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丨奉节县白帝城遗址

摘要: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夔门街道办事处瞿塘峡社区、白帝镇紫阳村,坐落在“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夔门西口,“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凭高控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战国以降,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赤岬城、巴东郡、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的重镇,尤以宋元战争时期修建的白帝城规模最大。历年考古工作 ...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夔门街道办事处瞿塘峡社区、白帝镇紫阳村,坐落在“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夔门西口,“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凭高控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战国以降,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赤岬城、巴东郡、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的重镇,尤以宋元战争时期修建的白帝城规模最大。历年考古工作表明,宋元战争时期的白帝城遗址分布于鸡公山、白帝山、马岭(已淹没)“两山夹一岭”范围内,由白帝城、下关、子阳城等遗址群组成,分布面积约2平方千米,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间台、皇殿台发掘区远景(西→东)

皇殿台全景(南→北)

  为配合白帝城的保护和展示,进一步探明白帝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2017、2019两年度持续对白帝城子阳城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工作过程中,遵照大遗址考古工作规范,建立统一的分级控制网和记录系统;采取调查、勘探、发掘与重点解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面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提取遗址信息。共清理台城、城门、城墙、墩台、兵器埋藏坑、房址、道路、柱础坑、柱洞、基槽等各类遗迹141处,出土陶、瓷、铜、铁、石等各类器物、标本930余件。现将主要收获介绍如下。

  一是 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建筑遗存

  子阳城皇殿台、中间台、樊家台等地点的发掘,发现了一批汉代、六朝、晚唐五代和南宋时期的柱础坑、柱洞、基槽、活动面、高台、城门、踏道、房址、水池等建筑遗存,通过重点解剖获取了皇殿台、中间台两个高台的堆积序列,确认子阳城遗址东汉始建→六朝沿用→晚唐五代筑台→南宋拓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印证了《水经注》等文献的记载,为深入探讨历代白帝城的空间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皇殿台1号解剖沟东壁所示高台堆积剖面

中间台遗址出土汉代瓦当

皇殿台遗址出土汉至六朝筒瓦

  二是 确认了子阳城内各高台基址的性质

  子阳城地处鸡公山前坡,是南宋白帝城陆路防御的锁钥。子阳城内按山脊走势分布有樊家台、中间台、寨子、皇殿台四座高台基址,每座高台的占地面积约2000-5000平方米不等,相邻高台间距约60-130米。考古发掘及解剖显示,这些高台在基岩或生土上经多次人工垫筑而成,不仅拥有自己独立的防御设施,还可以相互策应,体现出了浓厚的军事色彩,应是据险而设的防御性台城。

  三是 揭露了一处保存完整的含瓮城的南宋城门遗址

  皇殿台2号城门位于皇殿台台城西南部,由主城门和外瓮城两部分组成。主城门由墩台、门道、入城踏道和登临台城及北墩台的踏道组成,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瓮城平面呈北宽南窄梯形,南北总长42、东西宽6-16米,瓮城门辟于瓮城西北角,瓮城内规划有道路与瓮城墙、主城门相连。该城门平面布局清晰,结构保存较好,是目前重庆地区第一座完整揭露的曲门两重瓮城形制的南宋城门遗址,填补了重庆山城考古的空白。

皇殿台台城与瓮城全景正射影像(上为北)

皇殿台主城门全景(西南→东北)

  四是 获取了宋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实物证据

樊家台兵器埋藏坑全景(西→东)

樊家台遗址兵器埋藏坑出土器物组合(南宋)

皇殿台瓮城出土含火药的铁火炮(南宋)

  子阳城皇殿台、樊家台发现了南宋时期的火药及17枚保存完好的火器铁火炮,其年代不晚于1278年,应为目前我国考古所见最早的火药与最完整的铁火炮实物,填补了我国南宋火药与火器共存发现的考古空白。结合白帝城遗址内既往发现的陶火药罐、模具看,白帝城已构成了宋代火器制造和使用的证据链,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应用于古代军事的一次重大发现,对火器的制造和发展史研究乃至古代火药技术史、兵器史、战争史、科技史的研究意义极大,同时,证实了宋元战争时期是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重要阶段,对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图文转自:“重庆考古”公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