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亚霸主帖木儿VS西亚奥斯曼:蒙古骑兵险被翻盘

摘要: 脑洞外星人   1402年7月,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一场号称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战役在中亚霸主帖木儿帝国和西亚的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数十万来自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地区的士兵,在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首都安卡拉附近,展开了殊死较量。最终,强大的中亚雄狮在经验老道的帖木儿率领下,击败了新兴的奥斯曼帝国与他们年富力强的苏丹巴耶济德一世。  然而,与很多人设想的一边倒局面不同。此战中,反客为主的中亚的 ...
脑洞外星人

 

  1402年7月,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一场号称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战役在中亚霸主帖木儿帝国和西亚的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数十万来自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地区的士兵,在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首都安卡拉附近,展开了殊死较量。最终,强大的中亚雄狮在经验老道的帖木儿率领下,击败了新兴的奥斯曼帝国与他们年富力强的苏丹巴耶济德一世。

  然而,与很多人设想的一边倒局面不同。此战中,反客为主的中亚的蒙古-突厥部队,无论是在战略布局、战术指挥还是人心向背问题上都占得先机,却依然在战役中打的异常艰苦,甚至有被翻盘的威胁。结合了西亚与欧洲数个军事制度混合而成的奥斯曼军队,用自己的顽强的抵抗,给中亚征服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安卡拉顽强作战的奥斯曼近卫军步兵

  【1】 来自中亚的王者之师

  

  ▲帖木儿一生的征战历程

  14世纪后期,在混乱的中亚战场中,一个叫帖木儿的地方小王公突然蹿起。他从一个小小的城主开始,先后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中亚霸权,控制了河中、花剌子模和锡斯坦等地。随后,依次击败了强大的金帐汗国、德里苏丹国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将原本四分五裂的中亚,合并成为一个巨大帝国。

  虽然帖木儿以母系的蒙古贵族血统自居,但其父系来自典型的突厥化家族,其生活的环境也同夕日的蒙古征服者有了较大的区别。因而,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在保留了蒙古军队优点的同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帖木儿本人画像

  帖木儿的核心军事力量来自他精心营建的河中地区。当地的游牧生产区能为他提供足够数量的蒙古式骑兵与优质马匹,而几个重大城市的继续繁荣也帮助他的部队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有着巨大升级。当地的蒙古-突厥骑兵继续使用13世纪蒙古大征服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战术,用占总数五分之三的轻装弓骑兵部队掩护占总数五分之二的重装骑兵部队。中亚地区的优质马匹替换了过去矮小的蒙古马,不仅让部队在冲锋速度、作战持久力上有了提升,也让精锐的重装骑兵部队得以将中亚特色的优质铠甲装备到自己和马匹的身上。众多周边地区的军事力量也被很好的嵌入了这套系统,让本地突厥、波斯、格鲁吉亚的骑兵也能参与到帝国的扩张大业中来。

  和传统的蒙古骑兵战术一样,帖木儿的骑兵一般将全军分为前锋、两翼、中军和预备队这五个部分。前锋负责袭扰和诱敌深入,两翼部队执行包抄合围,中军与预备队给予对手以致命一击。但在经历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几次险胜与大败后,传统的突厥战术开始被引入原先的蒙古系军队中来。步兵的辅助力量得到了认可,并被经常安排在骑兵分队的两翼,执行掩护和防御任务。帖木儿的大军就先后在招募了河中、花剌子模和两河地区的阿拉伯步兵进入野战部队,以便增强全军在大规模交战时的攻坚与防御水平。

  

  ▲经典的蒙古骑兵战术

  正是这样的进步,让帖木儿的军事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他的军队可以在野战中击破引入了俄罗斯与西欧步兵的金帐汗国,也可以在遭到马穆鲁克骑兵突袭时,仅以骑兵力量做迅速而有力的反击。面对曾让蒙古军队忌惮的印度战象,帖木儿的大军一战得胜。而无论是大马士革这样精心设计城防的大城,还是第比利斯这样的险要山城,帖木儿也能用步兵与来自中亚等地的攻城部队予以攻克。

