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秦汉至清代碑帖文学及书艺探究》(第448期)

摘要:   转自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立足于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古代碑帖,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助于探讨文学与书法相互依存和推进的关系;二是能够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可靠的文学文献资料,同时可以引导广大书法爱好者重视并能读懂碑帖的文本内容;三是能够为古代文学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与碑帖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研究方法;四是有助于弘扬传统书法艺术,提高人们 ...

  转自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立足于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古代碑帖,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助于探讨文学与书法相互依存和推进的关系;二是能够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可靠的文学文献资料,同时可以引导广大书法爱好者重视并能读懂碑帖的文本内容;三是能够为古代文学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与碑帖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研究方法;四是有助于弘扬传统书法艺术,提高人们的书法艺术鉴赏水平和道德情操,增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秦汉至清代碑帖文学及书艺探究》是文师华教授在2011年申请主持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至清代碑帖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1BZW073)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而形成的专著。该书已于2021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是该书的绪论。



书法中的碑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包括摩崖和碑刻。书法中的帖是书家直接书写的墨迹和根据书家的墨迹钩摹或翻刻出来的字帖,包括真迹、摹本、刻帖三类。古代的碑帖名作,多出自当时名家之手。

古代的碑帖名作,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其中的许多碑帖泐损或蛀蚀严重,加之许多传世书迹其中又夹杂有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草体字,因此许多碑帖上的字已很难辨识和卒读,致使今天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传统碑帖的内容,往往无法读懂。而大多数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又因对古代书法涉足不深,往往不重视对古代碑帖中文学作品的搜索和整理。

当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凭借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丰富的书画鉴定实践经验,指出古代碑帖中有很多好文章,说明碑帖文学研究是一个值得开拓而又正在开拓的研究领域,需要有更多既懂古文又懂书法的人参与研究。

▲文师华教授与其研究生合影

把碑帖作为纯粹的史料集中注释的代表作有民国黄公渚《两汉金石文选评注》和当代高文《汉碑集释》等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影印碑帖中附录释文,但未加标点。当时极少数著名的碑帖,被作为特定的史料加以注释、译文和介绍,偶尔可以在书刊中见到。近十几年来,有些既有古文功底、又在书法研究上有相当造诣的学者开始对古代的一些名碑名帖进行标点、注释、翻译和评介,如王玉池《古代碑帖译注》、俞丰《经典碑帖释文译注》等。还有学者对碑志文体、北朝墓志进行专门研究。

本书旨在阐述碑帖文学涉及的范围,碑帖文学的具体形态,各个朝代碑帖文学发展的概况,碑帖文学的特征及其对当代古代文学研究的意义等。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广泛阅读了中国古代碑帖作品、古代书法史、书法理论、古代文学史、古代文论、古代文体知识等相关书籍。



当笔者广泛接触古代碑帖作品之后,感觉到古代碑帖文学数量极其可观,选录和解读都很不容易,因而既兴奋不已,又感到压力巨大。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在已有的关于碑帖文本标点、译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碑帖文本整理的范围;对碑帖流传的过程进行考察,探讨碑帖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料价值;联系碑帖创作的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文化思潮和书家的思想状况,对碑帖的内容、艺术特征进行阐释。

本书的研究方法:一是运用音韵学、校勘学、避讳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对比法、类比法等多种方法,并从纸质笔势、款字印章等多种角度,考证辨析了一些碑帖的流传过程和真伪优劣;二是坚持把碑帖图册与文学典籍结合起来,以书法图册校正、补充文学典籍的阙疑;三是坚持文本与人本相结合,注重探讨碑帖作品的内容、书法特征与书家的思想性格、学识修养、书法观念之关系,以增强对碑帖内容的深度挖掘。

