩画的代名词;尽管我们可以观察到印度其他地区岩画的地区性特征,但演变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在风格、空间利用、主题、线条、节奏、力度、表达和人物的整体形象上仍然没变。这反映出整个国家演变趋势的凝聚过程和统一性。当然,全国各地的不同演化阶段的时间节点是不同的;同样,不同风格的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可以共存,之前的阶段可以继续且与下一个阶段重叠。

复杂的面具,无论是在装饰纹饰的形式上还是神秘的宗教禁忌上,都获得了发展。动物如大型食草动物、鹿、犀牛、猴子等都被作为头饰的蓝本或这些动物的头骨会被用作头饰。不同鸟类的羽毛也被用来美化头饰。肘部连接处的臂饰,是带着装饰品的挂线或某些系在肘部的装饰品物件都很常见。骨珠做的项链或挂在胸前的装饰性鸟骨,都很流行;这些都是在发掘贝特卡时获得的。芦苇或其他未知材料制作的手镯也常在岩石绘画中看到。此外,为了美观人们对人体彩绘也进行了实践;中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发明了编篮技术以及芦苇和棕榈叶编织、绳索编织技术;生产出了最有可能用棕榈树叶和树皮纤维制成的线梭织出的衣服。缠腰布是一种男女最常见的着装,女性也开始围上腰带;用于舞蹈着装的男性服饰类型多样,对于常见的舞蹈,简单的缠腰布就很好,但对于仪式舞蹈,面具、头饰和裙子却是必不可少的。在猎守中,巫师担任指挥者,他经常穿着精心装饰过的衣服,往往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盾牌保护自己或加入到猎守动物的活动中。

带绳索陷阱的竹竿和经过细小绳索之字编织的竹竿形成一个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矩形或三角形或V形。在地面不平整的地方栽上了尖利的竹杆片,在岩绘中经常有用这种技术捕获动物的场景;带多个倒钩的矛、尖利的骨箭头、骨鱼叉、带锋利石刃的长矛和箭都是常见的猎守工具;流星锤(石吊索)也常用于圈禁陷阱中的动物。带犬捕杀动物、将枪头直插猎物背部、尖竹枪都很常见;单手或双手抛矛,有时也会用抛矛器;矛的尾部、中间和接近矛尖的转轴地方也会装饰上纹饰;装有多层、三角、新月或骨刺的倒钩箭头也常用于各种狩猎中;弓箭的形状也各式各样,弧形、梯形、半圆形等,往往与人体高度一致;用于仪式的弓箭常常经过了精心的装饰。

14 中石器时代Lakhajoar地区带装饰的猎人舞者

15 石器时代,Kathotia地区,两只鸡和带有装饰的大鸟

16 中石器时代贝特卡地区神化构成的大型动物

狩猎是社会里男性成员的职责,而家庭经营和抚养儿童则是女性的责任;这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母性崇拜,从挤奶母神(Jaora Malkhar)的形象中可窥一斑。高度风格化的女性形象,如母性崇拜物品,也存在于社会里。性生活在中石器时代的艺术中也有体现,但并不是主要的表现主题,男女的交媾作为社会活动场景之一会有所体现,怀孕的妇女、生产和带孩子的母亲只是偶尔才有被描绘出来。

17 石器时代贝特卡地区喝水的人

他们的主食类型很难准确描述,但食物采集经济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一大标志。他们的主要食物包括水果、洋葱和蜂蜜,在岩绘中体现的很明显;狩猎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石器时代残存物里骨头的数量似乎说明某些时候肉类是一种奢侈品:鱼、龟、鹿、羚羊、大型食草动物和犀牛是他们最喜欢的猎物,很少出现大象被捕的情况;鸟类中,孔雀是他们最喜欢的佳肴;豪猪,有时,也被当作佳肴。最珍贵的食物是野猪、大型食草性动物和鹿。酒精饮品很可能已发明出来,常装在葫芦里;蜂蜜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在ASI岩棚第28号的一个场景中,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坐着喝饮品。有趣的是,喝进肚子里的饮料是一滴一滴像小溪流一样从喉咙流进的,展示的非常形象。

