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藏在博物馆里的“狗”

摘要: 人和狗从驯养伊始就结下的情缘,也反映在无处不在的艺术创作中。狗作为艺术形象最早出现在阴山岩画“牧羊犬”画面中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随着人类和狗的频繁互动,各种材质的文物里逐渐都出现了犬的题材。古今文人借犬咏情,抒发对世态的感想;又或在描绘家宅田园的画里,总是会不经意地出现一只活泼灵动的小狗来点缀。魏晋时期《围猎图》壁画砖甘肃省嘉 ...
人和狗从驯养伊始就结下的情缘,也反映在无处不在的艺术创作中。狗作为艺术形象最早出现在阴山岩画“牧羊犬”画面中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随着人类和狗的频繁互动,各种材质的文物里逐渐都出现了犬的题材。古今文人借犬咏情,抒发对世态的感想;又或在描绘家宅田园的画里,总是会不经意地出现一只活泼灵动的小狗来点缀。

魏晋时期《围猎图》壁画砖

肃省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出土、峪关长城博物馆藏

  砖面用刷得甚薄的含胶白垩土作底,朱色边框。以墨色勾线,局部装饰赭石和朱色。画面表现围猎场景:三名男子依次而立,最右侧男子右手执三根缰绳,其右侧下方有三只猎犬口吐红舌,作疾速奔驰状,似乎亦在追捕前方的野鹿。画匠大胆省略了猎犬身上兽毛之类细碎的描写,仅用伸出口外的红舌及极具动感的外形,突出了猎狗追逐猎物的形象,整个画面显得热烈而又紧张,效果非常强烈。

汉代彩绘木卧狗

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木卧狗由松木雕刻而成。匍匐而卧,前腿前伸,后腿曲卧,头部压在前伸的腿上,小耳微耸,尾巴托于地上。通体施白,墨线描绘耳、嘴、眼、鼻、胡须、前爪及背部、尾部的毛。刀法洗练明快,表现手法巧拙相济,素描式定格出家犬伸展腰部的放松瞬间,极为传神。

清代玉狗

1978年征集、平凉市崆峒区博物馆藏

玉狗双耳紧贴头部,下巴略微扬起,面带笑意,双眼炯炯有神,凝视右上方。前爪伸直,后腿弯曲,身体后移略做半卧状,似要跳跃而起。该玉狗质色莹润,雕刻技法娴熟,造型活泼、生动,反映了清代民间较高的圆雕技艺。

汉代绿釉陶狗

1987年甘肃省天水市公安局移交、天水市博物馆藏

昂首翘尾,四足直立,体态健硕。双竖耳,吻部方短,神态温顺。颈上及前肢、腋下有带状系绊,结系于背。施绿釉,釉层有脱落现象,足不施釉。本件器物为汉代典型的低温绿釉陶制陪葬器,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三狗钮盖陶方鼎

四坝文化(距今3900年-3400年)、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夹砂粗红陶。鼎呈方形,有盖,四足。盖钮为三犬并立的形象,三犬均为小耳直竖,双目圆睁,小口微张,尾巴夹紧下垂,似作警戒状。方鼎上原绘深灰色网带纹,并有凸起感,现已大部分脱落。四坝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是一支属于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这件三狗钮盖陶方鼎造型奇特,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是四坝文化彩陶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作者:葛雅莉/甘肃省博物馆

来源:甘肃日报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周欢 审核:王璞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