  到了15世纪的初期,逐渐壮大与完善的帖木儿帝国军队已经很少能够找到与之匹敌的对手了。1402年,击败西亚霸主马穆鲁克骑兵后,帖木儿的军队在叙利亚大肆杀伐掳掠,将整个地区变为人迹罕至的荒地。而与西亚另一个大国奥斯曼帝国的边界争斗,也促使帖木儿迅速领兵北上,由此爆发了著名的安卡拉之战。

  

  ▲帖木儿军中的精锐重骑兵 轻骑兵和支援步兵

  【2】奥斯曼人的军事思路

  

  ▲15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称雄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并通过在欧洲地区的征伐,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大片土地。虽然奥斯曼人也是不折不扣的突厥部落出生,却在早年的迁徙后获得了一片定居土地。这使得奥斯曼人最终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混合型军事制度,并依靠这个制度一直进行着扩张。

  14世纪后期,奥斯曼人逐渐在欧洲的巴尔干地区扩张,因而大量接触了欧洲人的军事系统。无论是东欧靠近草原地区的传统轻骑兵力量,还是受西欧影响发展起来的骑士重骑兵部队,又或是兼而有之的各类步兵战术,都被如饥似渴的奥斯曼人收入囊中。不需要改变宗教信仰,不需要被剥夺土地家产,也不需要额外纳税。只要愿意为苏丹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并在混论而复杂的战场上服从指挥。那么任何基督教领主的土地和大部分权利都会被保留下来。相应的,奥斯曼人也就会自己的军队里增添了更多战斗力更强的骑兵与步兵力量。欧洲的新式武器技术,也会由意大利的商人带着越过亚得里亚海,来到奥斯曼军人手中,让他们如虎添翼。

  为了有效的组织管理这些分布各地的大小军事力量,奥斯曼人也必须使用定居民族的帝国军事系统来加以规范。中世纪穆斯林传统上的米勒克制度就是奥斯曼人最佳的参照,并被他们以蒂玛制的名字加以推广。按照此规定,为穆斯林政权服役的军事人员将根据其所能承担的军事义务和提供的武装力量,分得大小不一的土地,作为报酬。这些土地的主人不需要缴纳日常税收,但要在战时提供相应的部队。而该土地的受用者,在死后将被收走其中的大部分,后代需要依靠军功再次受封。由于小亚当地与巴尔干半岛上的众多前拜占庭帝国领土也使用类似的制度,所以奥斯曼人在推广时几乎没有什么阻力。这些接受了奥斯曼人改造的军事领主还会获得一个统一的称号---西帕希。

  

  ▲地方上的封建领主西帕希是奥斯曼军队的真正主力

  而在奥斯曼人的领土周围,还存在着不少保留了自治权的附属国。既有亚洲地区,保持传统突厥习俗的数个汗国,也有欧洲地区,塞尔维亚这样的地区小强。更多的小块领地则存在于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希腊和瓦拉几亚和小亚美尼亚等地。这些附庸提供的部队既有突厥和东欧草原样式的轻骑兵也有较为纯正的西欧骑士部队,更有各种类型的步兵负责支援。

  1402年,在安卡拉战场上与可怕的帖木儿人交锋的奥斯曼军队就是这么一支集数个文明成果与一身的混合型力量。不久之前的1396年,他们刚刚在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击败来自西欧和中欧的十字军部队。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本人的直属力量则是人马具装的卡皮鲁重骑兵和同时装备土耳其弓与长矛、弯刀的加尼色里近卫步兵。他们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奴隶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视。

  

  ▲奥斯曼的步兵由近卫军与来自附属国和征召炮灰组成

  【3】蒙古骑兵的战略机动优势

  

  ▲游牧军事系统为主的帖木儿更能够把握战略机动

  1402年,已经决定出兵对付奥斯曼人的帖木儿,趁着巴耶济德正在欧洲带兵围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时,突然从南方的叙利亚杀入北面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为了能够让军队快速行动,赶在将在主场作战的奥斯曼人会师前占据优势。帖木儿放弃了机动较慢的步兵部队,带着全骑兵大军突飞猛进。而远在君士坦丁堡围城的巴耶济德,不得不匆匆解除围困,带着大量部队渡海进入亚洲。再匆忙与亚洲地区集合的支援力量回合后,急速东进。

