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崤函古韵”之二《临关悟道》

摘要: 春日的桃花尽染起伏的弘农山水,醉人的芳菲弥漫纵横的沟壑岭塬,一道带着伤痕的蜿蜒幽谷穿越桃林,把遥远的史事演绎得厚重而悲凄。当蔚为壮观的函谷关凸显眼前的一刹那,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自心灵深处蓦然升腾: ...

春日的桃花尽染起伏的弘农山水,醉人的芳菲弥漫纵横的沟壑岭塬,一道带着伤痕的蜿蜒幽谷穿越桃林,把遥远的史事演绎得厚重而悲凄。

当蔚为壮观的函谷关凸显眼前的一刹那,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自心灵深处蓦然升腾:难道这就是多年来一直魂牵梦萦的千古雄关?

怀着景慕的心情,走进了心仪已久的“道家之源”。循着悠扬的念经诵道声浪一路寻去,一座古柏掩映中的宫殿式古老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当年老子著经的地方——太初宫。

14613728398633.jpg

宫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两千多年的沧桑,它经历了无尽风雨的洗礼。自隋唐以来,虽经历代修葺,仍保存故有风格。正殿保留有唐、元、明、清建筑构件,殿脊和山墙檐边塑有神形兼备的珍禽异兽,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层架复杂,有规有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建筑结构与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观点契合。殿内敬奉老子著经的塑像,门外不远有一块元大德四年的石碑,上面篆镌有改唐代“天宝观”为宋朝“太初宫”的记载。可见历代君王对老子的重视与推崇。如今的太初宫,从早到晚,宫门前香烟缭绕,祭祀的香客络绎不绝。

太初宫的西边,奉有当年老子伏案著《道德经》的一块石头,被后人尊为“灵石”。此石被白石英线切割为九层,流传有“灵石高就”的象征。传说恋人摸了爱情长久,青年人摸了事业有成,老年人摸了健康长寿。游人至此,每每双手抚石,大抵是想沾沾灵气,祈求福来运好。

14613728518106.jpg

徜徉太初宫,一块碑文甚至一行文字无不体现出老子的深刻思辨,处处闪耀着道家文化的奇异光彩。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周朝时曾任“守藏室之吏”,相当于现在图书馆长一类的官职。他潜心研究典籍,逐渐形成了在中国独树一帜的哲学体系。由于不忍目睹周朝日渐衰微,便径自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应关令尹喜之邀,在此著下《道德经》。经文被后来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也被尊为鼻祖。千百年来,海内外道教人士慕名前来太初宫祭祀,函谷关也因此成为道教信徒寻迹朝觐的圣地。

围绕老子,史学界的唇枪舌剑从未停息。有关“老子出世、舌存齿亡、孔子问礼、老子散丹”的传说更增添了他的神秘与莫测,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孔子问礼”。传说孔子苦苦钻研“礼”的学问,终没得出结论,当他听说老子知识渊博、求得天道的消息后,来到洛阳拜访老子。结果,老子与孔子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大大触动了孔子,以至于茅塞顿开的孔子发出“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的感叹。

14613728643768.jpg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纵说天地玄机,智论人生哲理,尽占治国权谋。特别是《道德经》,文约义丰,意蕴广深,地理、医学、军事、养生、历史、政治、环保,所涉领域颇多颇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有诸多人不断研习,并将之应用到各个领域,由此足见老子思想的深奥和魅力。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几乎清一色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但茫茫史海中,每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兴起推崇《道德经》的风尚。西汉的“文景之治”、李唐的鼎盛和北宋的繁荣,都与统治者实行道家思想路线有关。由此推臆,后人之所以研究老子及《道德经》,无非是想吸取、借鉴其中真义,推陈出新,来为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建设服务。当然,研习者的身份、地位、阅历、环境不同,观察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异。就以老子的“无为”而论,有人说他消极,认为老子与世无争,留恋“小国寡民”的状态;有人说他积极,认为“无为”就是无所不为;还有人说“无为”是指不要盲目作为,而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即老子所提倡的“道”。其实,《道德经》思想复杂,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皆不可取。19世纪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研究《道德经》后,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到:“我在翻译老子,结果不尽如人意。”思想界本是允许百家争鸣的,这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因为有了多种注疏、翻译与解读,才有了今天道家文化的绚丽多姿。

14613728941032.jpg

环视太初宫周围,浏览到这样一幅图片: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近年来,不仅国内研究老子的人甚多,国外研究老子与道教的学者和学术团体也日益增多,研究老子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道德经》仅翻译过的版本就有600多种,有关老子的著述多达1700种。黑格尔在他的《中国哲学》中说,老子的“道”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尼采也曾把《道德经》比作“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尽是宝藏”;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老子的“道”同现代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定律”很相似。

14613729103579.jpg

当代许多企业家把《道德经》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引用到企业管理方面来,取得了成功。

英国法雪利设备工程公司的老板依据《道德经》撷取“灵丹妙药”,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结果产生出公司利润激增200%的奇迹。

美国有两个生产汽油发动机的公司:西屋电器公司和里兰德电器公司。西屋实力强大,拥有精良的机器设备,拥有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里兰德的条件较差,职工仅数百人,设备状况相对落后。但里兰德善于“以弱之长攻强之短”,专门生产西屋不愿生产的异型汽油发动机,结果销路很好,效益可观。

在日本,企业界把《道德经》中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比较普遍。他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激烈,而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正符合在激荡的社会中以一种弹性软化的管理办法进行周旋。

