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丝绸之路”一词确为李希霍芬首创吗?

摘要: “丝绸之路”一词确为李希霍芬首创吗?马提亚斯·默滕斯 撰 蒋小莉 译图1、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肖像。由米尔斯特·恩斯特(Milster Ernst)于1880年制作毫无疑问,著名德国地理学家费尔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图1)对存在一条“丝绸之路”这一观点的概念化与普及化功不可没。历史学家丹尼尔·C·沃(Daniel C ...


“丝绸之路”一词确为李希霍芬首创吗?

马提亚斯·默滕斯 撰 蒋小莉 译


图1、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肖像。由米尔斯特·恩斯特(Milster Ernst)于1880年制作

毫无疑问,著名德国地理学家费尔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图1)对存在一条“丝绸之路”这一观点的概念化与普及化功不可没。历史学家丹尼尔·C·沃(Daniel C. Waugh)曾说:“当今几乎所有关乎丝绸之路的讨论,开篇都一定要提到这位德国地理学家对这一名词的创造,尽管鲜有人知李希霍芬具体是在哪部著作中公布了该词以及赋予它的真正内涵。”(Waugh 2007: 1)然而,“丝绸之路”一词,不论是以单数形式(die Seidenstrasse)或是复数形式(Seidenstrassen)首次出现,真的是李希霍芬最先使用的吗?德国考古学家、地理学家阿尔伯特·赫尔曼(Albert Herrmann)认为确实如此。1910年,赫尔曼大胆宣称:“正是他(李希霍芬)将丝绸之路(silk roads [Seidenstrassen])这一准确的命名引入文本。”(Herrmann 1910: 7)三十年后,瑞典考古学家弗克·贝格曼(Folke Bergman)的论断进一步巩固了李希霍芬的名声,他认为:“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男爵为这些古老的商队路线创造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此后该名称被西方人广泛使用。”(Bergman 1939: 41)
近几十年来,虽然学者们在更加全面地理解“丝绸之路”概念的起源及传播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Waugh 2007;Chin 2013;Jacobs 2020),但将其原创之功归在李希霍芬名下的结论,尚有待进一步检视。在对“全球化”一词概念史的研究中,保罗·詹姆斯(Paul James)和曼弗雷德·斯坦格(Manfred Stenger)观察到这样的过程,即“给最先构想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词或事物的人定名,对现代西方公共意识的演变至关重要”(2014:417)。由于这种集体倾向,“人们挑选出知识的创新者与技术的发明者,给予慷慨的褒扬”。李希霍芬可作为詹姆斯和斯坦格所描述的个体化驱动力的绝佳范例,他作为一名知识创新者,必然在巩固“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将其介绍给更广泛的,尽管仍属学术性的受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李希霍芬真的是这一术语的唯一创造者吗?
凭借电子搜索引擎的帮助,这样的问题如今很容易得到解答。如果真像通常所断言的那样,李希霍芬于1877年创造了“丝绸之路”一词,那么该词不会出现在1877年之前出版的书籍和文章中,然而它却出现了。通过将最早的原创德文词组输入谷歌Ngrams搜索引擎(Ngrams 是谷歌公司2011年推出的检索工具,用户可在谷歌扫描书籍数据库中寻找特定短语,并获知这些短语的使用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译注),可以追索到早于李希霍芬几十年公开使用该词的历史。图1显示了谷歌对1800年至1940年间原德文术语“丝绸之路”的四个变体(Seidenstraße, Seidenstrasse, Seidenstraßen, Seidenstrassen)搜索后生成的图表(图2):

