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李亮:墓室里的中国古代星图

摘要: 星图是描绘天上恒星分布和排列组合的图像,它不仅是人们认识和记录星空的某种反映,也是研究和学习天文学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灿烂壮丽的星空一直吸引着不同人类文明的目光。最初人们仰观天空,并不能理解其中的规律,随着对星空观察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不同星体位置及特征的认识不断清晰起来。于是,为了方便观测和记忆,先人把夜空中的繁星划分成群、联 ...

星图是描绘天上恒星分布和排列组合的图像,它不仅是人们认识和记录星空的某种反映,也是研究和学习天文学的重要工具。

三垣和二十八宿示意图

自古以来,灿烂壮丽的星空一直吸引着不同人类文明的目光。最初人们仰观天空,并不能理解其中的规律,随着对星空观察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不同星体位置及特征的认识不断清晰起来。于是,为了方便观测和记忆,先人把夜空中的繁星划分成群、联合成象,形成了不同的星官或星座。为了传播和交流这些星官,人们将其绘制于不同材质之上,便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星图。

清代咸丰年间六严绘制的《恒星赤道经纬度图》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

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认为天上的某些天象与地上发生的事件相对应,且这种对应关系是固定持久的。现存的早期星图大多出土于各类墓葬当中,这些星图主要以壁画的形式绘制于墓室的顶部和四壁。墓葬星图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史记》中就有秦始皇陵“上具天文”的记载,这应当就是在墓室顶部绘制星象图。墓葬星图历经两汉、南北朝,至隋唐而盛行,一直到宋辽时期仍时有发现。

河南濮阳西水坡45 号墓中的青龙、白虎蚌壳图

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座距今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有用蚌壳等拼砌而成的青龙、白虎和北斗图形, 这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较早的示意性天文星象图。

在墓葬中,壁画是描绘星图最好的载体之一。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发现有一座西汉壁画墓,其年代约为西汉晚期宣元之后(汉宣帝、汉元帝之后)、王莽即位之前(约前73~8年)。壁画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中间用朱红色菱形几何纹隔开。壁画的下半部分为象征性的波浪状山川,以及在山中觅食的虎、鹿、野猪、天鹅等禽兽,代表人类生活的大地;壁画的上半部分主要为墓室顶部的天象星图。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星图

这件壁画星图多处采用人物或动物形象来表现传统星官。例如,毕宿八星原本为捕捉鸟兽的网形器具,图中将其画成一人执毕跨步追赶兔子状,十分生动。又如,因为古人看到由鬼宿星团所有恒星混在一起发出一团朦朦白光,犹如鬼火,所以古称鬼宿星团为“积尸气”,因此把鬼宿画成两人抬舆、上坐一个怪物的样子。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星图“井宿”“鬼宿”局部

此外,图中的牛宿绘成牛郎牵牛,女宿绘成织女,表明了牛、女二宿向牵牛和织女星官转化的迹象。星图中使用动物形象的画面则包括有娄宿绘有一只奔跑的动物,昴宿绘有马,以及觜宿绘有鸱鸮等。

2003年,河南洛阳尹屯发现新莽时期的壁画墓,其中包括星图壁画。尹屯新莽墓星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星图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以直线连接诸星形成星官,且兼顾星与象的绘制。

河南洛阳尹屯新莽墓壁画星象图(局部)

2015年,在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杨二村发现一处早期被盗的汉代壁画墓,年代大约为东汉中晚期。该墓由墓道、封门、前室和后室组成,墓道为长斜坡,墓室为砖券拱顶结构,墓室平面近“日”字形,墓室顶部绘有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不同星官的星图。

该天文星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主要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且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是一幅兼具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汉代天文图。杨桥畔东汉墓星图由于同时具有星宿题名和图形,被认为是近年来关于二十八宿星图和早期星图的重要考古发现。

