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教稼台

摘要: 教稼台,明,咸阳,武功县武功镇 ,古建筑,第五批 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传说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稼的地方。后稷,姬姓,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 ...
教稼台,明,咸阳,武功县武功镇 ,古建筑,第五批
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传说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稼的地方。后稷,姬姓,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一支,世居关中,执农不弃,成为著名的农业部族。
教稼台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中国八大名台之一。位于陕西武功古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所谓教稼台,顾名思义就是农耕文化的讲台。谷神后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领讲农学的老师,这里亦就成为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所农学院所。民以食为天,食必讲研农耕。观拜农耕文化的先祖圣贤后稷,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在4000多年前,有邰氏族就生息在武功县境内,弃就诞生在此。他在母亲的影响下,潜心专研农耕技术,以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开创农耕文化之先河,被尧帝举为农师,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他的生动事迹在《山海经》、《诗经》、《史记》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它倡导的农耕文明,让他的后代--周民族很快强大起来,创建的周王朝统领中华八百余年。他功盖天地,名播华夏,人们尊称他为'后稷'。后是君主的意思,稷者五谷之长,帝王奉祀为谷神。"
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

这是一个砖砌箕斗形平台,长78米,宽31米,高约15米,古朴墩实,别具一格。教稼台为皇家覆斗形台,皇家星座为氐斗形,氐斗是古人制作的一种无底斗,常为粮食交易市场上的量具。其形是天象二十八宿中的氐宿星座。古人认为氐宿为角宿、亢宿之根,犹如树之根基。华夏为龙,正是亢宿之形,恰好应对了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的国策。

台四面各辟一门,寓意一年四季;有24 根栏桩,隐含24节气;前后有台阶分别有五阶六阶可达其顶,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台前石碑和四面门洞之中嵌满于钱范宇、刘暲昆、周尧、赵宏章、于右任、吕楠、王任重、屈武等人诗词题刻,既可思索内中事理,又可欣赏诗书艺术,引人入胜。

教稼台现成为人们怀念远古祖先为发展农业而辛苦劳动的象征。每年旧历十一月间,武功东河滩大古会,仍在这里举行。为了弘扬后稷事业,1934年,于右任在此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农业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西北农学院,又相继建立了陕西省农科院、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研究所、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西北林学院、陕西省农校、陕西省林校、陕西省水利学校、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等农林科学教学、科研单位。后稷故乡成了颇具规模的中国农业科学城。教稼台内古今名人诗词、联语镶嵌其中,使教稼台更加肃穆壮观。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