从太初宫后往东北方向,绕行一条景色幽美的小径,便看到了雄峻挺拔的函谷关楼。登临楼阁,凭栏远眺,胸中再次激荡起悠悠愁思。

穿过岁月的隧道,拂去历史的尘埃,遥想当年筑关、守关、夺关、攻关之艰苦,思绪上下翻滚。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大地上,从古至今,从苍茫塞北到逶迤岭南,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数不尽的关隘留有多少战事的伤痛,承载多少战争的内涵。关隘多置于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之地,是占据地利的防御驻所,曾为平息战乱、稳定边疆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今天的古关,或断壁残垣,或片砖碎瓦,或荡然无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数经过修复,唯余关文化的深深烙印代代流传。

函谷关自然也不例外。关楼遗址在新建的关楼东约20米处,南北长71.2米,呈凹型,坐西向东。古关楼为双门双楼悬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又叫“丹凤楼”。楚汉之争中,原关楼被项羽所焚,永远淹没于战祸之中,今人难睹古关旧貌,看到的显赫气派的关楼是灵宝市于1992年依据四川成都青羊山出土的汉像砖古函谷关楼重新修建的。

古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据《考古通论》记载:函谷关始建于周初。与它相比,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要“晚生”好几个世纪。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东西数百里“马不并辔,车不方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曾流传“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取长安”的说法。函谷关扼守两京咽喉,历来是逐鹿中原或进取关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14613729274920.jpg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贿赂居住在骊山一带的犬戎从西边攻击虢国,犬戎兵至桑田(今函谷关镇稠桑村),虢公率领伏兵从函谷古道两侧杀出,居高临下,犬戎大败而逃。

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推举楚怀王为纵约长,第一次联合伐秦,联军攻到函谷关,被秦军击退,“五国之师皆败走”。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部西进灭秦。刘邦深知函谷天险难于突破,在洛阳东作战不利的情况下,避开函谷,出轩辕关,绕道商洛,由武关攻入关中,灭秦。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两军大战,项羽终破关入驻鸿门。

公元75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守关拒敌计划,率兵出战。哥舒翰与安禄山军崔乾佑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安军伏兵纵火焚烧唐军,并以精骑自南山迂回出击,唐军大败,20万人只有8000人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杜甫在《潼关吏》中对这段历史悲剧发出慨叹:“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1944年4月,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会战”。短短20余天时间,日军由洛阳攻到灵宝老县城。中国军队据守函谷关及衡岭原重创日军,毙伤日军包括联队长、团长在内2000余名,少数日军窜至阌乡后随即撤出,终未能西进一步。在60多年前的日军地图上,准确地标着“函谷关”的位置,足见这千古雄关对外敌的震慑。

1947年9月,我陈谢大军强渡黄河,西进崤函。当时守城敌军以一个加强营据守函谷关高地,企图负隅顽抗。我军采取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战术,于11日午夜渡过弘农河,由函谷关迂回到敌军阵地西南,以神速动作全部消灭敌军,占领函谷关高地,从而使灵宝守敌防线瓦解,敌军4000余人全部被我军歼灭,取得了解放灵宝战役的胜利。

……

如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寻不到“两壁陡峭,树木遮天蔽日”的古道,只剩下衰草迷离、植被稀疏的沟壑。沿着曲折的古道徒步一番,忽发现关楼右侧城墙下,战国时期的箭库已被遗忘在角落。

箭库大致为一竖井窑穴式兵器仓库,直径不到一米,成堆锈蚀的箭镞,静静地躺在这不起眼的土窖里,向人们作无声的昭示。停留箭窖遗址旁,凝视良久,恍惚重现远古的一幕: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纣后,解散军队,遣散战马于华山之南,放牧战牛于桃林之野,以刀兵入库的方式昭示天下太平。刀兵入库,天下真正太平了吗?事实告诉我们,自古至今,世界没有真正和平,权力和欲望驱使人类一代接一代延续着血腥的历史。

关楼前空旷的广场中央,一尊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石像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老子端坐牛背,臂托经书,目光深邃,神情自若,流露出超凡脱俗的飘逸与雅致,仿佛蕴涵了他所有的睿智、大度和颖悟。

作为道家之源和“两京锁钥”,函谷关用它独有的方式记录着战争与和平交替演变的中国历史。一方是老子的“无为”、“不争”,另一方是你死我活的金戈铁马。当战争的硝烟弥漫关山时,老子的教诲便被抛到九霄云外。等到劫波渡尽疮痍遍地,与民休息再度被奉为治国圭臬。战争与和平,正如那阴阳交合此消彼长的太极图案,让这道雄关险隘同时涵盖了哲学与战争的双重主题。

14613729446426.jpg

老子骑牛踏沙去,此地空余著经处。随着文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老子的思想已日益融入各国的民主进程之中。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关隘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今天的战争已不再受地域、兵力等条件的局限,战争的形态也已超越面对面的搏杀。从刀枪剑戟到导弹飞机,进步的是科技、是战争形式,战争的残酷性没有丝毫改变,甚至更加惨烈。战争的漩涡,随时可能吞没和平的航船……

不知从何时起,天上落下蒙蒙雨丝。独步孤影在函谷景区,踏古砖青石,问苍松翠柏,追想风云激荡的远古岁月,依稀的历史画卷一页页匆匆翻过……怅然之际,一群白鸽由远及近翩翩而至,在依河傍塬的函谷上空久久盘旋、飞翔……(焦森森 王景春 何东升)

(三门峡日报)


作者:IICC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