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张子宜墓

摘要: 张子宜墓,近现代,咸阳,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南韩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七批 张子宜墓,时代:近现代,地址: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南韩村。 A区:墓冢四周外扩10米。 B区:A区四周外扩10米。张子宜,1881年5月24日生,名典尧,字子宜,陕西省兴平市人。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近现代民主革命先驱,革命家、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 ...
张子宜墓,近现代,咸阳,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南韩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七批
张子宜墓,时代:近现代,地址: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南韩村。 A区:墓冢四周外扩10米。 B区:A区四周外扩10米。
张子宜,1881年5月24日生,名典尧,字子宜,陕西省兴平市人。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近现代民主革命先驱,革命家、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宗教界著名爱国人士,杰出的基督教爱国主义者,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先行者。
张子宜自小家境贫寒,15岁时父亲去世,不得不辍学进县城去做学徒。张子宜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白天工作,夜间仍坚持学习。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张子宜积极投身革命,兼顾教育。不仅开设启蒙育幼小学,让贫穷孩子免费读书,还应邀到西安协助张渊主持西安中等实业学堂(西北大学前身学校之一)。1912年,张子宜与张渊等人创办西安精业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并请西北大学教授冯光裕为职工教授语文知识。次年,张子宜等创办西安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并创立教会小学。
在张子宜一生所办学校之中,最著名的当数1922年创办的西安孤儿教养院。张子宜被公推为院长,自此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
在张子宜一视同仁的收容原则之下,西安市孤儿教养院逐渐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救助和教养贫困儿童人数最多的孤儿院。据1948年的不完全统计,经西安孤儿教养院救助和教养的儿童总计14000余名,籍贯遍及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辽宁、湖南、甘肃、安徽、湖北、江苏、四川等省份,孤儿院学生最多时达1000人以上。
经过张子宜的悉心栽培,教养院结出了丰硕成果:从1922年至1947年10月,孤儿院学校毕业生总计4401人。其中留院306人;升学者462名,除285人在初高中、大学继续深造以外,其他人进入音乐、水利、神学、师范、商业、护士、军校等专科学校;就业者共计3633名,涵盖农、工、商、教育、医药、军事、政界、邮政、电政、铁道等领域。
张子宜先生创办孤儿院历时29年,几近倾尽家产。救活了上万名饥饿儿童并教会儿童谋生本领。新中国成立后,张子宜仍任院长,直至逝世,共主持孤儿教养院43年。他被誉为“陕西慈善第一人”“陕西现代慈善事业奠基者”“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先行者”。
1964年12月13日,张子宜在西安市东三路家中无疾而终,享年84岁。1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将其公葬于西安市南郊三兆公墓特干区。1977年3月,其家属在征得西安市政府同意后,移葬于故里兴平市南韩村。2013年5月2日,张子宜墓被兴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兴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8月,张子宜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明办遴选为体现“陕西精神”的杰出人物,赞其前半生以革命著称,后半生以慈善著名。张子宜一生为国不谋身,谋事不为己,毕生为民谋福祉。他一生不置私产, 无私奉献长达70年,未给后代留下一分钱财。
本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后,陕西省文物局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建立记录档案,确定专人负责管理,使张子宜墓等文物得以更好保护,让中华民族优秀慈善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