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牛年谈牛——考古发掘的商代玉牛简析

摘要: 商代玉器是与青铜文化并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艺术杰作,也是高度发展的商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商代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的动物形玉器,如牛、虎、鹿、马等,丰富多彩的逼真造型,令人耳目一新。商代已经开始了牛的驯养和饲养,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有大量的牛骨,也有以牛为艺术主题的玉器、青铜器、石器及陶器,这些器物中既有形象生动的玉牛、牛头形玉佩,也 ...



商代玉器是与青铜文化并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艺术杰作,也是高度发展的商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商代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的动物形玉器,如牛、虎、鹿、马等,丰富多彩的逼真造型,令人耳目一新。


商代已经开始了牛的驯养和饲养,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有大量的牛骨,也有以牛为艺术主题的玉器、青铜器、石器及陶器,这些器物中既有形象生动的玉牛、牛头形玉佩,也有以牛为元素的写实性动物形象装饰在青铜器上,内容丰富,且手法多样。


牛在古代传说和崇拜中是一种神圣的动物,不断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较多以牛为题材的玉牛,如殷墟妇好墓、山东省滕州市掌大墓等,出土的玉牛造型有圆雕形和片状形等,特别是对殷墟已经进行了多学科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甲骨文献记载,殷王室祭祀和占卜活动中,牛常被用做祭品,数量可观。考古发现的卜骨大量取材于牛的肩胛骨。此外,在殷墟墓葬或各类祭祀坑中,都能见到牛的踪影,特别是以牛为题材的各种玉器。笔者就商代玉牛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略作探讨。


一 殷商时期玉牛的造型


殷商时期玉牛的造型和形态多为跪卧、伏卧或回首状,双目平视,神情庄重,身体饰云纹或简化重环纹,额上常有一菱形装饰。此外,还有一种扁平体的牛面,饰“臣”字眼,头有双角,云纹鼻,以及不同形式的卷云纹饰等。在工艺技法上多为立雕、半立雕、浅浮雕和片雕等。在纹饰上,商代玉牛皆是“臣”字眼,并在器物上饰有鳞形纹、卷云纹和兽面纹等。


考古发掘品中,出土的商代玉牛主要有牛首形玉佩和牛状形玉牛两种,其牛角均为水牛,所以商代之畜牛很可能属于水牛。殷商时期畜牧业迅速发展,许多动物如牛、马、狗、鸡等均已被驯化,并成为祭祀和肉食的主要来源。查阅相关狩猎卜辞资料可知,“牛”字在殷商时期所指并非野生动物,而是家畜。杨钟建先生依据殷商第二次至第九次的发掘研究得出,殷商时期的牛有两种,一种为圣水牛,另一种为水牛,其中圣水牛是出土的哺乳性动物之一。陈星灿先生等则认为圣水牛为野生水牛。法国雷焕章先生认为,甲骨文中的兕即是野生水牛。


二 商代玉牛的出土情况


从考古发现的牛状遗物上看,水牛的形象有玉牛、青铜牛及石牛等。商代玉牛与人的关系密切。在商代以前,牛的形象可能是部族或氏族的标志,商代玉牛是祭祀中不可缺少的通天神器之一。据考古资料统计,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出土圣水牛遗骸的遗址约有16处,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中原、海岱、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北到内蒙古石虎山,南至浙江的众多遗址,其时间跨度为距今8000至3000年左右。


图一 商晚期牛形玉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二 商晚期卧牛形玉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222号墓出土的商晚期牛形玉佩(图一),长4、高2.45、厚0.4~0.8厘米,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为淡青色,器上有白沁,牛首前视,方目,方口,三角形角贴于身体表面,呈卧状,尾贴于臀部,腹部对钻一圆孔。玉佩玉质温润,造型简朴,为典型的商晚期玉器风格。该墓出土的另一件商晚期卧牛形玉佩(图二),长4.81、高1.99、厚0.8~2.2厘米,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为淡绿色,牛为伏卧状,牛首前视,“臣”字形目,圆睛,吻部做张口状,耳为三角形,弯角贴于身体表面。器身饰双阴线卷云纹,尾部贴于器物表面,下颌斜向口部单面钻一圆孔。此件卧牛形玉佩体态优雅,玉质莹润,纹饰自然,为商晚期玉器代表作之一。此件卧牛,在当时可能与其他祭祀神灵的玉器一样,有着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神话形象,是受商人祭祀崇拜的神灵载体。


图三 商晚期牛形玉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山东省滕州市掌大132号墓中出土的商晚期牛形玉佩(图三),长3.83、高2.4、厚0.47~1.08厘米,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为淡绿色,白沁,牛首前视,椭圆形眼,口微张,嘴角下弯,三角形耳背向身体,腹部对钻一圆孔,前腿呈跪姿,高浮雕纹饰。此器玉质温润,牛体粗壮,为商晚期佳作。

图四 商晚期牛头形玉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除出土牛形玉器外,还出土有商代晚期的牛头形玉饰。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120号墓出土的商晚期牛头形玉饰(图四),高4.78、宽2.57、厚0.5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呈绿色,鼻吻部为暗黄色,单面高浮雕,正面牛头形象,弯角短粗,角尖向上,左侧角尖微残,双耳为桃叶状,目为菱形,突吻,唇下开横向槽形口,背面吻部斜向口部单钻一圆孔。此件牛头形玉饰,雕刻细致,线条流畅,生动逼真。


