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北庄古城堡

摘要: 北庄古城堡,明、清,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北庄村 ,古遗址,第八批  古巷  城堡内的圆槽  二层门楼是进堡的必经之所  北庄古堡全景  青海新闻网讯  探访:一处原始古朴的寂静所在  一条曲折的柏油路通向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北庄村。五十镇位于县城东南方,离县府所在地有50里路,居民以土族为主。小镇并不十分繁华, ...
北庄古城堡,明、清,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北庄村 ,古遗址,第八批

  古巷

  城堡内的圆槽

  二层门楼是进堡的必经之所

  北庄古堡全景

  青海新闻网讯

  探访:一处原始古朴的寂静所在

  一条曲折的柏油路通向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北庄村。五十镇位于县城东南方,离县府所在地有50里路,居民以土族为主。小镇并不十分繁华,一条蜿蜒的马路将这个小镇和互助、平安两个县城连在一起。

  路边左侧一个新建的小广场首先映入眼帘。广场不大,就建在村委会大楼前。文化墙色彩斑斓,一面注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的墙面让大家回想起了那个悲情的故事。贫穷的长工拉仁布与牧主妹妹吉门索的爱情在封建社会注定以悲剧收场,但浪漫的土族先民却让他们的魂魄化为吉祥的鸳鸯,表达了土族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绿化带旁立有一块大石,上有“香洒阿姑娘家”几个字,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母亲就出生在这个小小的土族村落。

  天气阴冷,风很大,广场上几无人影。同行的互助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带大家向着广场南侧的一条小道行进。

  拐进一条狭窄的小便道,看着一侧黄土夯成的墙体,无法想象什么样的城堡会建在这样一个所在。一块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出现在我们眼前,再走几步,一侧是开阔的田地,一株株青杨挺立在田梗或路边;另一侧仍是土墙,经年的青苔爬在其上,显得古旧而斑驳。

  这个时候,一座两层门楼出现在眼前。

  门楼下部洞开,门洞顶部精美的花卉木雕颜色略有不同。原来泛白的是早前的木雕,发黄的为后来所补饰。门楼第二层青白两色的墙体上,有一个紧闭的四格木制小窗。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门楼是近几年才重修的,原来的门楼很是壮观,但风雨剥蚀损毁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堡,进行了修缮和抢救。

  门楼是通往古堡的必经之路,门前和过庭的路面一律由青石铺就。穿过门楼,又是一段小路,两侧土墙的根部皆由石基砌成,向里走几步,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十分幽静的四周封闭的圆形建筑出现在眼前。

  四处不见一个人影,寂静的古堡看起来朴素而原始,此时此刻,只有风扯出呼啦啦的声响。

  环顾四周,只见紧闭的八九个木门分别在四周相围,隔出大小不一的多个院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院落的房顶建造非常奇特,虽然高墙将每家每户各自隔离开来,但是每户人家的屋顶却相连相通,而且从每户人家的屋顶都能够登上城墙,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格局,这正是北庄古堡的奇妙所在。早年在院内还分别建有哨楼,如今虽然不再完整,但古堡的防御体系由此可见一斑。

  有关专家对城堡的建筑格局和夯层分析测算的结果显示,这座古城堡应属于明代建筑。战乱频仍的年代,为了御敌外侵,保卫家园,土族先民在这里修建了这样一个关堡,其间耗费的心力可想而知。如今,堡里仅有六户人家居住,居民不到百人。严阵以待同仇敌忾的昔日,早成云烟,历史的车轮,总要辗碎一些东西。

  院子中间,是一个高约一米多的圆形院槽,里面长满了杂草。据说以前这里还竖着一根杆子,用来拴牲口。想象许多年以前的古堡内,拴在院槽周围的骡马嚼着料草,移动马蹄,那蹄声落在青石地面的声音,似乎能隔着历史传过来,清晰如昨。

