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蒙古高原重大考古发现与东西文化交流”讲座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二)

摘要:   2021年7月6日下午,内蒙古博物院陈永志院长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会议厅,为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作讲座。这也是本次研修班专家授课的第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蒙古高原重大考古发现与东西文化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鑫主持。  陈永志先生回溯了从史前时代直至蒙古王朝 ...


  2021年7月6日下午,内蒙古博物院陈永志院长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会议厅,为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作讲座。这也是本次研修班专家授课的第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蒙古高原重大考古发现与东西文化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鑫主持。

  陈永志先生回溯了从史前时代直至蒙古王朝时期,活跃于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及其重要考古遗存。青铜时代以降,卡拉苏克、斯基泰、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陈永志先生结合高乐毛都墓地、诺颜乌拉墓地、都日勒格那日森墓地、三连城等遗址的材料,介绍了匈奴考古的重要成果。围绕都城遗址与契丹贵族墓葬,概述了辽代考古的丰富发现。围绕哈喇和林古城、上都城、集宁路古城等重要城址,介绍了蒙元时期璀璨的物质文化。陈永志先生指出,游牧民族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商品交换需求,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东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一般可分为四条,包括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草原丝绸之路的主体线路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抵欧洲。蒙古高原是草原丝路东端的重要节点。根据考古材料,陈永志先生认为草原丝绸之路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青铜时代初步形成,并总结了其特点。第一,沿线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供给与保障相对充足。第二,商品交换速度快、效率高。第三,传播的冲击力大、普及面广。第四,由于处在农业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带,文化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

  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陈永志先生向大家生动阐释了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性,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交融的过程。从遗迹现象的具体阐释到田野工作中观察到的风土人情,陈永志先生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带领研修班师生领略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波澜壮阔。蒙古高原丰富的考古发现,是草原丝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物质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此产生、发展、碰撞、融合、升华,形成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本届研修班田野实践的辽上京遗址,正是游牧与农耕文明融合的典例之一。此次讲座对研修班学员了解草原地区考古材料背景具有重要帮助,对研修班师生未来的研学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图、文:岳天懿

  审 核:董新林

  责 编:荼 荼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