陕西靖边县杨桥畔

东汉墓墓室结构

陕西靖边县杨桥畔

东汉墓星图壁画

除二十八宿外,杨桥畔东汉墓星图壁画中还绘有“三台”“天牢”“五车”“军市”“弧矢”“狼”“司命”“司禄”等星官,部分星官同样配有人物和动物图像,如“弧矢”和“狼”就反映了“弧矢射天狼”的场景。另外,还有做牵牛状的“牛郎”和做织布状的“织女”,以及伏羲、女娲的形象。

“弧矢”和“狼”

(“狼”即为天狼星,图中狼的左上一颗星代表天狼星;图左一圈星为“弧矢”)

女娲和伏羲

从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墓室壁画星图多为象征性,星数一般不多,位置通常也不够精确。北魏元乂墓星象图则具有一定的写实性,是已知星图中较早具有写实性质的星图,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星图从示意性向基于天文观测的实测星象图转变的过程。

元乂(484~525 年)字伯隽,北魏宗室大臣,道武皇帝五世孙,太师京兆王世子。他曾得宣武灵太后(胡太后)赏识得以握国柄,后与宦官刘腾发动宫廷政变。其后胡太后重新掌政后,元乂被赐死。因为元乂之妻为胡太后之妹,他得以优葬,被封为“江阳王”。元乂墓位于河南洛阳孟津县朝阳镇,在1974 年考古调查时获残留墓志一角,内容与北魏江阳王元乂墓志密合,得以确定墓主人为元乂。

其墓室的主室为方形,穹顶结构。此墓先后于1925 年和1935 年多次被盗掘,墓室四周壁画全部被盗墓者破坏,仅有四象残迹依稀可辨。墓室顶部天象图则保存尚完好,该图呈不规则圆形,施以淡蓝色波纹的银河纵贯南北,图中绘有300 余颗大小相似的红色星点,亮星之间有的还用红线连接,组成不同星官,其中大多可以辨识。

元乂墓墓室顶部天象图

黄道十二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星座,大约是在隋代通过佛经翻译传入中国的。在墓葬壁画中也有黄道十二宫的“身影”。

1971年,在河北宣化发现了辽代晚期张世卿家族墓葬群,共计十几座,年代分别自大安九年(1083年)至天庆七年(1117年),墓主人大多是没有官职的汉族平民。这些墓葬中基本都有精美的壁画,其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堪称辽代壁画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座建于天庆六年的墓葬,墓主人为辽代汉族官员张世卿。

张世卿墓穹顶上绘有一幅彩色星象图,直径约为2.17米,被称为“宣化辽墓星象图”。该图也是已知较早绘有黄道十二宫的中国古代星图,反映了隋唐以来中国与印度、阿拉伯等地区的天文学交流情况。

张世卿墓穹顶星象图

张世卿墓星象图中的

黄道十二宫局部

另外,在张氏家族墓葬群中的张文藻和张匡正等墓葬中也绘有类似的星图,风格也基本一致。

张文藻墓穹顶星象图

张匡正墓穹顶星象图

除了壁画星图,古代墓葬中的一些器物上也具有星图图案,有的起着装饰效果,有的则具有天文上的实用性。这些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也反映了古人死后希望能通天或重生的愿望。

【相关阅读】李亮:十二星座与古代中国

本文摘编自《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一书。

作 者:李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后、法国巴黎天文台客座教授、德国马普科学技术史研究所访问学者,著有《大统历法研究》《明朝科技》《古历兴衰——授时历与大统历》《铜与古代科技》等,译著有《4000年中国天文史》,古籍整理有《历引三种》《治历缘起》《明大统历法汇编》等。



《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

ISBN 978-7-03-067385-5

定 价:88.00元

星图是描绘天上恒星分布和排列组合的图像,它不仅是人们认识和记录星空的某种反映,也是研究和学习天文学的重要工具。作为重要的天文资料,中国古代星图历史悠久、种类众多、绘制精美,是中国古代科学文明的一项重要成就,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本书共介绍有中国古星图,以及受到中国星官体系影响的韩国和日本星图,共计一百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披露的新材料。通过这些源自古籍、档案、文物或最新考古发现的资料,让读者能够领略古人如何认识和理解星空,以及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代独特的星图和星官文化。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