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绽放光彩

摘要: 7月25日17时38分,在福州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让我们备感喜悦和振奋。泉州石湖码头 徐秀丽摄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承诺与世界各国一道,保护传承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多年来 ...


7月25日17时38分,在福州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让我们备感喜悦和振奋。


泉州石湖码头 徐秀丽摄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承诺与世界各国一道,保护传承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多年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屡创佳绩。


元上都遗址(2012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年)、大运河(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2014年)、土司遗址(2015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2017年)、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相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次又一次精彩绽放,令人记忆犹新。


其实,每次申遗成功的背后都饱含着各方持之以恒的努力。一直以来,坚持专业主导、学术引领的工作思路,坚持保护为主、价值优先的科学理念,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参与、坚持惠及民生的总体定位……这些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疑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宝贵财富。


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根据中国文物的特点和现状要求,积极作为,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让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引领文物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鲜明旗帜”。


在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以科学研究指导工程实践。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微生物和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对兵马俑俑体彩绘的层次结构、物质组成、绘制工艺及损坏机理开展研究与系统的科技修复。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球幕电影向国内外观众全面展示莫高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艺术,增进公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


在杭州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的监测大厅,良渚古城遗址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正实时地对遗址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全方位、科学化、规范化监测。


良渚古城遗址池中寺粮仓

“福建土楼三县积极应用电子安全监控系统、文物安全在线等新技术措施,鼓浪屿成立公共议事理事会,建立了社区、商家协会、居民自治组织等共谋共建共管的平台。”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说,福建省文物局从2013年始开展年度世界遗产地巡查,成为全省世界文化遗产统一协调管理、摸索建立上下“一盘棋”的有力抓手。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中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126个项目,共计6亿元。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2—2030)》通过规划实施跨省整体保护,通过分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加强依法保护。《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强调协调处理好长城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分级管理与分类保护、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遗产保护与传承弘扬四种关系,提出坚持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保护策略。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冰河莫高窟 孙志军摄

国家、地方、遗产地等多层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充分保障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永续传承。


“北京以中轴线为牵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重新修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编制《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同时,立足以人民为中心,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科学利用有机结合,通过文物腾退修缮,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扩大开放区域面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利用申遗契机,多措并举,实施遗产保护与环境治理,使长期困扰遗产地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大运河申遗,提升了1011公里运河水质,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良渚古城遗址、西湖文化景观、鼓浪屿申遗,提高了杭州、厦门城市人居环境和国际化水平,提升了遗产地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累计吸引游客3.88亿人次,为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夕照古运河

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外厅,“世界遗产在中国”展区,融合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向世界展现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建设、保护实践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吸引国内外参会者驻足观看。


世界文化遗产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50多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国际反响强烈。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现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015年4月,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因地震受损严重。中国政府随即派出工作组对九层神庙建筑进行勘察,启动九层神庙震后修复工作。“中国工作队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尊重当地传统做法和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说,在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中,积极与外方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聘用当地工人进行项目实施,促进了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并且还与当地专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等开展技术研讨,分享文物保护技术理念、方法和经验。


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保护行动,先后开展了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茶胶寺保护工程、缅甸蒲甘地区佛塔震后修复工程、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工程等,在肯尼亚、孟加拉国、埃及等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多项联合考古,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遗产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采写:徐秀丽

编校:张丽卉

审核:王 征

监制:李 让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