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长沙石家山墓群发掘简报

摘要: 一、工地概况石家山墓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洋湖垸片区,该墓群分布于湘江西岸沿线低矮丘陵地带,海拔高度18米,地理坐标:东经112°940′950″,北纬28°112′935″。东侧紧邻潇湘南大道,隔马路与长沙第二水厂相邻,东距湘江约500米,北距洋湖垸湿地公园1.5公里(图一)。2012年6-7月份,在配合湖南中加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 ...


一、工地概况

石家山墓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洋湖垸片区,该墓群分布于湘江西岸沿线低矮丘陵地带,海拔高度18米,地理坐标:东经112°940′950″,北纬28°112′935″。东侧紧邻潇湘南大道,隔马路与长沙第二水厂相邻,东距湘江约500米,北距洋湖垸湿地公园1.5公里(图一)。

2012年6-7月份,在配合湖南中加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过程中于建设区域内发现一批古墓葬(图二),并对该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介如下:

图一 石家山墓群地理位置图


图二 石家山墓群墓葬分布图

二、各时期墓葬简介

   石家山墓群总共发掘墓葬37座,其中出土器物墓葬20座,未出土器物墓葬17座。墓群南侧400米处有一座地势较高山包,属于丘陵向湘江河滩的过渡地带。墓葬分布在湘江西岸二级台地一线南北向低矮山包上,墓葬所处区域地势相对较为平缓,分布较为密集,主要集中在南、北两座低缓小山包,墓葬方向多呈东西方向分布。地表原覆盖灌木杂草等植被,地表土质为黄褐色土,结构较为紧密,土质较为纯净。墓群东北方向距离长沙古城中心位置约12公里左右。

  

(一)战国时期墓葬

石家山墓群战国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出土随葬器物的墓葬共计18座,多保存状况较好。从墓葬形制来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长方形竖穴宽坑墓,墓葬长宽比低于2:1,墓葬形制大体相同,墓葬四壁由上至下倾斜内收。第二类为长方形竖穴窄坑墓,墓葬长宽比大于2:1,且大多带有壁龛。

  

  第一类 长方形竖穴宽坑墓

这类墓葬共计10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保存状况较好,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兵器为主。墓葬分布多呈东西方向,包括M3、M9、M11、M15、M18、M33、M34、M35等保存完好墓葬以及M25、M27两座遭破坏墓葬。

现分别进行列举介绍:

M3

  1、墓葬形制

M3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呈南北方向分布,方向173°。墓葬开口于表层土下,打破生土层。墓葬平面呈长方形,墓室四壁向墓底斜内收,墓底平整。墓室底部南北两端修有两条东西方向平行枕木沟,枕木沟宽0.26、深0.1米。墓葬长3.22、宽1.7-1.74、残深1.58米。(图三)

墓室内填土堆积呈深黄褐色,结构较紧密,土质坚硬,较为纯净。

墓室内葬具及尸骨均已腐朽无存。

M3墓室底部南端枕木沟内发掘清理出一组陶礼器(鼎、敦、尊缶)以及铜剑、铜箭镞(残缺严重)。

三 M3平剖面图


1.陶鼎 2.陶鼎 3.陶尊缶 4.铜剑 5.陶敦 6.陶尊缶 7.铜箭簇

  2、出土器物

M3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均为泥质灰陶,另有少量铜器。(图四)

  (1)陶器

陶鼎 2件(M3:1、2)。器型相同。子母口微敛,方唇,直弧腹,圜底。上腹部贴塑一对长方形耳,中间带有拱形穿孔,微外折。腹部饰有一道突出棱纹。下腹部等分三只蹄形足较高,足部突起。圆盖,中间隆起,盖面边缘是有一圈凸棱,等分有三只半圆形耳畔,靠近盖面顶部有一圈凸棱纹饰,盖顶贴塑半圆形钮。标本M3:1,口径15.8、腹径17.8、宽22.6、高17.2厘米;标本M3:2,口径16.4、腹径17.2、宽22、高17.8厘米。<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