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王炳文丨安史之乱、河北胡化与中古时代的中国

摘要: 采写丨杨涛全文共 11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近年来中古史研究逐步成为显学,“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这两个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除去碑铭等方面的不断挖掘与使用外,内亚维度与全球视野也成为争议的热门话题。“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到底应如何看待呢?“安史之乱”与河北藩镇割据,是中古史研究的重要议题。从桑原骘藏、陈寅恪对胡人迁徙与 ...


采写丨杨涛
全文共 11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近年来中古史研究逐步成为显学,“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这两个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除去碑铭等方面的不断挖掘与使用外,内亚维度与全球视野也成为争议的热门话题。“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到底应如何看待呢?

“安史之乱”与河北藩镇割据,是中古史研究的重要议题。从桑原骘藏、陈寅恪对胡人迁徙与“安史之乱”关系的探讨,到彼得森(Charles A. Peterson)、蒲立本(Edwin G.Pulleyblank)对“安史之乱”所塑造的战后格局、藩镇军事结构的观察,森安孝夫、荣新江等人利用突厥、粟特、回鹘文献对粟特人构建的商业—情报网络、安禄山祆教信仰的讨论,再到冻国栋、仇鹿鸣、李碧妍利用新出墓志对安史政权下的吏民心态、文官命运、内部权力斗争所进行的细致入微的考证,可以说针对“安史之乱”的历史渊源、叛乱历程、后世影响等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古政治史研究的显学。

既有的研究已汗牛充栋,如何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书写出富有新意的著作,这对任何一个后来的中古史研究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王炳文是新锐的中古政治史研究者,最近出版的新书《从胡地到戎墟: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问题研究》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旨趣与研究方法。作为“安史之乱”与河北藩镇割据研究的学术专著,王炳文的作品丰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就王炳文的中古史研究,《燕京书评》采访了他。针对中古时代的马政、胡化与政治史研究,王炳文提出了他的见解。

《从胡地到戎墟: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问题研究》
王炳文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版

从马政到“安史之乱”:处于民族史与政治史交汇点上的马政研究

燕京书评:您早期的研究,都是针对“马政”、“监牧”等非常微观的观察,在您的新著作中,您一改早期的研究旨趣,转而讨论“安史之乱”、胡化、藩镇割据等非常宏观的中古政治史议题,您是如何来处理这种学术研究的内在转向的呢?

王炳文:其实没有变化,我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一直是唐代政治史和中古民族史,马政只不过是我最初进入中古史时选择的一个入口。马政这个问题看似冷僻,但涉及面广、弹性大。拿不同朝代的史料换不同开头的标题,详细罗列当时的马怎么养,我对此既无兴趣,更无经验。毕竟养马是技术活儿,汉朝的人养马和唐朝的人养马,配种、除虱、喂料这些事并无差别,历史学者偶尔考证一二尚可,拿来当术业专长就有点不真实了。在我看来,各朝马政之所以有其研究价值,背后不同的政治诉求才是关键。比如我看学者讲南宋马政,多会涉及西部边贸和东南开发,这就是颇具特点甚至独一无二的地方,背后实际涉及对南宋政治运作的理解。

对于唐朝而言,一方面,唐马本身为历朝最盛;另一方面,唐人的监牧制度又在中国古代国马牧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直接塑造了宋以后的马政模式。欧阳修说“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于近世”,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唐代马政的很多细节,今天已难窥其详,像赤岸泽迁马的传说、监牧使的划分、监牧的命名排序(唐前期的陇右诸牧监是按左右编号排序的),都像破案一样需要艰辛的证据寻找和辨析,接触久了很容易沉迷上瘾。所以,唐马政的研究,首先能锻炼一个历史学者的考证能力。但随着考证的深入,你会发现唐人监牧制度的设置,根源需要回到府兵制上,看似不经意的历次变动其实关涉到神龙革命、永贞内禅等重大政治事件,而诸多马政高官和监牧重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