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新展丨山西近百件文物亮相《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域考古成就展》!

摘要: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当日上午,同步推出的《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成就展》在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承办。其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推荐参展的近百件文物精彩亮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当日上午,同步推出的《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成就展》在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承办。其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推荐参展的近百件文物精彩亮相,展示了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发现的最新研究重要成果。


展览名称

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成就展

展出地点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第二展厅


主办单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

展览分为仰韶早期、仰韶中期、仰韶晚期三个部分,通过该展览,让观众了解21世纪晋陕豫仰韶文化核心区的重大考古发现,全面解剖遗址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周边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刻理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了解仰韶文化是形成中华文明的直根系,进一步探索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域考古成就展”山西推荐参展文物近百件,共涉及翼城枣园、芮城清凉寺、夏县师村、临汾桃园、离石德岗、垣曲上亳、垣曲下马7个遗址。


● 翼城枣园遗址



枣园遗址位于山西省翼城县东部,地形为丘陵地带,遗址区西、南分别临近浍河上游的史伯河(滑家河)和浇底河,主要遗存分布在两条小河的交汇处东北的一条黄土梁上。发现于1991年,1999年秋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约190平方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房址和窖穴,主要遗物是陶器,以钵、盆、壶、夹砂罐等器物为主要组合,根据对主要遗物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庙底沟文化的源头,参考碳14测定的年代,大约距今7000年—6400年,是目前山西省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虽然这里仅是一个小型聚落,但由于它是最早确认该类遗存的遗址,所以命名为“枣园文化”。

磨光蒜头陶瓶·仰韶初期

素面深腹陶罐·仰韶初期

  小平底彩陶钵·仰韶初期


● 芮城寺里—坡头遗址清凉寺史前墓地



属于寺里—坡头遗址的清凉寺史前墓地,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北部的中条山南麓倾斜坡地上,2003年—2005年,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 共清理墓葬355座,皆为土坑竖穴,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分析,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的小型墓分布比较分散,位于墓地西部地势较高的区域,属于距今约6000余年前的枣园文化。另外,在墓地的中部和东部,发现了8座瓮棺葬,全部埋葬婴儿。瓮棺的入葬方式全部为下面竖置一个夹砂罐,上面扣一个钵,葬具的形制有些区别,夹砂罐的特点比较明确,可以看出分别属于半坡文化和枣园文化两种不同的风格。这些瓮棺中未发现随葬品,但由于这些婴儿的葬具是陶器,是具有时代和地域意义的标志性器物,对研究仰韶初期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

敛口深腹陶钵·仰韶初期

直口深腹圜底陶钵·仰韶初期

侈口弦纹陶罐·仰韶初期


● 夏县师村遗址



师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师村西北约1公里处的青龙河故道河曲地带。遗址以师村为中心,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自2019年6月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1250平方米,取得了一些重要收获。出土的仰韶早期遗存最为丰富,揭示出的东庄类型遗迹主要有大型夯土基址1座、夯土墙基2座、房址2座、墓葬1座、灰坑155座、灰沟4条。师村遗址是运城盆地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仰韶早期聚落遗址,填补了运城盆地东庄类型聚落遗址发现的空白,为研究该时期运城地区仰韶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建筑与聚落、生业方式以及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石雕蚕蛹·仰韶早期

彩陶盆·仰韶早期

尖底瓶模型·仰韶早期


● 临汾桃园遗址



临汾桃园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的黄土台地上。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等单位为配合青兰高速山西境(长治至临汾段)建设项目,在公路建控范围内对桃园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500平方米,主要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聚落遗址。新石器时代遗迹以各种类型的灰坑居多,发现半地穴房址4处,灰坑近300个,出土大量器物。聚落遗迹丰富且保存较完整,为深入了解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文化面貌等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今后认识同时期的同类聚落遗址具有指导意义。

彩陶盆·仰韶中期

彩陶罐·仰韶中期

彩陶钵·仰韶中期

● 垣曲下马遗址



下马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的最东部,隔西阳河与河南济源相邻,处于崇山峻岭的中条山腹地,遗址区在下马村北,地形西高东低,紧依河谷,地势为缓平的坡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2000年发掘,揭露面积约24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6座、成人墓葬18座、瓮棺葬7个、灰坑50个、壕沟一段,主要遗存属于典型的庙底沟文化,是一个设施齐全的聚落,发现的瓮棺葬具均为个体硕大的尖底瓶,内葬婴幼儿,保存完整的尖底瓶标本在山西同时期遗址中较珍贵。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庙底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素面假圈足陶碗·仰韶中期

  曲腹彩陶盆·仰韶中期

线纹尖底陶瓶·仰韶中期

● 离石德岗遗址


德岗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德岗村南,地处小东川河南岸河前坡地上,面积5万平方米,时代主要为仰韶中期。该遗址所在的离石附近,特别是北川河、东川河、南川河沿岸地区,分布有众多的史前时期遗址,以往经调查和试掘的有离石马茂庄、乔家沟、双雾都、段家坪、信义等,其中仰韶中期有七处。2019年4月~7月,为配合祁县至离石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对工程建设涉及的区域进行了发掘,发掘区以自然冲沟为界,分东西二区展开,揭露面积1825平方米,发现一批仰韶中期遗存,主要为五边形房址及与其相关的火塘、灰坑。这也是山西境内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一批仰韶中期五边形房址,此类房址是庙底沟文化的一类特色遗存,流行年代距今6000-5500年,目前主要见于豫西、晋南、关中一带。

五边形房址F3、F4

陶釜·仰韶中期

敛口瓮·仰韶中期

● 垣曲上亳遗址



上亳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王茅镇东南上亳村,分布在亳清河东岸。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2002年、2003年秋季,对上毫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2750平方米。上毫遗址内涵丰富,包含有仰韶中期、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期及东周遗存,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发掘房址1座、陶窑2座、墓葬2座、灰坑142个。上亳遗址对完善垣曲盆地整个新石器时代的谱系起到了佐证和补充作用,填补了与庙底沟二期文化之间的缺环,同时,为研究整个垣曲盆地的聚落布局及演变增添了新材料。

  彩陶钵·仰韶中期

倒T形器·仰韶晚期

尖底瓶·仰韶晚期


展厅速递

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图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责编 | 静 静

审核 | 郑 媛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