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摘要: 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Visual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会议海报学术研讨会现场线上线下与会学者合影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和腾讯线上会议同步举行。本次会议是人文学院继成功举办2017年“美术史在


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Visual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


会议海报


学术研讨会现场


线上线下与会学者合影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和腾讯线上会议同步举行。本次会议是人文学院继成功举办2017年“美术史在中国”、2019年“明清中国与世界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之后,再一次召开的学术盛会。来自国内外艺术史、考古学、历史学和科技史界的40余位学者跨越时空隔绝,与人文学院师生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切磋学术,气氛热烈而融洽。本次会议获得了学界的好评,反映了近年来人文学院在追求新文科创新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学界的肯定。


开幕式

开幕式于10月30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作视频致辞。他表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为中国的艺术史与考古学者以及国际同行们构筑了一个广泛交往、深度交流的平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视野、新问题、新材料与新方法,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将“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相连,从多维的研究视角打破传统学科概念,有助于丰富艺术史的书写,建构新的学术研究格局,更有助于重新认识和思考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合为一体的文化生命力,由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美术史研究体系。

范迪安谈到,中央美术学院始终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从当年的美术史系到今天的人文学院,从学科的内部建设到扩展的学术文化功能,从几代优秀的教授学者筚路蓝缕到一批批有志的青年学子竭力传承,积累形成了视角丰富多元、辐射范围宽广的研究与教学格局。这些年来,人文学院坚持弘扬优秀学术传统,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的结构与内涵,增加了文化遗产、视觉文化理论等专业,加强了历史哲学的支撑,尤其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的关联性研究上有了新的拓展,这些都体现了大学文化传承的功能,为新时代艺术人文学科建设打开了新的路径。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126691413676359681[/video]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视频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说道:

最近我在几个地方讲话,开头都表态“我只说三句话”。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不想占用大家专业讨论的时间;不过里面也有我自己个人的原因,因为三句话不离本“杭”嘛,谁让我是个杭州人呢。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叫“我们曾经也阔过”。这句话听上去怎么那么像是败家子说的话呢?正因为家大业大,好像才经得起败家子的糟蹋?但无论如何,我们家曾经阔过,却是千真万确的。中央美术学院曾经于195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标志着现代美术史学科在中国的建成;64年来,美术史学科在中国前所未有地繁荣和发展,或多或少都会与央美美术史这棵大树的栽培或庇荫有关。在中国中古艺术史领域,离开央美美术史前辈王逊、金维诺、薛永年、汤池、王泷、薄松年诸先生筚路蓝缕的开拓与耕耘,其面貌是难以想象的;在座或在线上的巫鸿、罗世平、尹吉男、贺西林诸先生,都是从这棵大树上开出的花朵和结出的果实;当然,他们取得的辉煌的成就,也令母校倍感自豪、蓬荜生辉。

我要讲的第二句话,叫做“尽管我们现在也不穷,但是我们很谦卑”。我们现在是不是很“穷”,好在这次大会上有众多人文学院老师们的在场;他们的发言行不行,实际上不应该由我们,而是由在座的同行和朋友们来评判的。我想强调的是后一个意思:“谦卑”,也就是“低调”——顾名思义,“低沉的音调”,也就是贴近大地的音调——怎么听上去有点像美术考古的意思?对的,低调就是为了贴近大地,去倾听大地深处被埋没的历史文化发出的声音。正是为了听到地下祖先的声音,我们不能不保持谦卑的姿势;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听到祖先的声音,我们不能不秉持谦卑的态度,因为如果没有考古学家的探索与发掘、历史学家的文献考释、科技史家的年代鉴定——没有其他学科学者们的贡献,那些地下开出的人类文明的花朵,是不会自动送到我们这些艺术史家眼前的。哲学家巴赫金曾经说过,“自我是他者的馈赠”;或许我们可以仿造着说,“学科的特性同样是其他学科的馈赠”。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些人——艺术史家、历史学家、科技史家、考古学家们——今天之所以相聚在一起的理由;在于我们自己天生的无知和眼痴,在于我们之所能,只是为被埋没的历史文化,贡献出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感性——无论是触觉还是听觉、理性还是想象,以便于终有一天,我们能够从大地深处,真的唤醒和复活一头人类文明的大象,直到听见它行走于中原之上的跫跫足音。

我想讲的第三句话,是表示“深深的歉意”。两年来疫情的无常与反复,已使全人类都习惯了一种类似于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描绘过的那种三体人的生活。在小说中,是因为三颗太阳无规则的运行而导致三体文明百余次地毁灭与重生;在现实中,则是因为病毒无规则的肆虐而使我们的生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封闭与重启。按照原定计划,今天的这次会议本来应该于去年召开;也就是说,我们在今天重温的其实是过去失去的生活,或者不如说,我们的今天是生活于昨天的梦想之中。与此同时,突如其来的危情,又使我们迫不得已取消了线下的相聚,造成了今天,线下的央美人与线上朋友们的分离与分裂,情何以堪;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把未遂之愿投射到明日的蓝天之上,与未来做一次约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让我们相约明天,同时开始今天的精彩!

开幕式李军教授致辞


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贺西林教授主持。

开幕式贺西林教授主持


研讨会围绕中古中国“考古新发现”“视觉文化”“物质文化”“理论与方法”“思想与观念”“礼仪、制度与文化交流”六大议题展开,艺术史、历史学、考古学、科技史等研究领域的与会代表就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第一场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