图2、谷歌Ngrams上搜索德语“丝绸之路”一词变体显示的结果

图中可以看到术语“丝绸之路”在1877年之后逐渐传播,至20世纪30年代突然普及的趋势。此外图表还显示了1877年之前这些变体的搜索结果,尽管在数量上要少得多。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出现误将以丝绸命名的街道名称计算在内的错项。这足以说明在使用像谷歌Ngram这样的工具时,必须保持学术上的警惕。然而,经过对结果的仔细筛选,一些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这些发现证明“丝绸之路”一词并非李希霍芬首创。
1877年之前的“丝绸之路”
1874年,德国中学教师罗伯特·麦克(Robert Mack)完成了一篇题为《黑海对世界贸易的重要性》(“Die Beteutung des Schwarzen Meeres für den Welthandel”)的论文。文中麦克阐释了黑海在历史上是如何充当丝绸之路通往欧洲和地中海的贸易门户的:
中国商队——在丝绸之路上(auf der Seidenstraße)——穿过戈壁,穿过贝尔达格,到达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条线路是西亚及印度与中国之间连接的唯一通道……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这些亚洲极为重要的商贸中心依赖黑海作为前往地中海与欧洲的交通要道。(Mack 1874: 7)
在这段文字中,麦克仅概述了丝绸之路的大体走向,即自中国出发至中亚,再继续向前经黑海抵达欧洲。这一描述远远无法与李希霍芬于3年后,即1877年提出的关于丝绸之路的复杂叙述相提并论。既然麦克将重点放在黑海,丝绸之路在他的论文中只出现过一次,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麦克仅仅是从别处借用了这一术语,而它的源头应当到时间更早的文献中寻找。
麦克一个可能的灵感来源也许是赫尔曼·古德(Hermann Guthe)所著《地理学教科书:高等教育机构中高程度及自学者适用》(Lehrbuch der Geographie für die mittleren und oberen Classen höherer Bildungs Anstalten),这部教材于1868年出版,比麦克的论文早了6年。从书名可知,该书是古德作为汉诺威理工学院的教师,为研习地理的老师、学生及自学者而写。书中第七章论及亚洲地理时,古德做了如下总结:
沿着这些道路,那位佛教求法僧(玄奘640AD)从中国进入印度;罗马商人从这里到达了“丝绸之路”(Seidenstraße),将这种珍贵的产品(即丝绸)带往西方,至今人们还能看到大型商队进行货物交换处的“石塔”遗迹。聂斯脱里派踏经同样的道路,在中亚建立起基督教教区,给蒙古人带来一部手稿及更高文明的发端,最终穆罕默德的传教士也跟随了他们的脚步。(Guthe 1868: 176)
古德指出,丝绸之路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都很重要。罗马商人与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的布道者沿着同样的线路旅行。这些内容对任何丝绸之路的研习者来说都是熟悉的主题。
那么,古德有可能是“丝绸之路”(die Seidenstraße)一词的发明者吗?似乎并非如此。仔细观察谷歌Ngram给出的搜索结果数据列表,会发现早于古德教科书出现的几件文献。1858年,萨克森州神学家约翰·考弗(Johann Kaeuffer)的三卷本《东亚历史》(Geschichte von Ost-Asien)出版。考弗在第二卷的5个不同位置提到了“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1858: 120, 413, 421, 719, 794),然而与麦克认为黑海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同,考弗的结论是丝绸之路始于美索不达米亚幼发拉底河沿岸,之后向东通向中国。(Kaeuffer 1858:413,719)
贯穿全书,考弗都将“丝绸之路”当作一个既定术语加以运用,通篇未对该词的涵义加以阐释。考弗在几处用到该词时将形容词“古老”与“丝绸之路”搭配,有一处甚至提到了它的名气“从西方通往中国的古老的著名丝绸之路[die alte berühmte Seidenstrasse]是哪一条呢?”(1858: 413) 这表明,他预期他的读者熟悉这一术语,同时暗示有一个更早的词源存在。考弗还亲自指出了探源之路。书中述及通过中亚进行丝绸、茶叶和大黄贸易的章节中,考弗表示自己对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Carl Ritter)的工作有所借鉴并利用了其关于养蚕业从中国传入西方的研究成果。考弗写道:“这里再次向伟大的地理学家李特尔致以崇高的敬意。”(1858:411)李特尔(图3)是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之一,写过一部宏大的作品《地理学与自然和人类历史》(Die Erkunde im Verhaltniss zur Natur und zur Geschichte des Menschen),第一版印刷于1817-1818年,由两卷组成。第二卷中,李特尔论述了费尔干纳作为“中亚通道国家”的历史作用。他在该书中经常使用术语“赛里斯”(Seres),提到丝国(Serica)居民及被视为丝绸起源地的国度。

图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1779-1859)肖像。由鲁道夫·霍夫曼(Rudolf Hoffmann)1857年摄制

这是中亚通道向东的延伸,从撒马尔罕到胡占德,伊本·霍卡尔(Ibn Hawqal)称之为“费尔干纳大道”(die große Straße von Ferghana)。它同样是通往赛里斯的伟大贸易线路(große Handelsstraße zu den Seren),经由这条伟大的陆上通道,商人们穿过巴克特拉到达南部的巴尔加扎,再到印度……关于这条贸易线路的介绍,我们已援引过托勒密了……(伊本·霍卡尔)增加了有趣的新消息,即赛里斯的四座富有的名城,商队为了得到丝绸和精美的丝织品前往那里,正是这些货品使当地人声名远扬。( Ritter 1818/2: 548 - 49 )
正如托勒密所描述的,“费尔干纳大道”被想象成从撒马尔罕延伸至东方的赛里斯,再向南进入印度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