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驼铃声犹在,温暖了整片喀喇昆仑

摘要: 2017-03-03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君说我曾问过几位见多识广的地理专家中国哪一片山地最壮观他们都回答:喀喇昆仑说起这条山脉他们眼中便流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向往摄影师郝沛是一位专题摄影人,在4年时间里,他多次深入这片与世隔绝之地,除了带来让人震撼的壮丽冰川和高耸的雪峰外,他的镜头还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驼帮,他用相机记录下驼工们真实的生活,用他的话说,与冰川雪峰相比,驼工与家人临别的拥吻,与骆驼对视 ...

 2017-03-03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


地理君说


我曾问过几位见多识广的地理专家

中国哪一片山地最壮观

他们都回答:喀喇昆仑

说起这条山脉

他们眼中便流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向往


摄影师郝沛是一位专题摄影人,在4年时间里,他多次深入这片与世隔绝之地,除了带来让人震撼的壮丽冰川和高耸的雪峰外,他的镜头还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驼帮,他用相机记录下驼工们真实的生活,用他的话说,与冰川雪峰相比,驼工与家人临别的拥吻,与骆驼对视的眼神和共同经历艰险的勇气,才是喀喇昆仑深处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


(楼下作品,可点击大图查看哦!)


昆仑深处有人家

喀喇昆仑山脉深处的苦鲁勒村,

是离县城最远的柯尔克孜族村落。

这里海拔3500米,

距新疆叶城县250千米。

每次进入喀喇昆仑腹地拍摄,

我都会在村里租用骆驼和聘请驮工师傅。


苦鲁勒村村民主要以畜牧业收入作为经济来源。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对乔戈里峰地区的不断开放,村里饲养骆驼和驮工向导行业渐渐兴起。


驮工师傅从各家村民用石头搭垒的驼圈中牵出骆驼组成驼队,为登山探险家、摄影人提供运输服务。从中国境内攀登乔戈里峰所需的一切物资,骆驼是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



与我相濡以沫的柯尔克孜族驮工向导丹尼尔、阿尤甫、萨拉、托乎纳扎提、阿米尔、吾曼勒、帕拉哈提及常年生活在苦鲁勒村的乡亲们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那苍茫雄伟的昆仑,叠影着来自高原驼帮的身影,驼铃声声,仍在我心里久久回荡……


每一次出行都是冒险

那是一日清晨,

我走出昨夜丹尼尔家的一间小土屋,

抬头遥望,

天空乌云密布,

呼啸的地皮风夹杂着沙土,

雪粒弥漫着苦鲁勒村。

我手握相机在村里四处游走,

寻觅着拍摄的内容。


循着聚集的杂吵声走去,只见驮工已把租用的十骆驼牵到房屋一侧的平台上。


村里云集在这里男女老少三十多人,象过年一样,显得非常热闹,男人都在忙着为我们驼队捆绑物资,妇女站在一旁等待为我们送行,小孩在忙绿的大人中窜来窜去......

画中的女人是驮工托乎那扎提年轻的妻子,她静默的坐在地上,时不时擦擦留在脸庞上浮着的泪水,怀中抱着的和紧紧依偎在她身旁的孩子是他们的两个儿子。直到驼队启程前,忙碌中的托乎那扎提才走到妻子面前,分别在两个儿子的小脸蛋上深深地亲吻着,妻子抱着孩子起身,一双蓝色的眼睛含情脉脉,久久端详着即将离别的丈夫,她深知,丈夫的出行,又是一次生死离别……

危机四伏的冰川王国

拍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及深藏在喀喇昆仑深处

棵勒青河上游的冰川景观,

翻越阿格勒达坂是必经之路。

陡峻的岩壁天路,

随时的高原反应,

恶劣的风雪严寒天气,

无法预料的冰川倒塌,

......


