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中国考古百年 | 汉代画像石墓发掘报告的典范——重读《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摘要:   1956年,新中国出版了两本重要的考古发掘报告,一本是编入中国考古专刊的《辉县发掘报告》,另一本是《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沂南古画像石墓是1954年春由华东文物工作队联合山东省文管会共同发掘的,发掘工作结束后就回填了。时隔四十年后的1994年,山东文物部门重新将其清理,对公众开放。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沂 ...


  1956年,新中国出版了两本重要的考古发掘报告,一本是编入中国考古专刊的《辉县发掘报告》,另一本是《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

  

  沂南古画像石墓是1954年春由华东文物工作队联合山东省文管会共同发掘的,发掘工作结束后就回填了。时隔四十年后的1994年,山东文物部门重新将其清理,对公众开放。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是由女考古学家、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主持编写的。曾昭燏(1909-1964)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学位,1937年获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文物工作队队长,主持和领导了南唐二陵和沂南古画像石墓的发掘。不仅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在考古学相关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主持编写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今天放在百年中国考古学史视野下考察,是一部典范之作,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结构合理

  它是我国第一部单座古代墓葬的发掘报告,没有先例可以学习、借鉴。报告前有序言,后有结束语。中间分六章:地理环境及发掘经过,墓的结构,画像石的内容,画像石内容的考证,沂南画像石墓在艺术上的价值,沂南画像石墓年代的商榷。直到今天,画像石墓的考古报告基本继承了这个结构。

  


描述详细

  全面详细地报告了该墓的资料,文字详述的同时,辅以线图,极便研究者使用。如介绍墓室结构时,不仅配有墓室平面图、鸟瞰图,还配有发掘范围平、剖面图。在介绍墓室结构细部的时候,配有细部详图,如介绍前室结构时配有五幅插图:前室横剖面图、前室八角擎天柱图、前室透视图、前室西间藻井图、前室东间藻井图。


研究精深

  

  该报告不仅全面公布了沂南古画像石墓的资料,还对画像内容、艺术价值等进行专门研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方法超迈前贤。金石学时期至考古学进入中国的早期,人们研究汉代画像石除了证经补史外,更多的是对具体图像的研究,不关注图像之间的关系。如清代金石学家瞿中溶的《汉武梁祠画像考》,就是一幅一幅地考证画像内容。曾昭燏先生则关注了图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指出:“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零散的,每幅是各有其主题的;但仔细看起来,它们是有其内在的联系而成为整体的。全部画像可分为四组:第一组为墓门上画像,第二组为前室画像,第三组为中室画像,第四组为后室画像,每组各有其主体和明确的主题思想。在每组的画像中,有些是表现主题思想的,有些是衬托主题思想的,而在前、中、后三室中,还有些是专作补充的装饰。第一、二、三组的主体画是在横额上,墓门是以横额上的攻战图为主体的,前室是以东、西、南三壁横额上的祭祀图为主体的,中室是以四壁横额上的出行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为主体的,后室四壁无画,所以主体画在承过梁的隔墙上。”(第30页)接下来对每组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探讨,然后总结说:“四组画像各有其主题思想,但各个主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成为墓主人的一部‘哀荣录’。它们表现出墓主人生前‘伟大的功绩’,安富尊荣的生活,死后丧祭之仪的隆重,并希望他长眠于这宏丽的墓室中,有山神海灵的护持,千年永固。”(第31页)这些具体的认识容有可商之处,但把画像纳入建筑整体进行研究的方法为此后汉代画像石研究所继承,最典型的就是蒋英炬、吴文祺、巫鸿、信立祥等人对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研究,都是把画像放在建筑空间里进行研究,探讨其所反映的思想观念。

  二是将墓室建筑纳入艺术进行评价。在第五章讨论沂南画像石墓艺术上的价值时,曾昭燏先生指出:“首先,我们从建筑艺术上来看,整个说起来,这墓是一个适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建筑。”(第47页)接下来从平面布局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画像石建筑艺术,不仅金石学家极少关注,即使在今天考古学昌明的时代,人们对它关注也较少,美术史的著作在论及画像石时,一般是直接讨论图像,极少涉及建筑,由此更可见曾昭燏先生等人当年的研究不仅超迈前贤,更是启迪后人。

  三是对年代的推断为学术界广泛接受。沂南古画像石墓早年被盗一空,没有纪年材料,发掘简报发表之后,由于可资比较的资料较少,研究者对墓葬的年代有过争论。安志敏先生认为应在魏晋时期,李文信先生认为是西晋时期。曾昭燏先生比对墓室结构、图像,引征文献,结合东汉晚期的时代特点,坚持认为该墓年代为东汉晚期,公元193年以前,这一结论此后为学术界普遍接受。

  今天回过头来看六十多年前编写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不仅其资料一直为相关研究者引用,其编写方法和相关研究堪称考古报告的典范,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博物馆)

点击下图 回顾中国考古百年·征文选登

投稿邮箱

zgkaogu100@163.com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

4月30日第6版

《中国文物报·考古专刊》投稿邮箱

wwbkaogu@163.com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