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浇浆墓综述

摘要: 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浇浆墓综述张伟 邵启凤 王为刚  浇浆墓指将石灰、砂子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三合土(又称三和土),以糯米汁或羊桃藤汁作为胶粘剂,经搅拌、夯筑制成的用来整体封固棺椁的墓葬。根据现有的发掘资料,浇浆墓最早出现在元代,流行于明代中晚期,清代中期消失。浇浆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四川、广东、河北 ...


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浇浆墓综述

张伟 邵启凤 王为刚

  浇浆墓指将石灰、砂子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三合土(又称三和土),以糯米汁或羊桃藤汁作为胶粘剂,经搅拌、夯筑制成的用来整体封固棺椁的墓葬。根据现有的发掘资料,浇浆墓最早出现在元代[1],流行于明代中晚期,清代中期消失。浇浆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四川、广东、河北亦有发现。泰州明代浇浆墓发现较多,以普通百姓墓葬为主,少量高级官僚墓葬,年代最早的为成化二十年(1484)的泰兴市黄桥镇何嵩墓,较晚的为泰州嘉靖二十年(1541)处士刘湘夫妇墓,最著名的为泰州徐蕃墓。

2017年4月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原沿河镇潘桥村马庄组发掘的一座明代浇浆墓

(配图来源于网络,非原文配图)

1、浇浆的构成

  浇浆的构成以石灰、砂子和黄土为主,具体的比例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略有差异。明代浇浆的构成为石灰一份,河砂、黄土二份,以糯粳米汁和羊桃藤汁做粘接剂:“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粳米、羊桃藤汁和匀,轻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2]三合土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悠久,不晚于南北朝时期。清代江宁地区浇浆中石灰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占一半,“土之多寡,大率以三分石灰、二分土、一分砂为准,而其土即以山穴土为之”[3]。江浙一带粘接剂常常以蓼叶浆代替糯粳米和羊桃藤汁。

2、泰州地区浇浆墓的制作

  泰州地区浇浆墓的制作方式是在平地上挖竖穴,然后在底部铺设木板,木板多固定在横置的木方上,墓圹的四壁用木板和土坑隔离。壁板有的直接固定在底板上,有的外侧有横置木方加固,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木架结构。[4]

  制作浇浆的黄土挖圹时就地取材,石灰和河砂均为购置。石灰、河砂、黄土一般在墓地附近混合搅拌均匀,并存放在大蓬中,糯米或羊桃藤熬汁放置在缸中。三合土的制作先是将搅拌均匀的灰、砂、土铺在地上,大约五寸厚,然后洒上糯米汁或羊桃藤汁,用木锨搅拌均匀,保持一定的干湿度,将其铺设在墓圹的底部,厚度以五寸为宜,用木杵进行夯打,使其“土性全融,吐出微润”。待棺椁放置其上后,在周边及顶部浇浆,层层夯筑,直至墓坑的口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坚固的闭合体来保护棺椁。

3、泰州明代浇浆墓的分类

  泰州明代浇浆墓分为单葬墓和合葬墓,单葬墓分浇浆墓、浇浆砖室墓两种形制,合葬墓葬形制有单圹合葬和双圹合葬。其中单圹合葬又分为两棺合葬和三棺合葬,两棺合葬又可以继续分为棺椁间填充油灰和棺椁间无填充物两种形式;双圹合葬墓分浇浆内单棺葬和棺椁葬及一有浇浆一无浇浆三种形式。

3.1 单葬墓

  3.1.1 浇浆墓

  这种墓葬形制仅见一例,即黄桥何嵩墓。何嵩墓为单葬,附近未见其夫人墓葬。墓葬平面呈长方形,浇浆形体规整,长方体,浇浆内有木椁,木椁内有漆棺,棺椁之间无填充物和陈设物,棺内出土何嵩古尸一具及随葬品。

  3.1.2 浇浆砖室墓

  这种墓葬形制也仅见一例,为黄桥张氏墓。张氏为何嵩弟媳、何峦之继室。外砖室内浇浆的混合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浇浆内有棺椁,棺椁之间无填充物和陈设物,棺内有遗骸及随葬品。至于张氏单葬的原因,笔者推测当和其继室身份有关,且张氏去世较何峦晚许多年。

3.2 合葬墓

  3.2.1 单圹合葬墓

  此类墓葬浇浆内均有棺椁,墓平面近正方形。根据棺椁间是否有填充物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棺椁间有填充物;一种棺椁间无填充物,只放置陈设物,陈设物为画翣、铭旌。这一类型的墓葬多为夫妇双方先去世者停柩在家,待配偶去世后一起下葬。

  ①棺椁间有填充物。这种墓葬形制也仅一例,即徐蕃夫妇合葬墓。墓葬平面近方形,浇浆内有棺椁,椁内两棺并列,棺椁间填充油灰,未见其他陈设器物。[5]徐蕃死于嘉靖九年(1530),其妻张盘龙死于嘉靖十一年(1532),葬于嘉靖十二年(1533)三月初一。徐蕃的尸体停放时间达3年之久,张盘龙也是隔年葬。

