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101窑洞房

摘要: 101窑洞房,1964年,克拉玛依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七批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一块荒凉而富饶的土地,它的名字叫白碱滩。五十八年前,白碱滩一如《克拉玛依之歌》中所唱的"漫漫黄沙像无边的火海"到处呈现出一派苍茫和荒凉的景象,白碱滩也因其土地表层覆盖着白茫茫的盐碱地而得名。在白碱滩区与克拉玛依区的连接处, ...
101窑洞房,1964年,克拉玛依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七批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一块荒凉而富饶的土地,它的名字叫白碱滩。五十八年前,白碱滩一如《克拉玛依之歌》中所唱的"漫漫黄沙像无边的火海"到处呈现出一派苍茫和荒凉的景象,白碱滩也因其土地表层覆盖着白茫茫的盐碱地而得名。
在白碱滩区与克拉玛依区的连接处,有一片始建于1964年的窑洞群,101窑洞房。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这几栋窑洞,望见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者们在广袤的新疆大地艰苦创业,无私奋斗的身影。
当新中国的勘探者们在测绘图上填写出"白碱滩"这个地名后,一群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开拓者陆续踏上这片土地。1958年8月29日,白碱滩地区传出激动人心的消息,193号探井完钻,用10毫米的油嘴试油生产,日产原油高达260吨。这是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高产井。霎时间,这片土地沸腾了,整个克拉玛依矿区沸腾了,全国都为之欢欣鼓舞。
1960年,新疆克拉玛依矿务局采油二厂在白碱滩正式成立。采油二厂的成立,加快了白碱滩油区的开发速度,给克拉玛依油田带来了无限生机。
采油二厂建厂第一年,生产原油88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原油生产指标。当时,年产原油量占克拉玛依油田一半以上,为国民经济渡过难关作出了贡献。
当时开发与管理这里的共有四个采油队,一个注水站的300多名职工。为了确保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采油二厂提出了"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搞房建"的口号,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打土坯自建窑洞房。
打土坯是个力气活,将黄泥水泡、拌匀,然后摔进一个木制的方形模子,再将泥块倒在事先铺平的场地上。
没有干过打土坯这活的人,很难体会到它的艰难。打土坯的场地上,地表温度每天都在40摄氏度以上,由于打土坯是赤脚、光背,每个人身上都晒得起了泡,脱了皮,脚底被烫得钻心。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5栋窑洞房建了起来,其中一栋为办公室,四栋为宿舍。每个宿舍有两间房,外间是厨房兼储藏室,有炉子和火墙,冬天可以取暖;里间是办公室兼卧室。员工们平时就在宿舍里工作、学习、生活。
艰苦的环境,挡不住石油人干工作的激情。在1966年至1972年期间,采油二厂年采油量达到65万吨,在"文革"这个特殊时期,依然有效防止了油田产量的下滑。
随后,采油二厂在七区和八区探得新区块,原油产量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使原油总产量增长了两倍多,成为克拉玛依油田的产油大户,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随着油田的不断发展,1972年采油队全部从101窑洞房搬至现采油二厂厂部。101窑洞房完成了它的使命。
经过50多年的风雨磨砺,101窑洞房除一栋因油田开发需要被完全拆除,有两栋部分被拆除外,还有两栋依然完好,是克拉玛依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油田开发初期职工的原始居所。
2007年,101窑洞房被授予中国石油集团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因为它见证了克拉玛依油田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体现了老一辈石油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一心找油、扎根戈壁荒滩,立志为新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的决心和信心。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