关于碑帖文学的录入标准,笔者的考虑是:所收录碑帖文学作品,均是以优秀的或极有特色的碑帖形式呈现的具有文学性的书法作品,主要包括书家书写的自创文学作品(如颜真卿撰书《祭侄文稿》等),书家书写的同一时代其他人的文学作品(如柳公权书、裴休撰文的《玄秘塔碑》等),书家书写的前代文学作品。对于书家书写的前代文学作品,选录的基本原则是:如属于现存最早的版本或孤本(如智永《千字文》、传为黄庭坚所书唐代魏征撰《砥柱铭》等),就一律收录;如属于一般常见的文学名篇(如王勃《滕王阁序》、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则是根据书法家的身份、书法作品的独创性等多种因素,有选择地收录。

▲文师华教授与已经毕业20多年的本科学生在白鹿洞书院谈书法时的合影

有些碑帖文学作品,后代不断书写,而且在书法上颇有新意,如《千字文》,自智永之后,怀素、宋徽宗、赵孟睢⒍?洳?刃矶嗍榉ù蠹叶际樾垂??未?臻?肚昂蟪啾诟场罚???悦项、明代文徵明、张瑞图等许多书家都书写过,我们在论述时只注重原创,对后代不断书写的同一篇文学作品,一般不再加以关注,这是本书与一般书法史的不同之处。

至于那些书写儒、道、佛经文、纯粹的历史书籍、医学、农学等门类的文字内容的碑帖,即使书法质量很高,也不在本课题收录范围之内。这也是本课题与一般书法史的不同之处。


本书涉及的文学体裁有:碑、颂、铭、墓志、表、序、记、箴、祭文、尺牍(信札)、诗、赋、对联等,这些文体的特征,在相关各章的引言中均有介绍。

根据中国古代书法史的脉络以及不同朝代书家碑帖文学所占的份量,本书共分十二章,即:秦汉碑帖文学,魏晋碑帖文学,王羲之、王献之墨迹与刻帖文学,南北朝碑帖文学,隋唐五代碑刻文学,唐五代墨迹文学, 颜真卿碑帖文学,宋代碑帖文学,苏轼、黄庭坚及其碑帖文学,元代墨迹文学,明代墨迹文学,清代墨迹和刻帖文学。其中魏晋南北朝占三章,隋唐五代占三章,宋代占两章。这样的结构安排,符合书法史上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的实际情况。



本书具有横跨书法、文学等学科的性质,涉及范围广泛,既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介绍,也不是单纯的书法作品评析,而是兼顾文学与书法两个方面,让读者既能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又能了解主要的书法家,主要的碑帖文学作品。所以,每章内容涉及到某个历史时期书法的基本面貌,碑帖文学与时代、环境等关系,碑帖文学的文体特征,主要书法家的学书道路、书法特征、成就和影响,主要碑帖作品的创作背景、形制、流传过程、真伪争议,碑帖作品的释文、主要内容、文学特征、书法特色等,力求引导读者全方位地了解碑帖文学作品特别是书法精品。特别注重探求主要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真伪争议、释文、主要内容、文学特征,是本书在已有各种书法研究著作基础上的大胆开拓和创新。兹举例如下:

1、对北魏郑道昭《论经书》、北魏《李璧墓志》、唐代颜真卿《裴将军诗》、杜牧《张好好诗》,宋代米芾《苕溪诗卷》和《蜀素帖》、陆游《自书诗帖》、朱熹《城南唱和诗卷》、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卷》,元代杨维桢所书《城南杂咏二十首》、明代沈度所书《敬斋箴》、解缙《自书诗卷》,清代王铎《过访帖》、傅山《丹枫阁记》、八大山人《河上花图卷跋》等碑帖名作,笔者首次尽力释读,带有原创。

