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一日看尽洛阳花

摘要: 往年一到春天,出游踏青、赏花玩景的心就起了,就像汤显祖《牡丹亭》里的那句,“摇漾春如线”。居家太久,今年的春心尤是,无奈疫情,遂把目光投向国内。国内赏花,怎能少了洛阳呢?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就在伊水边。本文均为 作者 供图龙门石窟里的佛像(右)和力士像(左)车行驶在“王城大道”高架上,一路畅通,年轻的司机说:“这几年,洛阳高架修得特 ...
往年一到春天,出游踏青、赏花玩景的心就起了,就像汤显祖《牡丹亭》里的那句,“摇漾春如线”。居家太久,今年的春心尤是,无奈疫情,遂把目光投向国内。
国内赏花,怎能少了洛阳呢?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就在伊水边。本文均为 作者 供图

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就在伊水边。本文均为 作者 供图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右)和力士像(左)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右)和力士像(左)

车行驶在“王城大道”高架上,一路畅通,年轻的司机说:“这几年,洛阳高架修得特别神速,有时候连地图导航更新,都嫌慢半拍。未来还会有超级高架出现,来我们这里看牡丹、旅游的人会更多。”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基础设施无疑是重要的。就在我们到洛阳的前一周,洛阳的第一条地铁一号线刚刚通车,据说试营业时,洛阳人民欣然雀跃,连老年人都赶着去坐,热情比年轻人高。
听罢,我心下起一叹。这座历经十三个朝代的古都,精彩与黯然,华丽与血腥,得意与失意,欢愉与痛苦都不逊于任何一座其他古都,真是寂寞得太久了。
在心里,我是为洛阳不服气的。
曾经的洛阳是“天下之中”,是“宅兹中国”,是“洛阳纸贵”,是李太白说的“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今天的洛阳,是陇海线上一座普普通通的工业城市,洛阳拖拉机和洛阳玻璃也曾一时闪耀。但她的脚步显然慢于迅猛向前的时代加速度。
在自我调整后,洛阳以一座旅游城市,以各种景点的名义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这其中,牡丹功不可没。至少,那种富贵如云,娇艳欲滴的花团锦簇,仿佛可以让观者或多或少望见古都曾有的高贵基因。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可谓是吟咏牡丹的大IP,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洛阳牡丹甲天下,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牡丹甲天下,花开时节动京城。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白居易墓园中,日本友人立的纪念石碑。

白居易墓园中,日本友人立的纪念石碑。

人们动辄以“国色天香”形容女子的美貌。出土的壁画雕塑中,大唐美女,仪态雍容,头顶经常簪有大团牡丹,牡丹那鲜艳饱和、明亮的无以复加的色彩似与人们心口之中的大唐盛世万般吻合。
诗中的“京城”,一般都会认作西京长安,但也有学者指出,所谓“动京城”,动的是东都洛阳,这句“洛阳牡丹甲天下”也不是无中生有。
往远了说,三千年前的《诗经》中的《郑风》里就有牡丹了,而且意象还很浪漫,“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男女游乐,相会相嬉的场面呼之欲出,《郑风》诗歌中的古国正是今天的河南中部。
孔夫子板着脸批评说:“郑风淫。”那是因为《郑风》中太多情诗,大胆自由,是一种活泼泼的存在,与正统的国风雅韵相佐,夫子也害怕郑地这一“激越活泼”的新声会取代周王朝的堂堂正乐。
而诗中的信物“勺药”正是牡丹,只不过,在先秦时,牡丹大都称“木芍药”。洛阳王城公园内,一位专心画牡丹的人。

