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河南: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你最爱哪个?

摘要: 青铜绝唱——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春秋郑国遗珍,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莲鹤方壶(资料图片)河南博物院提供背后的故事:  1923年夏,新郑李家楼村地主李锐在自家菜地打井发现郑国大墓。挖出不少青铜器,卖出多件发了一笔横财。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听说并制止此事,收缴、发掘有关文物,后又成立河南古物保存所进行保护。1927年,在冯玉祥将军的促成下,正式在省会开封成立河南省博物馆保护这批 ...

青铜绝唱——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春秋郑国遗珍,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

莲鹤方壶(资料图片)河南博物院提供莲鹤方壶(资料图片)河南博物院提供

背后的故事:

  1923年夏,新郑李家楼村地主李锐在自家菜地打井发现郑国大墓。挖出不少青铜器,卖出多件发了一笔横财。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听说并制止此事,收缴、发掘有关文物,后又成立河南古物保存所进行保护。1927年,在冯玉祥将军的促成下,正式在省会开封成立河南省博物馆保护这批文物。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为不被外侵掠夺,辗转反侧,转运了很多地方。因历史原因,如今,郑公大墓中的文物被收藏在两岸三地的四家博物馆。莲鹤方壶共两件,一件在河南博物院,一件在北京故宫收藏。

鬼斧神工——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目前出土的云纹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代最早。

云纹铜禁云纹铜禁

背后的故事:

  云纹铜禁是楚康王在位时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庚丰富随葬品中的杰作之一,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禁”,有禁戒饮酒的意思。由于周朝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周朝还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云纹铜禁的四周盘龙踞虎,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

淡妆浓抹总相宜——白釉绿彩长颈瓶

  白釉绿彩长颈瓶出土于北齐时期范粹墓。在白瓷上施以绿彩,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的思维和胆略。当时的工匠不仅能在原料上排除铁元素,还能加进铜元素烧出绿釉,为唐代创烧绚丽的三彩、明清彩瓷的出现开启了先河。

白釉绿彩长颈瓶白釉绿彩长颈瓶

背后的故事:

  白釉绿彩瓷器出土于安阳北齐范粹墓葬中。根据墓志记载:范粹时任凉州刺史,身为大将军,在北齐武平六年,也就是公元575年去世,年仅27岁。这件白釉绿彩长颈瓶出土于明确纪年的墓葬,是北方瓷器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准物。

中华音乐史上的奇迹——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大部分用仙鹤的尺骨或腿骨制成。贾湖30多支骨笛的出土,是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的佐证。

贾湖骨笛贾湖骨笛

背后的故事:

  在贾湖文化延续的1200年的历史时期中,分别制作出了能演奏四声和五声音阶的骨笛,六声及不完备七声音阶的骨笛,七声以及带有变化音的骨笛。它们的音律音阶及制作工艺跟今天的管乐器极为相似。贾湖骨笛,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笛子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

唯一的金简——武则天除罪金简

  1982年,登封嵩山县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采药时,在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发现了这块金简。金简呈长方形,用纯度为96%的黄金打造而成。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遒美健秀的小楷,刻工高超,线条虚实结合,笔意表达得很到位。

背后的故事:

  这是武则天在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遣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历代帝王投放的玉简和银简多有发现,但金简的发现尚为首次,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件。这通金简反映了上述一些历史事实,为今人研究唐代社会风貌、一窥女皇武则天独特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雨过天晴云破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是1987年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汝瓷。

背后的故事: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 汝官窑系御用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汝官瓷传世品极少,都加起来,不会超过150件。”毕生致力于汝瓷研究的赵青云先生说,“在150件器物中,弥足珍贵的天蓝器物,也就5件,非常稀有。而刻花者,唯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酒文化的代表——母鼓铜方罍

  母鼓铜方罍是一种酒器,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时,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母鼓铜方罍母鼓铜方罍

母鼓铜方罍(资料图片)洛阳博物馆提供

 背后的故事:

  母鼓铜方罍的盖内铸有铭文“母鼓”二字。应是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为妻的实物见证。这件商代晚期的酒器出土于西周贵族墓葬,推测可能是西周贵族参与灭商战争而获得的战利品。而西周初期,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营建成周洛邑,将一大批殷“顽民”迁入洛邑,并将代表天下的“九鼎”迁入洛邑,成周洛邑成为西周的又一都城所在。

青铜艺术厚重美——孝亲叔牝方彝

  叔牝方彝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面对方彝这些狞厉的纹饰,人们会本能地感到一种神秘、威吓的力量。

孝亲叔牝方彝(资料图片)洛阳博物馆提供

背后的故事:

  方彝盖作四面起坡的屋顶状,脊中有方形钮。彝通体满饰半浮雕兽面纹和凤鸟纹。盖和内底均有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郭沫若认为此器“当是武王或成王时之器”,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周王之弟成叔武”。 文全意就是:母亲王姒赏赐给叔牝贝币,叔牝铸作这件青铜彝,感念母亲的恩德。

汉民族本体文化意识的复苏——泥塑人面像

  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带来的汉民族本体文化意识的复苏,使佛教造像也走上本土化的轨道。这件泥塑人面像清癯秀美,温和可亲,既有释迦牟尼那种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世间中人温和慈祥的亲切感,体现了浓厚的人间时俗趣味。

泥塑人面像泥塑人面像

泥塑人面像(资料图片)洛阳博物馆提供

背后的故事:

  永宁寺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最精美的要数出土达3000余件的彩绘泥塑俑头,它们是贴附于塔内四周的影塑装饰品,因大火的焚烧,带彩并完整的作品极为少见,但残损并没有掩盖它们自身的艺术价值。泥塑佛面仅存双颊、下颌、鼻、口以及双眼的下眼睑部分,整个头部应有40—50厘米,如取立姿,身躯有可能达3米之高,是永宁寺所发掘最大佛,从其舒展光洁的面部,紧闭的双唇,微微上翘的嘴角,我们推测这张脸应是从容慈祥的,其笑容显得沉稳自信,表现了佛的雍容大度及恬静含蓄的气质,是北魏时期佛教已经趋向本土化,最终成为人们精神力量和审美理想的艺术体现。

再现唐代尚马之风——三彩黑釉马

  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这件三彩黑釉马,膘肥雄浑,造型雄健有力,色泽质感及姿势神态均取得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

三彩黑釉马三彩黑釉马

三彩黑釉马(资料图片)洛阳博物馆提供

背后的故事:

  1981年,唐安菩夫妇墓发现于洛阳城南的龙门东山北麓,据墓中所出墓志可知,为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是洛阳地区经过科学考古发掘为数不多的有确切纪年和墓主人姓名的墓葬。安菩是西域安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境内)人,幼年随父来唐,为唐立下赫赫战功,664年死于长安并葬于京郊龙首原。709年其子安金藏将其与其妻合葬于龙门东山,魂归大唐。其墓中出土了精美的三彩器和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金银货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