图五 商晚期牛头形玉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3号墓出土的商晚期牛头形玉佩(图五),高4.12、宽4.21、厚0.15~0.8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为墨绿色,高浮雕,正面雕牛头形象,弯角短粗,角尖向上,簸箕状双耳更显独特,椭圆形目,圆眼,突吻,厚唇,鼻孔为三角形,唇下开横口槽形口。此件牛头形玉佩雕刻精湛,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图六 商晚期牛首形玉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13号墓出土的商晚期牛首形玉佩(图六),高3.61、宽1.96、厚1.25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为鸡骨白色,似牛头形,短面,“臣”字双目,圆睛,厚唇突出,双角宽大直立,角根部饰变形内卷的卷云纹,下端斜向对钻一圆孔。此件牛首形玉佩,玉质细润,技法娴熟。


商代晚期的出土玉器主要以河南殷墟出土器物为代表,特别是动物形玉器的出土,使我们对商代晚期玉器的鉴定有了大量可靠物证。上述的玉牛和牛首,说明了商代晚期玉牛在艺术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上,较之商以前的玉雕工艺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造型上也超越了新石器时代及商早中期出土的玉器。


图七 商晚期牛首形玉佩
天津博物馆藏


天津博物馆藏商晚期牛首形玉佩(图七),高3.8、宽4.2厘米。玉为牙黄色,表面多处朱砂痕,单面雕刻,背面光素无纹。正面雕琢一牛面,双牛角弯曲对称,上端尖状,额头饰两组对称的羽毛状纹,“臣”字眼,方形鼻,唇部与面间斜穿一孔,整体雕琢手法严谨,极具庄重威严之态。


三 商代晚期“牛”的广泛利用


图八 商晚期青铜牛尊

河南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


商代晚期对牛形象的广泛利用,说明在某种程度上牛被赋予了神圣的职能。商代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自然少不了牛的踪影,除上述玉器中的玉牛形态,青铜器中出现有牛形器、牛首装饰或纹饰的牛首形器。殷墟花园庄东地M54内出土的商晚期青铜牛尊(图八),通长40、通高22.5厘米。此件青铜牛尊整体为牛形,牛体浑圆健壮,牛首昂起前伸,口微张,面额下凹,鼻梁凸起,“目”字形眼,双耳外展并呈圆弧状向后伸展,背上有一长方形盖,腹部肥厚,四腿短粗,尾下垂,在牛颈和器盖内壁有“亚长”二字铭文。铜牛尊的整体造型与玉牛形器基本相似,而且双耳外展的形态与玉牛形器也基本一样,此件青铜牛尊为商晚期代表佳作,同时更体现出商代晚期牛形器的特征。


图九 商晚期青铜牛首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商代晚期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牛首(图九),其时代特征也十分鲜明:牛首两眼圆睁,两耳高翘,并向两侧伸展,吻突出,牛首纹饰和眼眶均为阴线,整体造型栩栩如生,装饰性非常强,与同时期玉牛首形态一致。


图一○ 商晚期青铜牛方鼎
河南安阳侯家庄西北冈1004号商王大墓出土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物除了青铜牛首、青铜牛形器外,纹饰中也常见“牛”的身影,出现了牛形纹饰。河南省安阳侯家庄西北岗大墓(M1004)出土的青铜牛方鼎(图一○),鼎腹部主要为一水牛首纹饰,牛形动物出现在当时的青铜器上,说明牛形器的主要功能为祭祀之用。


图一一 商晚期石牛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与此同时,商代晚期还有石质雕琢的石牛形器。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石牛(图一一),高14.5、长25、宽11.5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石牛为白色大理石制成,圆雕,牛呈跪卧姿态,头前伸,双角后伏,双耳后抿,耳上有孔,细眉方目,额部阴刻菱形纹,鼻长且上卷,张口露齿,下额阴刻“后辛”二字。前腿向后跪卧,腹下后腿前屈,蹄呈方形,短尾下垂紧贴臀部,全身饰有卷云纹等,背脊与尾雕刻节状纹。石牛纹饰流畅,雕刻精湛。“后辛”中的“辛”字是妇好死后的庙号。此件石牛也是妇好墓中出土的玉石类动物形器中尺寸较大的一件,从整体来看,与商代晚期的玉牛几乎一样。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商代玉牛在造型上多以圆雕和片雕的形式出现。


牛形器整体形制基本相似,牛体粗壮浑圆,多为圆弧状,“目”形眼,口微张,双耳向外展开并向后伸展,双角呈圆弧状。其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是玉雕动物形器中的精品,尤其是圆雕作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牛的轮廓,使玉牛的形象极为逼真,给人以艺术美感。


在牛首形器上,无论是玉器、石器还是青铜器,牛首面的眼部均为突出状,牛角向后伸展,且表现出的均是水牛形象。另外,水牛角宽而向后伸展,角的横切面均为三角形,从这一点更进一步说明了水牛在造型上的表现手法,与黄牛的形象差异。


商代的“牛”,无论是玉牛,还是青铜礼器上的牛纹饰,均有着通天的功能,充当着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同时,水牛形器也是商人的崇拜之物,体现着牛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研究商代玉牛的功能、用途以及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本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1年第5期


编辑:高文思

审核:耿 坤

监制:朱 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