  ②棺椁间有陈设物。这种墓葬形制发现较多,有泰州刘湘夫妇合葬墓、森森庄明代合葬墓等。以森森庄明代墓葬为例,平面近方形,浇浆内有棺椁,椁内两棺并列,棺椁、棺棺间陈设三支画翣,画翣均仅剩上部,未见柄部,推测可能因为柄部较长的缘故。因为棺椁间无填充物,棺盖外出覆盖铭旌。[6]

  3.2.2 双圹合葬墓

  这种形制的浇浆墓多为二次葬,先死者先葬,后死者埋于其侧,这常常导致两棺的浇浆底部不在同一平面上。春兰路明代墓葬群M2明显可见两棺的浇浆底部存在数十厘米的高差,这种形制的浇浆平面一般呈长方形。

  ①浇浆内单棺葬。这种墓葬形制的代表为春兰路明代墓葬M2、凯尔上东花园明代墓葬,浇浆内没有椁,只有棺木。出土文物有的有古尸和服饰,有的仅存骨骸和服饰,甚至只有骨骸。

  ②浇浆内棺椁葬。这种墓葬形制的代表为刘鉴家族墓,包括刘鉴夫妇墓[7]、刘湘夫妇墓[8],浇浆内有棺、椁。棺椁之间两侧有画翣,画翣保存完整,棺盖上覆盖有铭旌。

  ③一有浇浆一无浇浆。这种形制的墓葬仅见于春兰路明代墓葬群M1西棺,没有浇浆,仅有木棺,M1东棺外侧包裹有浇浆。相对来说,有浇浆的棺木保存较好,出土文物也较没有浇浆的丰富。

4、浇浆墓的作用

  泰州地区明代浇浆墓多埋于高地,相对高度较高,绝对高度并不高,距离地表在一米左右,浇浆墓基本上位于地下水位之上。浇浆墓有很好的密封作用,地表水不容易进入棺木之中。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属于碱性物质,地表水经过浇浆的过滤,即便进入到棺内也成为弱碱性的水。在弱碱环境下,纺织品的丝蛋白和棉织品纤维的化学稳定性较高,这种环境下常常能够较好的保存古尸和陪葬的纺织品,这是泰州地区经常出土明代古尸和纺织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掺糯米浆三合土强度提高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成了相应的方解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工搅拌使糯米汁与三合土颗粒的均匀度得到了提高,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9]。得益于此浇浆墓结构坚固,不易被破坏,不仅有利于防止盗掘,在封土塌陷后浇浆能够让后人简单分别墓葬,使得棺木不被无意中破坏,起到保护祖先遗骸作用,达到子孙尽孝的目的。

  结合出土的墓志铭分析,泰州地区单葬墓较少,可能和墓主人的特殊身份有关。何嵩过继给其伯父[10],张氏为何峦继室[11],推测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其墓葬为单独埋葬。徐蕃官至工部右侍郎,地位较高,棺椁内处理较为复杂;刘鉴等人仅为处士,森森庄、春兰路明代墓葬未见墓志铭,根据随葬品分析,墓主人应为当地乡绅,其中有椁的经济条件似乎好于没有外椁的。至于春兰路明代墓葬出现一有浇浆一无浇浆的特殊情况,推测和后葬者去世时家境衰落有关。至于普通民众墓葬,一般以单棺为主。根据宋应星的记载,三合土经常用来修造墓葬和储水池,我们提出一个假设:浇浆墓在明代泰州地区流传,或许与泰州发达的煮盐业有关,盐民出身张士诚了解浇浆的特性,故首次在其母亲墓葬中采用了独特的防护方法。

参考文献

[1]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苏州博物馆.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清理简报[J].考古,1965(6):289-300.

[2]宋应星.天工开物[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197.

[3]甘熙.白下琐言[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4][6]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森森庄明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3(11):36-49.

[5]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市明代徐蕃夫妇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6(9):1-15.

[7]泰州博物馆.江苏泰州明代刘鉴家族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6(6):41-62.

[8]泰州市博物馆.江苏泰州明代刘湘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2(8):66-77.

[9]彭红涛,张琪,李乃胜,等.糯米浆对土遗址修复用三合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1(5):718-722.

[10]吴宽.鸿胪寺主簿与瞻公墓志铭[M].泰兴何氏家乘总谱卷四,2018.

[11]盛昶.处士与嵘公墓志铭[M].泰兴何氏家乘总谱卷四,2018.

  作者简介:

  张伟(1983—),男,文博馆员,本科,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学士,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修复、区域历史研究。

  邵启凤(1982—),女,文博助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陈列讲解社教

  王为刚(1970—),男,文博研究员,本科,考古学学士,研究方向:考古、区域历史研究。

  原载《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23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