▲北魏《李璧墓志》

2、对东晋碑刻《好大王碑》、十六国墨迹《李柏文书》,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和《颜勤礼碑》,宋代李建中《土母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和《与谢民师论文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花气诗帖》、宋徽宗《秾芳诗帖》、米芾《多景楼诗帖》和《研山铭》等众多碑帖名作的解读,既借鉴有关专家的成果,又有自己的一些新意。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3、对有些碑帖名作的解读,笔者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古代文学和书法研究的专业特长,进行了必要而有益的拓展,如:对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尺牍的的解读,笔者把这些墨迹和刻帖文学作品与魏晋时代“人的自觉”的时代思潮结合起来。对唐代怀素《自叙帖》的解读,笔者把唐人的浪漫精神、唐诗与狂草书法结合起来,对宋代苏轼所书《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的解读,笔者把苏轼的楷书碑刻与其恩师欧阳修的书法理论观念结合起来,认为从继承唐法、开创宋代新书风的角度看,苏轼大字楷书《丰乐亭记碑》、《丰乐亭记碑》无疑是对欧阳修书法观念的践行和推广。对沈周、文徵明、徐祯卿、吕常、唐寅等五人的《落花诗》的解读,笔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探讨他们相同不同之处,并阐述了《落花诗》对曹雪芹《红楼梦》中《葬花词》的直接影响。这些解读,角度准确,视野开阔,富有文化深度和广度,笔者颇感欣慰。

▲唐寅《落花诗》




中国书法是最富有东方神韵的传统艺术,已于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书法的作用,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书法可以娱悦心性,二是书法可使史迹、文章传之不朽,三是书法有助于各种思想流传,四是书法有助于金石流传。详见笔者曾撰写的《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所表现的书法理论观念》(发表于《国学学刊》2015年第2期)

古代碑帖具有艺术和学术两方面的价值,而碑帖中的文章是一个不太被关注的文学类别,蕴藏了较丰富的文学文献。本书立足于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古代碑帖,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助于探讨文学与书法相互依存和推进的关系。古代许多碑帖书法与文章同出一人之手,书文并美,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太宗《晋祠铭》、孙过庭《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杜牧《张好好诗》、苏轼《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卷》、米芾《苕溪诗卷》、唐寅《落花诗》三十首、王铎《过访帖》、朱耷《河上花图卷跋》、郑板桥《道情词十首》等等。有的碑帖作品,书法与文章作者虽非一人,但两者都是高手,书法与文章皆为典范,如:智永书、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欧阳询书、魏徵撰文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书、元结撰文的《大唐中兴颂》,傅山书、戴廷栻撰文的《丹枫阁记》等。有些碑帖作品的文字内容并非名篇佳作,却因书法作品优秀而流传至今,如:李邕撰书的《麓山寺碑》,怀素撰书的《自叙帖》,柳公权书、裴休撰文的《玄秘塔碑》,柳公权书、崔铉撰文的《神策军碑》,启功《论述绝句百首》之五十四自注认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两件作品,从文章道德的角度看不值得肯定,但能流传下来,完全依凭柳公权的书法,属于字胜于文的最佳例证;又如:赵孟钍椤⒛矌t撰文的《三门记》和《妙严寺记》,赵孟钭?牟⑹榈摹兜ò捅?泛汀冻痫赡贡??返龋?彩亲质び谖摹5比唬?灿行┍??榉ú⒚挥型怀龅拇丛煨裕??淖帜谌萑闯渎?钋椋???蝗嗣钦浒??纾捍??仆ゼ崾椤⑽横缱?牡摹俄浦??罚?忡谱?榈摹蹲允槭?怼罚?尼缑鞒?嫉纳蛑苡胛尼缑鳌⑿祆跚洹⒙莱K娜顺?褪?堵浠ㄊ?饭擦??椎龋?际粲谖氖び谧值睦?ぁR陨洗罅坷?に得鳎???髌返脑?葱约??匾???丛谑榉ㄒ帐跎闲纬勺约曳绺瘢??丛谑樾茨谌萆嫌胫诓煌???易詈糜行碌挠判阄恼拢??钍苋送瞥绲模?抟墒羌壬贸ぷ魇椤⒂稚贸ぷ魑摹⑹槲牟⒚赖氖榉ù笫Γ?鍪樾辞按?奈难ё髌罚?豢赡苄纬尚碌氖贝?厣?1收呷衔?馐潜臼槎缘贝?俗钪匾?钠羰尽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