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闪光点

摘要: □记者马国福/文通讯员张琪/图 汉函谷关作为历史名关,是文人墨客游历之地,人行其地不仅浏览风光,且多感慨兴叹,留下了大量的诗赋戏剧小说,构成了厚重的函谷关文学。从现存的有关函谷关的古代文集诗赋来看,可谓是汗牛充栋。就其数量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篇;就其文章体裁来说,除赋、铭、箴、诗之外,又有章、表、檄、移,有文、史、论、颂、志、书、传、墓志,其他杂文尚有歌行、案判等10余种之多;就其时间跨度来看, ...

□记者马国福/文通讯员张琪/图

    汉函谷关作为历史名关,是文人墨客游历之地,人行其地不仅浏览风光,且多感慨兴叹,留下了大量的诗赋戏剧小说,构成了厚重的函谷关文学。从现存的有关函谷关的古代文集诗赋来看,可谓是汗牛充栋。就其数量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篇;就其文章体裁来说,除赋、铭、箴、诗之外,又有章、表、檄、移,有文、史、论、颂、志、书、传、墓志,其他杂文尚有歌行、案判等10余种之多;就其时间跨度来看,上讫西汉,下延民国,直至现代。因此,汉函谷关不仅在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石刻名联文化底蕴深厚

    汉函谷关关楼文化底蕴深厚,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石刻名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记者在关楼二层看到,东门的石刻额为楷体书写的“紫气东来”,联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额为“汉函谷关”,旁注小字“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癸亥秋南海康有为书”,联为“胜迹漫寻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旁注小字“由升堂撰书”。南门额为楷书“中州屏翰”,联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渡古函关”,附“监修吕光裕题”。一层通道东两侧的对联是“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附“县令葛邦炳题”;北门额为篆刻“晓月楼台”,联为隶书“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小字书写“关内逸民许文田书”;西门额为楷书“西望崤岭”,联为“夹其皇涧,弘我汉京”,旁注“张钫撰书”。

    “上联‘功始将梁今附骥’镶嵌在汉函谷关东门北侧,高70厘米,宽35厘米,引用了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功被封将梁侯的史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文博馆员王咸秋说,“下联‘我为尹喜谁骑牛’,化用老子骑青牛过关时,为关令尹喜所请,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典故。可惜现在此联已遗失。”

    许文田书汉函谷关楹联释文:“焕然重筑一丸泥,关内逸民许文田题。”据介绍,许文田,新安人,民国元年为省议员,民国七年为新安县水利分局局长。此石刻上联为“巍乎直同百二险”,主要描写了汉函谷关险要的地理形势,言可以二抵百。下联“焕然重筑一丸泥”则引用了“丸泥可封”的典故,极其形象地指出函谷关地势之险要。新安县汉函谷关保护管理所所长王洪超说:“这副对联原来镶嵌在汉函谷关城楼二层北门,石高123厘米,宽31厘米。”

    于右任、张钫留墨宝
      

  立在关楼之上,王洪超环视远山近水,告诉记者:“相传于右任书写的汉函谷关楹联释文是‘四面青山三面水’,此联镶嵌在汉函谷关城楼二层东门北侧,石高150厘米,宽33厘米。下联为‘一层紫气万层烟’,撰写者姓名不详,相传为于右任书。这副对联主要描写的是函谷关秀丽的风景和优美的山水。”

        张钫书汉函谷关楹联释文:“弘我汉京。”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程丽说:“这是张钫在《初学记》中引用班固《西都赋》中:‘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而创作的联。其镶嵌在汉函谷关城楼二层西门北侧,高155厘米,宽32厘米。上联是‘夹其皇涧’,目前存新安博物馆。”

    于右任、张钫都是近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于右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的谐音“右任”为名,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张钫生于新安县铁门镇,1911年10月参与策划并领导西安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二枪”。张钫不仅是一位精于文韬武略、果敢勇猛的战将,还是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者。他曾四处奔走讨袁护国,也曾在抗战时期大开粮库救济灾民。解放战争后期,他毅然率部起义,和人民一道迎来新中国的黎明。

    康有为汉关题词

    记者一行来到关楼,王洪超介绍:“关楼是关城的城门,是丝绸之路洛阳向西的出口。阙台是汉代的产物,阅尽千年的沧桑,记录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见证了无数愁云残月般的战争风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记者仔细观察,但见关楼主体为砖石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现残存两层,残高15米,它中间为夯土,外侧用青砖包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层敌台高9米,南北长29.2米,东西宽20米。敌台东门两侧镶嵌有一副对联,上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是遗存下来的,下联是‘我为尹喜谁骑牛’。对联记载了与函谷关有密切关系的两位人物,被封为将梁侯的楼船将军杨仆和留下《道德经》的老子。我们现在所走的拱形东西通道,宽4米,高7米,长18.4米,通道顶部为砖砌三复三券。通道中有当时安装城门的轴眼,也可以看到表示这些石条长和宽的“一尺二寸”和“七寸”的字样。”新安县汉函谷关保护管理所原副所长郭佳伟说。

    记者在西门处正上方看到,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康有为手书的“汉函谷关”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落款是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癸亥秋南海康有为书。王洪超介绍:“这是孔子纪年法。1923年康有为应吴佩孚的邀请到洛阳游览,在其好友千唐志斋主人张钫家做客时,张钫就说:‘我重修的函谷关已经完工了,你要不要去看看呢?’康有为看到这座雄伟而古老的建筑,被他所感动,提笔写下了‘汉函谷关’四个大字。”

    门洞两侧的一副对联上,上联写着“胜迹漫询周柱史”,下联写着“雄关重睹汉楼船”。此联道出了与函谷关有密切关系的两位人物东周柱下史老子和楼船将军杨仆。在俞逊《重修函谷关记》石碑中也记载了杨仆徙关的历史。“《重修函谷关记》石碑是顺治十三年至十五年时任新安知县的莆田进士俞逊,在重修东西两月城及汉函谷关时留下的。”程丽说,“主要记载了杨仆徙关的历史、历代整修的记录、本次重修汉函谷关的原因以及汉函谷关重修后‘巍巍壮峙,堪以振古’的雄伟景观。”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关、古道等遗迹碎片,彰显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脉络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新安是历史名城,作为京都洛阳的畿辅之地,作为两京的咽喉,蕴藏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也传承了无数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