舞蹈是有组织的:舞蹈风格有“步调一致向前向后”,“随着脚步节奏拍手”,“举手拍头和垂手拍抬起的膝盖”,“跟着中心领舞者的节奏跳动”,“带着面具穿着礼服跳舞”,“男女交替着跳”,“带着鹿角头饰的舞者也遮住了脸部和身体”和“手持舞棍随着石鼓鼓点跳”等等。在毗那夜迦山区发现了石鼓鼓槌。举行仪式时,围着火堆跳,10122030个人一组跳舞的画面也经常有描绘。

在史前生活中,治病巫术具有重要的作用,用扫帚扫遍全身和迷惑病人以达到治病的目在岩画中时有表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流行病肆虐之后的死亡也很常见;死亡出现之后,通常会举行仪式;葬礼上同伴们哭泣的场景在岩画中也有描绘。在贝特卡地区,中石器时代的艺术家们留下了丰富的骨雕和骨饰遗产;鸟类的骨头也常被用作吊坠和护身符,采用平行线和网格线进行了装饰。除了彩绘,岩刻也出现在了这些岩石表面,这些岩刻品上有微雕和微格点。在贝特卡石窟第IV D-20号里,一只野牛的形象被刻在洞穴内的各个地方。在附近的曼布尔石笋山洞里发现了类似的岩刻。

图18 上部图片:Lakhajoar地区钓鱼的场景。底部图片: Kathotia地区中石器时代的生活

19 石器时代,查特普吉纳什·纳拉 地区带着不同面具和头饰的动态弓箭手

20 中石器时代,Lakhajoar地区茅屋里的家庭盛宴

图21 石器时代,昌巴尔山谷Chattaneshwar地区的仪式舞蹈

图22 石器时代,Bhimbetka地区巫术治疗病人

23 中石器时代贝卡特地区的葬礼和哀悼的人

绿色动物的形象要么是大型食草性动物要么是鹿。在这一时期,赤矿石做出来的暗紫色也经常用于创作人物形象。红色的绘画经常与绿色一起使用,这样就绘出了双色画。在中石器时代的绘画中,暗紫红色是这一时期的主色调,但红白也很常见。对于岩绘,大多数经常使用当地矿石的本来颜色。且已经在细石器层的挖掘中发现粗糙表面的色素点。由于使用铁氧化物的不同组合成分进行绘画,岩绘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红色。随着时间的流失,氧化亚铁变成了三氧化二铁,这时,绘画的色调也会从淡红色转化为暗红色。绘画中人物的色彩也会因雨水的冲刷而褪色。因此,实时记录绘画的着色没有任何科学价值,因为这并未体现出创作时的着色;且着色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对于岩面空间的填充是如此的均匀,以至于不同主题之间混合有了融合性和一致性,这样使得整个岩面构成具有了连续性。中石器时代艺术采用了不同的风格进行描绘。其中对大型动物的描绘最具特色,使用了蜂窝状设计及其变体,有时几何图形也被融入了人形或动物形之中;螺旋线和折线常用于矩形的场景岩画。时至今日创作这些场景的原因仍然是个谜,即使在今天,结婚典礼时,墙上也会用Kohabar”(印度一种图案的名称)的图案进行装饰;而绘制这些图案的目的是否相同,我们尚未知晓。神化动物的个头绘制的极其大且身体上布满了上述的图案。还描绘了大型食草性动物野牛,水牛、独角犀牛、水鹿、熊和豹等动物。野猪--大象的组合形式开始出现。中石器时代的艺术家还描绘了怀孕的羚羊和子宫里怀有小象的羚羊。

在昌巴尔山谷内谷,其岩画描绘了驯养之前的牛和具有纤长身体的人形,这里的人形要么专注于快速舞动,要么三四个人一组奔跑着,一只手中拿着无绳的长弓,另一只摆着各种射箭的姿势;有时,箭也系缚在腰间。箭上倒钩固定的方法很多,描绘也很详细;在这里箭、木剑、刺刀、木棍和飞镖都有出现,但根据画面得知矛并没有像温蒂亚山区那样那么流行;此处岩画的特色在于弓箭手长长的衣襟和生动的头饰。但出人意料的是,除了极少数情况,弓箭手几乎从不参与实际的捕猎,而捕猎在温迪亚地区的岩绘中非常常见;充满活力的外形、生动的动态和视觉上的直观性构成了石器时代艺术的主要特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