  三宝寺:祈愿平安常在

  推开其中的一扇木门,一层层石阶正对大门。十几级石阶之上便是村寺——三宝寺,坐北朝南,颇有气势。这里可以说是古堡的制高点,站在小寺木制的走廊上,整座古堡一览无余。

  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说,三宝寺的取材大多为柏木,不易招虫蛀,所以至今保存完好。

  村寺不大,檐角飞出,几株青松植于佛堂前,佛堂内供有三宝佛像。李卓玛什旦是村寺的管理者,年迈的他十分热情,邀请大家进入一侧的小屋。小屋逼仄,里面除了烤箱、水桶和炊具等,只有必备的生活用品,李卓玛什旦老人就在这里居住。

  还有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小屋里喝茶聊天,李卓玛什旦给我们端上热腾腾的茶水和加了红糖刚拌好的炒面。三位老人之中,年纪最大的是李卓玛什旦,今年已有70多岁,生活在他的身上烙下的印迹一目了然。老人一辈子没有娶妻,如今孤家寡人一个,守着村里的村寺,已有整整十二年。另位两位老人是陪李卓玛什旦来聊天的,他们分别是67岁的李向前和66岁的李卓玛什加。

  李卓玛什加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每家的墙头上垒了石块,准备随时迎击敌人和防御,现在这些已经看不到了。以前大家全部都在堡内,堡子小,交通不便,牲口都没有地方养,这也是许多人离开堡子的原因之一。李向前老人说,北庄的根就在这里,这里李姓居多,早年几乎没有杂姓,所以北庄人不会在庄内结亲。

  李卓玛什旦说,村人时不时会来点灯念经,磕头祈愿。当我们站在台阶下仰望小寺,有村人开始转动屋檐下黄灿灿的转经筒祈福。

  李安言素:七彩线绣出灿烂明天

  进入古堡西北角的一扇蓝色铁门,是一个齐整的四合小院。土木结构的房子低矮、平实。木质的房檐上雕有莲花、牡丹、石榴等图案,别有情趣。院内的干净利落自不必多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侧门额上悬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之地”的牌匾。

  原来这家的女主人李安言素是土族非常有名的盘绣传承人,她的盘绣作品,还曾到台湾、新西兰等地参加过展览。

  头上包着一块浅色头巾的李安言素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朴实。这位居住在古堡的女性,自幼从长辈的手中学会了土族盘绣的手艺,聪明灵巧的她,对这门技艺十分上心,不甘心让它失传,她带起了盘绣徒弟,要将土族盘绣代代传下去。

  李安言素家的炕头上,整齐地码放着厚厚的一大摞盘绣花样,而她正在赶绣的土族八宝图饰已经完成了三个。展开那一针一线的精制绣品,色彩艳丽的丝线绣成的精美图案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传统而古老的技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尴尬,当李安言素拿起紧绷绣布的绣花盘,一针一针扎下去时,期间的辛劳可见一斑。祝愿这位古堡里凭着双手改善人生境遇的女性,能够有着更加幸福的明天。

  锅台连炕:古堡特殊的居住习惯

  记者在李安言素的家里见到了在现代农村再难见到的锅台连炕。一个四层木制大蒸笼下的锅台紧连着一张满间大炕,一堵矮墙隔在中间,将卧室和厨房分隔开来。这间屋子是李安言素家的正屋左侧的一间。这种灶台在前、火炕在后的设置,在农村已不多见。通常只有尊贵的长辈才可以在这样的大炕上,享受晚辈奉上的茶食。一边是在锅台边发面蒸馍的小辈,一边是操劳了一生安享晚年的长辈,柴火燃烧的热气通过灶炉传递到紧连的大炕上,整个屋子的温度便升了上去。在热气蒸腾的小屋里,上演着十分温馨的一幕。据传这种居住习惯相传是土族先民从遥远的东北带来,如今并不多见。

  在青海省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十三个村落中,仅互助县就有六个。北庄古堡内的锅台连炕、圆槽、古寺、门楼、角楼等建筑形成的独特格局,成为土乡又一处旅游与影视相结合的载体,这里先后成为电视连续剧《扎西的长征》和《走出大山的刘让贤》拍摄外景地。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