洛阳王城公园内,一位专心画牡丹的人。

其实,我们常常忘记了刘诗的第一句 “庭前芍药妖无格”,批评了那个植物学上与牡丹相类同科的芍药花,虽妖娆却缺少格调,当然,诗人亦是借花讽人。
生活中的我们,大概很难分辨何为月季,何为玫瑰,哪个是芍药,哪个又是牡丹。
带我们去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的司机大哥一路上给我们普及事关牡丹的知识,并笃定地告诉我们:在洛阳各大公园里,这两种相类且同科的花一般会同时栽种的,看上去,芍药的花朵要比牡丹的略小,不是为了以次充好,以芍药充牡丹,而是因为当地人在多年栽种中获得的经验,即“牡丹与芍药间种”,其种植效果最好,不存在鄙视链。
原来如此,我们姑且信之,且听且欢欣。倒是古人喜欢拿二者来说事、喻情,落了个判然有云泥之别的结论,作为芍药的牡丹,和作为牡丹的芍药,或许有苦难言。
宋代的韩琦也曾言之凿凿地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士大夫关心的是价值判断,而《郑风》中的花花朵朵只是年轻男女的情爱信物,并无高下之分。可见,世易时移,牡丹与芍药在社会生活和诗人的心中也起着微妙的变化。
四月初的洛阳,处处牡丹。在消费主义时代,牡丹是“经济作物”,昔日的堂前燕,帝王花,全都入了现代人的寻常生活,可以观,可以听,可以饮,可以食,更可以穿戴,因为丽景门那样的商业街上,有牡丹花籽,有牡丹糕饼,有牡丹茶,有牡丹曲,更有提供日租汉服的店铺,头上可戴牡丹花,身上可穿牡丹图,手中可摇牡丹扇,口中可以咏牡丹诗,真个是牡丹亭中多丽人,个个都“云想衣裳花想容”。
而那些没有来的人,一时来不了的人,也大可以在朋友圈或抖音里做一番“云上观”,像极了日本京都、奈良城中樱花季时的“樱花经济”,几乎是悉数照搬过来了。牡丹茶

牡丹茶

牡丹种子和牡丹糕饼

牡丹种子和牡丹糕饼

这倒让我又有了第二叹。千余年前,来自东瀛的遣唐使,官员也好,僧人也罢,也是如此这般将器物、风俗、文字、宗教、书法、绘画、建筑、音乐诸事,一一学回,或继承或发扬或改造,且遗风犹存。
有曾留学日本的学者回忆说,当得知她来自中国洛阳时,日本友人对其家乡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他们常常会脱口说出:“原来是《三国志》中的洛阳啊!”,或者追问:“杜子春的城门还在吗?”。
这种亲切与关怀,颇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期待。明明是中国的古都,却莫名让人生出一种错觉,仿佛洛阳也是他们的洛阳。
可以说,学术上与中国文化同源、文物互见的日本,从未停止对洛阳的关注和思考,著述无数。情感上,洛阳对于日本又有着特别的意义,甚至有人把这两个字称为“心灵的故乡”,一听到便生出一种古典的安心。历史上,洛阳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尤是。龙门石窟里的玄奘雕像(左)和白马寺中的日僧空海雕像(右)

历史上,洛阳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尤是。龙门石窟里的玄奘雕像(左)和白马寺中的日僧空海雕像(右)

历史上的洛阳有多厉害,春天的洛阳就有多美,来过才知道,来过一次也不一定都知道。所以,我还会再来。
王朝兴衰,古都易慨,从《诗经》开始,洛阳在诗文词赋中出镜无数,有人统计过,说其中使用最多的字眼是“空”、“愁”、“变”、“梦”、“哀”。曾经的“天下之中”的洛阳,名字被历代移民带到江南、西南、福建、两广……哪里都能找到“洛阳镇”和“洛阳桥”。从《诗经》的“陟彼北邙“开始,洛阳就是中国文人的集体乡愁,走到哪里,开口就咏“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唯有青山似洛中”,“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日傍晚,我坐在一家小饭馆里吃河南烩面,忽觉惠风和畅,洛阳多日阴霾的天空,终于现出了淡蓝。窗外,嫩牙新绿。窗下,邻桌的年轻小夫妻怀抱着新生的娃娃吃饭,看的我好一阵感动,所谓“万物有时”。想起老年簪花的欧阳修,想起手机里自己那几幅头戴牡丹的照片还新鲜热络,倒也莞尔,正是:“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指南
交通:高铁出行方便,沿线绿化养眼。洛阳龙门高铁站在新区,近龙门石窟。
住宿:洛阳新区的酒店新,较时尚,环境清幽,缺点是距离市区较远,目前没有地铁通达,一般乘出租车方便;洛阳老区酒店出行方便,周边市场多,缺点是比较旧,比较吵。
市内交通:洛阳目前只开通了地铁1号线,远未到四通八达的程度,由于景点分散,乘公交车比较耽误时间,出租车是最佳选择。
观花:洛阳可以赏花的公园不下六七处,公立的门票一般10元—20元,60岁以上凭身份证免费;也有私人经营的,门票较贵。可在高德地图上查询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