  虽然两支军队基本上都以骑兵为主力,但在战术风格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奥斯曼军队习惯于建立一个优势阵地,以轻骑兵吸引对手盲目追击。当对方的骑兵陷入己方防御阵地后,再出动精锐骑兵力量予以围剿。以蒙古战术为基础的帖木儿军队倾向于进攻,没有带步兵部队的他们更需要以战略机动出现在对手意想不到的位置上,获得先机。

  

  ▲奥斯曼人惯用的布阵方式

  帖木儿军队就利用了自己军队的优势,不断机动。他们先是出现在防御严密的安卡拉城附近,吸引巴耶济德马不停蹄的赶来追击。随后迅速向东部的山区林地撤退,甩开了对手。期间帖木儿还写信劝降巴耶济德,刺激他的对手与他执意交锋。巴耶济德也想激怒对手来战,便在回信中怒斥帖木儿是一个野蛮的鞑靼人。之后,他将军队向东展开,占据水源后,建立了防御阵地,等待愤怒的帖木儿来主动交战。但不为所动的帖木儿继续通过北面,迂回到了奥斯曼军队的身后,重新威胁安卡拉城。

  

  ▲帖木儿的军队布阵中骑兵依然是绝对的主体

  原本自信满满的巴耶济德,在等待帖木儿军队的同时,下令全军进行围猎大赛。虽然这是一种古代非常常见的部队合练手段,也有助于提升将士的士气。但经过长时间急行军的奥斯曼士兵已经体力透支,在七月的酷暑下围猎,苦不堪言。等到帖木儿军队再次出现在安卡拉附近的消息传来,巴耶济德不得不再次强行军追赶。在回到安卡拉附近后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就地取水。提前抵达的帖木儿军队已经在河流的上游建造了堤坝,让位于下游的奥斯曼军队无法喝水。

  在最终决战前,帖木儿已经利用自己蒙古式军队的战略机动优势,将对手耍的团团转。奥斯曼大军在开战前已经体力不足,无法喝水。但他们之后的表现却出乎了帖木儿的意料。

  

  ▲不可一世的巴耶济德一世

  【4】奥斯曼军队的逆风顽抗

  

  ▲行动中的帖木儿军队

  帖木儿原本仅仅带了核心数万军队来到安纳托利亚高原,并在开战前得到了不少当地突厥汗国的支持,部队数量增涨到了140000人之多。但在战斗中出场的主要还是帖木儿一直信赖的中亚部队。他还特意带上了从印度缴获的32头战象,用来冲破奥斯曼人的步兵队伍。已经体力透支的奥斯曼军队则仅有85000人,其中不少是临时招募的阿扎普炮灰军和附近突厥汗国的支援力量。

  两军沿着已经干涸的河床进行部署。帖木儿继续以河中精锐骑兵作为自己的中军,锡斯坦和花剌子模的骑兵占据两翼。轻装骑兵担任先锋部队,自己的禁卫军成为最后预备队。巴耶济德则带着近卫军步兵和炮灰步兵们一起占据一座小山丘。欧洲和亚洲的地方封建部队担任两翼,轻装弓骑兵部队成为先锋,近卫军骑兵、塞尔维亚军队和招募的鞑靼骑兵分别担任三个部队的预备队。

  

  ▲来自欧洲与亚洲地区的西帕希骑兵

  急躁的奥斯曼军队首先发难。担任先锋的弓骑兵部队策马前进,但在他们完成有效的攻击之前,在面对下马步行射击的帖木儿骑兵后,便被更加密集的箭雨射了回来。他们的溃败引起了帖木儿右翼部队的首先追击,中亚铁骑们与奥斯曼左翼的封建骑兵迎头遭遇。这些来自巴尔干各地的领主、骑士很快击退了这次反击。但在右翼的亚洲封建部队却在帖木儿左翼的攻击下,渐渐不支。于是,担任这一路预备队的塞尔维亚骑士们发动了可怕的反击。身披早期板甲的他们在冲锋中击败了装备精良的中亚铁骑,并顺势向帖木儿的中军冲击。