这是攀爬“一线天”路程中最险要的一段。驮工们吹着只有骆驼才能听懂的口哨,护送驼队走过这段修建在崖壁上的“天路”,一侧是陡峭的岩壁,另一侧的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几年中,已有六峰骆驼在这段路程中坠入峡谷,命归黄泉。



达坂顶部海拔4820米,某一日我们在达坂北坡遭遇暴风雪。柯尔克孜族驮工师傅阿米尔和阿尤甫顶着风雪捆绑物资,准备翻越路线最长、坡度陡峭,而且是在乱石中行走的阿格勒达坂。



由于气温突然骤降,只能躲避在阿格勒达坂北坡山麓下一间用石头搭砌而成的冰冷屋子,这里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大家蜷缩着身子,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翌日清晨,雾霭弥漫在绵延起伏的山谷,驼队在驮工师傅的引领下步履艰难地翻过阿格勒达坂。

 

迦雪布鲁姆冰川末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冰体坍塌不断,冰下河流湍急。2010年5月31日下午4时20分,驼队在这里渡河到达对岸滩涂不到五分钟,就发生千吨冰块倒塌的场景,险些将驼队连人全部葬身于冰体下。


安扎在迦雪布鲁姆侧碛的宿营地背依陡峭的群峰,另一侧是落差50米高冰川终绩垄,堆积形成巨大的天然坝体。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极度缺氧,含氧量不足城市的40%。天气变幻莫测,一场大雪,使气温降至零下23度,骆驼卧在地上忍受着寒冷的疾苦。

丰富的极限生存经验

喀喇昆仑深处,

气候变化无常,

屡遭风雪严寒的侵扰是家常便饭,

队时常要顶着戗风,

在乱石中寻找着行走的路线。


帕拉哈提是整个驮工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的研判能力和悟性都非常好。每日清晨,寻找走失的骆驼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能根据地面上食草的覆盖率判断出骆驼的去向。


每至渡河前,总是先由一名驮工起着毛驴探路,摸清河水深浅程度后,整个驼队才开始渡河。


拍摄乔戈里峰,沿棵勒青河顺水而下,河床中央水流量很大,形成多处“九曲十八弯”牛轭河曲现象,迫使驼队迂回绕来绕去。驮工师傅经验丰富,只要邂逅湍急的河流,他们总是抱着骆驼脖子向上一跃,骑在骆驼的脖颈上顺利趟河,大概估算,趟河的次数至少在50次。


除了每次用骆驼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外,还有三头毛驴相随,虽然,毛驴的耐力远远不能和骆驼相比,但它的机动性很强,在主要的拍摄区域,都是依靠毛驴短途运送摄影器材。

骆驼与人情深深

驼工们非常珍爱骆驼,

这些长期在极地生存的高原骆驼们,

一点都不傻,

它们面对险要的处境,

具备难以说清的洞察智慧。


每日清晨,驮工师傅在捆绑物资前,做的第一件事宜就是整理驮包,把每个驮包都要掂量掂量,尽可能做到把重量一致的驮包搭配在一起,捆绑在骆驼身上,确保骆驼在行走的过程中保持平衡。


每至宿营地,驮工们迅速卸下骆驼身上的驮包,最让驮工担心的是,不能让骆驼即刻卧下歇息,必须站足三小时后,才能放开自由觅草。这样可以避免骆驼腿部肌肉萎缩。傍晚,驮工师傅吾曼尔和帕拉哈提不顾一天的疲倦依然守护在骆驼身旁,提防骆驼卧下。


一天行程结束,驮工不顾个人的饥饿,首先拾柴、生火,烧热水为骆驼烫制玉米面团,每峰骆驼只能享用三个面团,是主人对骆驼一整天艰辛的旅途给予的奖赏。


图中这峰体格较大的骆驼是2012年6月前往喀喇昆仑棵勒青河上游特拉木坎力冰川的领队骆驼。由于气温回升快,导致河谷中融雪水量猛增,在渡河时,这峰领头的骆驼任凭吾曼勒怎样抽打,就是不领驼队趟河,气的吾曼勒不小心用缰绳抽在这峰骆驼的眼睛上,傍晚,吾曼勒融化盐水,为这峰骆驼做眼睛消炎治疗,而且每天多给他增加三个面团作为过失的补偿。

  

如今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骆驼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

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喀喇昆仑地区

骆驼运输却如星星之火

焕出新的生机


而与冰山雪峰相比

弥漫在冰天雪地间的丝丝真情

或许正是喀喇昆仑深处

最触动心灵的东西

倘若你有机会去到

且请珍惜


图&文 / 郝沛


郝沛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会员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他深入拍摄了大量新疆自然、人文、地质等题材作品,擅长用摄影专题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摄影作品挖掘和展现地域文化与自然之美。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