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甘肃考古回放丨马家窑遗址

摘要: 一、遗址概况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马家窑村西侧的台地上,东距洮河约1千米,南临巴马峪沟(图一),东北距县城约10千米。遗址的发现与瑞典学者安特生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为验证“仰韶文化西来”假说,安特生在中国西北地区开展一系列考古工作,于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在此进行了初步考古工作。1945年,夏鼐在西北科学考察期间对马家 ...


一、遗址概况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马家窑村西侧的台地上,东距洮河约1千米,南临巴马峪沟(图一),东北距县城约10千米。遗址的发现与瑞典学者安特生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为验证“仰韶文化西来”假说,安特生在中国西北地区开展一系列考古工作,于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在此进行了初步考古工作。1945年,夏鼐在西北科学考察期间对马家窑遗址进行过考察,但未开展实际发掘。1947年,裴文中在甘肃进行田野调查,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考察和试掘,确认台地顶部的瓦家坪亦属遗址分布范围。1949年,夏鼐正式提出“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并为学术界所接受。1957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叠压在类似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之上,以及齐家文化叠压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1988年,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主要发现
2012〜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钻探,认定遗址范围约40 万平方米,重点分布在面向巴马峪沟的台地南部。2014〜2017年,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马家窑遗址进行四次考古发掘(图二),地点选在遗址南部面临巴马峪沟的几处台地和瓦家坪顶部,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诸多遗迹、遗物,并采集了大量自然科学样品,以下择要介绍。


1. 马家窑文化灰沟
G1(图三至七),位于第Ⅰ发掘区中部,大致呈东—西走向,局部偏北或南,东起断崖,向西逐渐变浅,直至近山坡处消失,已知长度约130米。2016、2017 年,考古队先后选择两处地点重点解剖,其中2016年解剖点口部宽8〜8.5米,两侧斜收,坡度较陡,近底略平,宽3.5〜4.5米。沟口至底部深3.5〜4 米,堆满不同形状和性质的堆积,可分为6大层7小层。其中,第1层主要为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遗物;第2〜7层多出土马家窑文化遗物。2017年解剖点口部宽8〜8.5米,底部宽3.5〜4.5米,沟口至底部深2.5〜3米。沟内堆积与前述基本一致。除此之外,为重点解决灰沟向西延伸的走向、范围等问题2017年将灰沟最西端全部揭露至灰沟口部,基本确定了此条灰沟自东部断崖向西延伸,并最终消失的全貌。综合前述钻探、解剖等各方面的资料,此条灰沟应是当地先民有意识使用的一项大型设施,马家窑文化时期即已存在。


2. 齐家文化墓葬
M2、M9(图八),位于2016 年第Ⅰ发掘区东南部,发现于第4层下,打破H22及次生土、生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墓口长约2.2、宽约 0.6 米,深 0.4〜0.5 米。墓壁较直,局部略有起伏,墓底平。墓主1人,位于墓坑中部,除胸部外,骨骼保存较好。仰身直肢,一次葬。头向西北、面向上略偏南。男性,年龄约40岁。未见葬具。幕主右肩部见有2块玉料(图九、一○)。M9 墓口长约1.9、宽约0.6米,深0.8〜0.86米。墓壁较直,局部略有起伏,墓底平。墓主1人,位于墓坑中部,人骨保存较好。仰身直肢,一次葬。头向西略偏北、面向上略偏北。女性,年龄约40岁。未见葬具及随葬品。从出土遗物和相邻层位关系可大致推测这两座墓葬应属齐家文化时期

三、主要认识
马家窑遗址堆积相对复杂,包含了类似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及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不同时期和性质的遗存,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最为丰富,其次为齐家文化遗存。从发掘情况看,马家窑类型遗存主要分布在台地南部面向巴马峪沟一侧偏东部以及瓦家坪顶部,遗存主要包括文化层、灰坑、房址、灰沟等。齐家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瓦家坪及西侧更高处的坡地上,遗存主要包括灰坑、房址、墓葬等。

四、学术价值
马家窑遗址作为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地,是西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多年以来,考古学者在此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早期学者确立了马家窑文化的命名,讨论并厘清了一些重要学术问题,成为构建西北地区史前文化基础框架的重要一环。近些年马家窑遗址的调查和钻探工作,使学术界进一步明确了遗址的分布范围以及不同时期遗存的分布情况。重点地区的发掘工作则使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到马家窑遗址不同区域文化层的堆积情况,遗迹、遗物的分布、保存情况及其自身特点,丰富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同遗迹单位出土的大量遗物,尤其是彩陶上的丰富图案则揭示了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独立出来,逐步形成自己独特文化面貌的过程。大量多学科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为学术界研究这一时期的环境变迁、动植物资源利用以及技术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总之,马家窑遗址的考古工作大大促进了马家窑遗址的保护、利用及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

来源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郭志委 周静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