  

  ▲包括塞尔维亚骑士在内的奥斯曼欧洲军队

  帖木儿一面企图调集预备队包围前突的塞尔维亚骑士,一面开启了真正的杀招。已经被帖木儿收买的鞑靼人突然在奥斯曼左翼预备队的位置上宣布叛变。他们与再次杀回的中亚骑兵一起,前后夹击奥斯曼人的欧洲地区军队。这一行动迫使这些巴尔干的大小领主们开始抛弃自己的阵地,选择突围。这当中就包括了后来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父亲。巴耶济德虽然调用自己的近卫军骑兵,打跑了叛变的鞑靼人,却已经无法阻止大军左翼的溃退。

  更大规模的叛变来自奥斯曼军队的右翼。一些先前还臣服于巴耶济德的数万突厥汗国部队开始掉转身与帖木儿的军队一起围攻边上的奥斯曼地方部队。虽然兢兢业业的塞尔维亚人前后三次击败与之对阵的敌军,却也已经无力回天。

  帖木儿也适时的向着奥斯曼军中战斗力最差的阿扎普炮灰部队,放出了32头战象。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炮兵军在首次见到的疯狂巨兽面前,迅速奔溃。但残存的人依然死守阵地,让帖木儿的军队无法迅速攻克,近卫军步兵也在山头的阵地上一步不让。奥斯曼右翼残存的封建骑兵部队也开始向中心阵地撤退,准备做最后的争斗。

  

  ▲来自印度的战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4个小时后,无力再战的奥斯曼军队终于彻底奔溃。巴耶济德与他的近卫军等残存力量一起被围困在缺水少粮的山头,接近体能的极限。右翼残存的塞尔维亚军队一度冲到了帖木儿本人所在的位置附近,也不得不再次杀出重围而去。巴耶济德最后带着300名精锐骑兵突围,也因为马匹疲惫不堪摔倒,而被敌军俘虏。至此,奥斯曼军队的全部顽抗才告结束。帖木儿怎么都想不到占尽优势的自己,居然如此艰辛的才能取胜。

  

  ▲巴耶济德被俘

  【5】奥斯曼军队何以如此顽强

  

  ▲安卡拉之战的双方布阵

  帖木儿一生征战无数,击败的敌人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数个军事强国,但唯独奥斯曼军队的反击最为犀利。战前已经坐拥后勤、地形与战略这三大优势的中亚王师,花了十多个小时才搞定原本唾手可得的胜利。类似的情况换做金帐汗国和德里苏丹的那些蒙古、突厥武士,早就举手投降了。

  无疑,主要由专业部队组成的奥斯曼军队在战斗力上表现出了更为顽强的一面。无论是奥斯曼帝国直属的蒂玛领主还是来自巴尔干的采邑骑兵,都将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军事训练。军事贵族的出生,也让他们对于武力有着相当追求。

  而自小就被苏丹购买训练的奴隶部队在军事技艺与士气方面有着更强的一面。就是地位低下的炮灰部队,也因为是以宗教圣战情结募集,而具有相当的牺牲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在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古代,众多文明和帝国都选择以土地军事制度供养的军事精英阶层来维系自身武力的重要原因。

  

  ▲在叙利亚击败马穆鲁克骑兵的中亚铁骑

  帖木儿一边的核心力量,同样是以类似的方式供养和训练的封建部队。但由于蒙古突厥传统下的土地军事制度并不完善,甚至比较粗糙,因而也限制了他们的战斗水平提升。军队中大量还处于游牧生产阶段的轻骑兵,在打硬仗时就会暴露装备、训练和战术上的诸多不足。因而这样的军队更需要天才的强者来指挥和控制。过去的铁木真,安卡拉时的帖木儿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至于奥斯曼人一边表现最差,还临阵倒戈的那些鞑靼和突厥汗国的部队,其中真正以土地军事制度培养的军事精英比例非常稀少。他们自然也就在各种大战中屈居配角,并经常以墙头草和叛变者的形象,不断出现在漫长历史的记录之中。

  关注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

  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