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新蒲大坟山元明时期墓群

摘要: 一、项目概况2020年7月,遵义市车管所迁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有较多墓葬,随即停工并上报文物部门,8月初,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大坟山墓群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红旗村堤坎组,小地名大坟山,地理坐标东经107°10′6.61″,北纬27°43′5.21″,海拔740米。地处湘江中游支流挑水河右岸,西距遵义市27公里,墓群即分布在大坟山 ...


一、项目概况

2020年7月,遵义市车管所迁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有较多墓葬,随即停工并上报文物部门,8月初,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进行抢救性发掘。

大坟山墓群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红旗村堤坎组,小地名大坟山,地理坐标东经107°10′6.61″,北纬27°43′5.21″,海拔740米。地处湘江中游支流挑水河右岸,西距遵义市27公里,墓群即分布在大坟山东坡平缓山腰,整体保存较差,破坏严重。

大坟山墓群全景

二、墓葬形制

此次共清理墓葬22座,分别命名为M1—M22。其中21座石室墓,1座竖穴土坑墓。

大坟山墓群墓葬分布图

(一)石室墓(21座)

石室墓可分为竖穴石室墓、横穴石室墓、迁葬墓三类。

1.竖穴石室墓(2座)

在竖穴土坑墓的基础上,使用不规则石板与大量石灰结合修建石室墓,无墓门,形似石椁墓。

M7 单室墓,墓向128°。平面呈长方形,长234厘米,宽66-72厘米,高68厘米。由较规则石板与不规则石头和基岩组合砌成长方体匣状空间,使用较多石灰作为粘结剂和填塞缝隙。墓室底部无石板,使用石灰铺设。

人骨保存较好,放置在底部中间,仰身直肢葬,脚部位使用瓦片固定。

M7

2.横穴石室墓(12座)

使用规则石板修建的石室墓,有墓门。根据墓葬形制可分为两类。

(1)有藻井(3座)

墓室使用较多块石板砌筑,结构较为复杂,有藻井等特殊结构。

M1 同茔异穴夫妻双室合葬墓,墓向125°。封土仍存大半,整体宽约900厘米,厚100厘米。两墓室形制相同,各有一条墓道。

M1

南侧女墓室,总计由25块石板及石条砌成长方体箱状空间,墓室空间长266厘米,宽112厘米,高127厘米,墓室前一侧有八字墙。墓室有墓门、棺床、壁龛、藻井等部分。

墓门封门石为3块横置石条上下相叠。墓底中间为棺床,棺床外侧有排水沟,沟壁上减地平面雕刻上下错落相间分布的花瓣。后壁上龛下案,龛整体呈“壸门”形象,龛内素面无纹饰,龛下为案,倒三角形案布中间为球纹格眼纹饰,边缘饰缠枝纹。左、右墓壁原为上下两块石板相叠组成壁龛,但后续又将壁龛使用石板堵塞,形成假壁龛形式。顶部为覆斗形藻井。

北侧男墓室形制相同,略微简陋,后壁无案,龛周围无其他纹饰,排水沟壁无特殊装饰。

两墓室人骨无存,盗扰破坏严重,仅出土2枚棺钉。

(2)无藻井(9座)

多使用6块石板组合砌筑成一个长方体匣状空间,各部分石板之间使用类似榫卯结构紧密结合,使用石灰等粘结物,无其他特殊结构,较简单。有单室墓、双室墓、三室墓、五室墓。

M5 单室墓,墓向110°。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16厘米,宽62厘米,高72厘米。底部为1整块石板作为底板,中间凿出棺床,棺床周围为排水沟。人骨保存较差。墓室出土部分橘红色漆皮,以及棺钉,墓室后壁外侧填土中出土一陶罐。

3.迁葬墓(7座)

墓葬规格较小,有单室、双室、三室,多使用6块石板镶嵌。部分人骨保存较好,人骨人为摆放,且无其他钝伤,推测为迁葬墓,在其他地区较少发现。

M2 五室墓,墓向100°。各墓室之间相隔约12厘米,整体规格较小,均由6块石板砌筑成长方体箱状结构,各部分之间使用石灰粘结。最北侧墓室长105厘米,宽41厘米,高44厘米。墓室仅出土有数枚棺钉。五个墓室均有人骨,保存较好,五具人骨4女1男,4位女性中3位老年,1位壮年,男性为老年。

M2

(二)竖穴土坑墓(1座)

M18 封土无存,墓圹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头宽脚窄,墓穴四周密集树立一周木炭棒,使用石灰进一步加固墓穴,形成类似椁室形制。棺木残存部分,人骨保存较差,为老年男性,无出土物。

三、认识与收获

此次发掘的22座墓葬,其中有藻井墓葬包括M1、M6、M9三座,M1其形制既有黔北地区宋墓的部分特征,如藻井、案等结构,但相对宋墓又有简化,而又不似明墓的简单结构,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推测时代为元代或元末明初,为该墓群中年代最早。M9相对M1简化更多,仅保留藻井结构,更为特殊的是M6,既有藻井墓葬,也有无藻井墓葬,无藻井晚于有藻井墓葬修建,属于过渡时期墓葬,其基本的演变情况有了实证,M9、M6推测年代为明早期。

除三座有藻井墓外,其他的墓葬为简单的由6块石板砌成的石室墓,墓室数量有单室、双室、三室、五室,规格有大有小,形制较为多样,时代均为明代。

大坟山墓群整体时代为元明时期,多集中在明代。虽然多数墓葬遭盗扰,出土文物较少,但墓葬形制与类型尤为多样,这些考古材料大大丰富了该地区的墓葬形制,发现的过渡时期的墓葬,明确了该地区墓葬形制的演变规律,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考古资料。


图文:李 奎

编排:方 芳

编审:赵小帆

审定:张兴龙

转载自:考古贵州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