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吴桂兵 | 回到“遗迹”——六朝墓葬研究困局突围思考之一

摘要: 2021年3月29日下午,“南京城市考古讲坛”迎来今年首次开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吴桂兵教授在我院四楼会议室,为大家带来题为《回到“遗迹”——六朝墓葬研究困局突围思考之一》的精彩讲座。01吴桂兵教授从墓葬与遗迹两个考古学概念的关系谈起,在传统的考古学观念中,墓葬是遗迹形式的一种。但是随着对更多墓葬发掘案例的深入思考,我们不应该再将墓葬视为 ...

2021年3月29日下午,“南京城市考古讲坛”迎来今年首次开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吴桂兵教授在我院四楼会议室,为大家带来题为《回到“遗迹”——六朝墓葬研究困局突围思考之一》的精彩讲座。

01

吴桂兵教授从墓葬与遗迹两个考古学概念的关系谈起,在传统的考古学观念中,墓葬是遗迹形式的一种。但是随着对更多墓葬发掘案例的深入思考,我们不应该再将墓葬视为简单的一种遗迹,而是应把墓葬看做遗迹的综合体,从更多的细节和角度去发现墓葬的全面信息。

02

吴教授提出,对墓葬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有两项理论基础。其一,是丧葬礼俗的全息探析。“葬”是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的行为,下葬的过程是人类活动的若干步骤,必然包含了不同时间的信息。其二,是地层学的细致化。对墓葬周边及墓内堆积用地层学原理进行细致分析,是全面了解墓葬微观信息的先决条件,也是发现新遗迹、新问题的重要基础。

03

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吴桂兵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要从地层与堆积的关系中找寻遗迹

以南京吕家山东晋李缉墓为例,对墓道内地层的细致清理,可发现上下两层墓道,说明此墓可能经历了前后两次下葬过程。由此可见,地层堆积中包含了有关丧葬过程的最直观信息。

南京吕家山东晋李缉墓

2

要从空间关系中找寻遗迹

一些墓葬的信息隐藏于空间关系中,需要在发掘及研究中从平面位置的角度出发,思考遗迹相互关系,发现新的遗迹信息。如临沂洗砚池晋墓墓室前的广阔空间、南京上坊孙吴大墓中墓主俑的相对位置等,都是从空间关系中寻找遗迹的典型案例。

临沂洗砚池晋墓一号墓

3

要注意器物与遗迹的关联

吴教授以冯素弗墓葬中的金属杆头的出土情况,分析复原出下葬时中旗幡类仪式性器具的使用和入葬过程。又引用郑岩教授“破碎与聚合”的研究理论,以青州龙兴寺造像出土时的摆放情况和中心遗迹为例,分析造像的瘗埋或与经历灭佛运动后一次重新埋藏的佛教仪轨有关。由此来阐明注意发掘器物与遗迹的关联,对于墓葬的全息探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讲座最后,吴桂兵教授总结要重新审视“墓葬是一种遗迹”的传统理念,强调要把墓葬作为复杂的堆积,也就是遗存综合体来思考。对于一线考古工作者,他建议在发掘中采用探方发掘与大遗址的思路,在研究中要回到“遗迹”,要学会在以往对遗迹认知之外,寻找与人活动有关的新的遗迹,如“空间遗迹”、“器物遗迹”等。会后,我院一线考古工作人员就六朝墓葬发掘中的具体问题,与吴教授进行交流探讨,收获颇丰。


- END -

文稿:于通海

编辑:黄芝林

初审:骆 鹏

终审:龚巨平

此文转自“南京考古”微信公众号

  

>

  北朝考古

  欢迎关注

  责编:粟特人

  编辑:吴蕾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