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烂尾工程”——乾陵无字碑|探密

摘要: 微信ID  EYEONHISTORY    听音频来自:《国家人文历史》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一病不起,在东都洛阳养病,武则天在大臣的设计下,传位给太子。11月26日,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所谓的武则天遗书。武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    1、重申自去帝号,自愿做回“则天大圣皇后”。  2、“祔庙”,也就是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庙中 ...

微信ID

  EYEONHISTORY

  

  听

音频来自:《国家人文历史》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一病不起,在东都洛阳养病,武则天在大臣的设计下,传位给太子。11月26日,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所谓的武则天遗书。武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

  

  1、重申自去帝号,自愿做回“则天大圣皇后”。

  2、“祔庙”,也就是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庙中。

  3、“归陵”,武则天主动要求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唐朝君臣很快就将武则天的灵柩葬入了唐高宗的乾陵。

  武则天死后唐朝开始了系统的“去周化”运动,有组织地清除武周王朝的记忆,仿佛那段历史压根儿就没有存在过。然而,乾陵无字碑,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镌成后高7.53米,宽2.10米,厚1.49米,总重量约一百吨。碑额有八龙垂挂,碑侧各有《升龙图》一幅。升龙长4.12米、宽1.19米。碑座阳面的线刻画为一幅长2.14米、宽0.66米的《狮马图》。《狮马图》之马屈蹄俯首,悠游就食,雄狮昂首怒目,威严挺立。无字碑之雕刻精细,高大雄浑,不失为历代碑中巨制。

  无字碑因其"无字"而著称,所以历代对于后来的刻文题字都未重视。旧志云“于阗国贡者,向无字。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雍州金石记》载:“碑高三丈,厚六尺余,阔几一丈。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等寥寥数语,而且谬误层出,与现碑之形制尺寸及镌刻纹饰极不相符。

  

  至于题咏内容,详细的资料记载几乎没有。近代对于该碑偶一提及,不是"于阗国贡者",就是"无字的原因"和"为谁而立",很少涉及碑石题词内容。至于究竟是因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留后人评"故不书字,或因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而成无字碑,均无充足的史料佐证。

  长期以来,由于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破坏,使得这块精美的碑石上的题字已斑剥脱落,亟待保护。无字碑题词共四十二段,阳面三十二段,始于北宋,终于明。明代以后无字碑碑身仆倒,直到1957年维修扶直,再未有人题词……

  有考古人员宣称这块留给武则天的石碑上曾经刻满了预备写字的方格子,可是后人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的碑文。武则天的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呢?

  

  有人说这是在夸耀武则天的功绩难以用文字形容;有人说这是在骂武则天坏事做绝,恶行罄竹难书;也有人说,这正是武则天高明的地方。

  她留下一块无字碑让后来人去自由评说。这三种说法都不对。我们只要看看饱经风霜、满目疮痍的无字碑,再看看它的西边、唐王朝给平庸的李治立的做工精湛的“述圣纪碑”,再联想到武则天在这片陵区的附属地位,就会有所感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