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唐朝粟特人来华的负面意义丨孙机

摘要: 唐朝粟特人来华的负面意义  我们现在一说唐代,就是开放社会,比如当时以粟特人为主的很多外国人都到中国来,并且带来一些器物,这些都不假。但是唐代的政治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和行政系统,都跟西方没有什么联系。    当然我们说唐诗要讲音韵,一讲音韵就和古印度的梵文有关,因为我们原来对音韵分得不清,梵文对音韵分得更清,但 ...

唐朝粟特人来华的负面意义

  我们现在一说唐代,就是开放社会,比如当时以粟特人为主的很多外国人都到中国来,并且带来一些器物,这些都不假。但是唐代的政治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和行政系统,都跟西方没有什么联系。

  

  当然我们说唐诗要讲音韵,一讲音韵就和古印度的梵文有关,因为我们原来对音韵分得不清,梵文对音韵分得更清,但我们不能说唐诗的成就要归功于外来因素。

▲ 入华粟特人葬具中所见粟特人

  当然我们说唐诗要讲音韵,一讲音韵就和古印度的梵文有关,因为我们原来对音韵分得不清,梵文对音韵分得更清,但我们不能说唐诗的成就要归功于外来因素。

  

  一般来说,当时从西方传入的都是一些高级的奢侈品,包括像“来通杯”(兽首杯)这类器物,对中国文化发展起的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真正对中国帮助很大的其实是农作物的传入。比如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有一批农作物传入中国,像白薯、玉米、向日葵等等。

  

  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玛瑙兽首杯。希腊人称此种兽首角杯为“来通”(rhyton)。

▲ 镶金兽首玛瑙杯

  白薯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中国西汉统计全国人口最高数字是七千万,到了明末也才一亿人,乾隆时就是两亿人,等到抗战时期是四亿人,解放后七亿人,现在十三亿。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不是说生育率低,而是穷人养不起孩子。白薯传入后,最先种在福建,泉州地方志上就记载不仅乞丐能吃饱,就连猫狗都吃饱了,后来北大的张政烺先生特别强调这一点,有人就和他开玩笑说你这是“唯薯史观”。

  

  总之唐朝的粟特人没有带来过非常重要的东西,其次粟特人的生活伦理习惯也与唐朝人无法融合。比如粟特人的亲妈和亲儿子结婚,亲哥哥和亲妹妹结婚。而且他们是天葬,人死了后喂给狗吃,狗在粟特人的心目中非常神圣。《旧唐书·李暠传》里记载,李暠到太原去做官,有个地方叫“黄坑”,那里有很多粟特移民,狗整天吃死人,后来看见活人也咬。李暠到任之后,命令把那里的狗都给杀了。

  

  唐朝的外国移民中最主要的就是粟特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并未与唐朝融合无间。相反,大量的粟特勇士到中国,后来都当了雇佣兵,集中在安禄山麾下,安史之乱的基本成员就是他们,结果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我们讨论这段历史时,应该注意到,中国从来对外来移民都是友好的,没有迫害过他们,但我们对他们起到的作用,也要有一个客观的估计。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公众号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考古的声音传得更远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