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当嫘祖传说照进现实——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摘要:   (海报设计:曹秉进)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06015392218152964▲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视频资料发掘单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项目负责

  

(海报设计:曹秉进)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06015392218152964[/video]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视频资料

发掘单位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运城市文物工作站

项目负责人

段天璟

山西运城盆地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问题的核心区域之一。师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运城盐湖7公里,地处青龙河故道河曲地带,是目前晋南揭示出的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早期聚落遗址。

▲图一 师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2019至2020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夏县建立了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在对遗址进行全面考古钻探的基础上,联合吉林大学黄大年团队对师村遗址采用航磁扫描等手段进行了勘测,发掘面积共2694平方米,揭示出距今6000年以上的石雕蚕蛹和夯土遗存。

图二 师村遗址发掘区三位建模图

揭示黄河流域最早的夯土

  师村仰韶早期聚落遗址面积约3.5万平方米。聚落被夯土围墙环绕,围墙外侧有夯土台基,墙内有房址。聚落内外发现有墓葬和大量灰坑。

  师村遗址揭示出的仰韶早期夯土遗存,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最早的夯土,对研究我国夯土工艺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图三 墙基走向及聚落局部鸟瞰

两座夯土围墙(Q1、Q2)环绕在聚落周围。围墙基槽剖面呈倒梯形。Q1早于Q2。在Q1的部分区域可见高于地表约20厘米的平夯版块。

  

  Q2位于Q1以南, Q2西北段有一宽约6米的缺口,是围墙的门址所在,并发现有类似“瓮城”的结构。

图四 一号、二号墙基鸟瞰

  图五 一号墙基的夯土

图六 一号墙基剖面上的夯层

夯土台基(TJ4)为西北依Q2东、中段起建的基址,见有人工夯打而成的夯土块,为在原始地表上经搬运土方、填平坑洼、逐层夯筑而成。

灰坑有袋形、直筒型、圜底和不规则等形。如H168平面呈椭圆形,剖面大致呈直筒型,出土2件完整的陶器,红陶钵倒扣在弦纹灰陶罐上。

房址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的地面式房址F2的年代早于矩形地面式房址F1的层位关系,为探讨运城盆地仰韶早期房址的相对年代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二座房址西北约10米处,发现一座晚于F1、F2的仰韶早期不规则形灰坑(H248),坑中发现了大量红烧土和被火烧过的木骨泥墙、居住面残块,应与建筑的废弃有关。

  七 四号台基局部、剖面

八 H168及其出土的陶器

图九 H248剖壁及坑内出土木骨泥墙残块

墓葬包括多人合葬和单人葬,为土坑竖穴墓,为研究仰韶早期居民的社会形态、体质特征、亲缘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图十 多人二次合葬墓M10

填补仰韶时代早期的空白

  师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早期遗物,填补了仰韶早期文化发现的空白,年代早于李济先生1926年揭示出的西阴文化,为距今6000~6500年左右的枣园文化晚段至东庄类型时期。

  陶器主要有罐、盆、钵、瓶等,依形态变化,可分为三期五段。

图十一 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陶器

图十二 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陶器

彩陶均为黑彩,主要包括直边和弧线三角形、直线、圆形、圆点、平行四边形等基本纹样,及其组成的复合纹。

三 仰韶早期彩陶

师村遗址发现与后冈一期文化相似的鼎足,与后岗一期文化的西进有关。运城盆地位于半坡文化和后岗一期文化的强势影响形成的漩涡之中,激发了师村遗址土著文化的发展机制,而向西阴文化转化。展现出中国仰韶时代最强势的西阴文化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成为师村遗址仰韶早期聚落产生的文化背景。

十四 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遗物

发现中国最早的石雕蚕蛹

  师村遗址出土了4枚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形象,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

  

石雕蚕蛹(H237:5),采用中条山地的绿帘花岗岩制成。石雕整体呈黄褐色带有天然黑褐色斑点,施有螺旋状的横向弦纹,简洁地勾勒出蛹的头和尾部,酷似现代家桑蚕蛹。

图十五 师村遗址出土石雕蚕蛹

运城地区有“黄帝正妃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时,曾出土半个碳化的蚕茧,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李济指出“因为它是经过人工的割裂······但是我没找到第二个。”囿于当时的情况,我们难以确指其具体年代。

师村遗址发现的石雕蚕蛹意味着,至迟在距今6000年以前,黄河中游运城盆地先民们就已喜爱并崇尚桑蚕,可能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图十六 师村遗址发掘工作全景

在中国考古学百年之际,师村遗址发现的石雕蚕蛹,作为我国独创的科技和艺术品,与丝绸的起源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存在密切关系,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在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的问题。

▲图十七 师村遗址田野发掘教学

▲图十八 师村遗址田野发掘操作

▲图十九 师村遗址工作战场全站仪操作

夏县师村遗址的考古发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成就与重大贡献。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