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考古发现佐证东亚现代人类连续演化

摘要:   现代人类起源一直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关注的焦点。12月4日至5日,在郑州举行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上,学者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一批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忽视了中国考古新发现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现代人类“ ...


  现代人类起源一直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关注的焦点。12月4日至5日,在郑州举行的第10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上,学者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一批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忽视了中国考古新发现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认为非洲是现代人类唯一的起源地,其他地区的现代人群都是在非洲诞生的早期现代人群向外迁徙扩散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认为,有关现代人类“出自非洲说”及相关讨论,主要证据来源与论述落脚点是非洲和欧洲、西亚。中国的考古材料很少被纳入研究视野,尤其是大量的东方“早期智人”被严重忽视,带有很大的偏见和局限性。发现于中原地区的“许昌人”等早期智人化石,既有古老的特征,也有现代的特征。中国与人类起源有关的考古发现很多,而且成为一个序列,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本土支系,不存在距今10万—5万年间的人类演化空白。当然,不排除基因和文化的交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执行负责人赵清坡在会上介绍,今年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人类化石和古DNA信息,中国发现的文化证据更丰富、更连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支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现代人类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谓现代人的生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是逐渐演化出来的,不是作为一次性事件突然出现的。

  

  中原地区古人类文化发展连绵有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长期合作,先后发掘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等遗址,获得多项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确立了郑州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织机洞、老奶奶庙、赵庄、方家沟等遗址从距今5万年前后出现石器小型化、加工精致化,遗址数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一直持续到距今4万年左右。西施遗址石叶遗存出现取代了早前流行的石片工业,到距今2.4万年前后,代之而起的是船形细石叶技术,一直持续到距今1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

  这些考古新发现清楚展示出中原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的行为复杂化,特别是出现了现代人独具的象征性行为。奶奶庙等遗址布局结构有意的安排、优质石料远距离的运输,以及石器生产技术的进步等,都是很明确的证据。新郑赵庄遗址发现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摆放巨大象头的遗迹,更为引人注目。这一反映非功利性复杂活动的遗迹,无论是出于对巨兽的恐惧或崇拜,还是对狩猎丰收的祈求,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意义。尤为重要的是,郑州地区典型石片石器组合将华北到中原以南地区同类发现连为一体,清楚地展示出中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认为,这些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原远古时期的悠久文化,用考古文化的证据佐证了东亚人类连续演化的观点。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张体义


延伸:

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3.2万年前现代人头骨

发布时间: 09-2809:10山东舜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仙人洞,仙人洞,仙人洞里住神仙。”这是人们时常听到的民谣。仙人洞没有见过神仙,但中原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惊现鲁山仙人洞遗址。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在会上介绍,在河南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 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崖壁上的远古“豪宅”

仙人洞遗址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石门沟组,海拔576米,处于陡峭崖壁上,分大小两个洞,分别命名为仙人洞1号,仙人洞2号。仙人洞1号长9米,宽3米,高3.9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地层堆积厚约2.58米,共分8层;仙人洞2号长约20米,宽2米--5.2米,最高约8米。

2020年6月,考古人员在平顶山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仙人洞,并在洞内发现有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仙人洞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赵清坡说,考古人员在平顶山地区发现40多处洞穴,其中10处洞穴有人类活动痕迹。与周边发现的40多个洞穴相比,仙人洞在当时算一个‘豪宅’了,基本上能住10个人左右。

记者通过检索发现,古人类遗址多与洞有关,叫“仙人洞”的也不在少数。赵清坡解释说,早期人类在洞穴安身是古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之一,不仅避雨挡风,还可防野兽攻击。而且洞穴附近必须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方便取用的水源。

仙人洞1号堆积丰富,共分8层,遗物多出自第1、2、5文化层。出土数十件人类牙齿、头骨断块及大量动物化石、石制品,目前可鉴定动物化石标本287件,包括16科22种:普氏原羚、普通马、山羊、棕熊、梅花鹿、马鹿、豪猪、野猪、狼、獐、麝、猕猴及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距今约3万—4万年。此外,洞内还发现石制品14件,包括石片、刮削器和断块,属中国北方传统石片工业范畴。

土要过筛石要量

仙人洞遗址位于山区的悬崖峭壁上,考古工作进行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精细。

考古工作者采用文化层内划分操作层的方式,按照5厘米一个水平层,逐层向下发掘。对出土的每一件化石和石制品进行登记、拍照,详细记录三维坐标及倾角和走向等;发掘出的土全部过筛,并运至山下,集中进行浮选。发掘结束后,在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及孢粉分析、磁化率、粒度、土壤微形态等所需的土样,为综合研究留取资料。

赵清坡介绍说,河南鲁山仙人洞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该洞穴保留珍贵的原生堆积,其中至少3层出土人类遗存。该遗址的重大发现是在上部地层出土人类头骨化石和牙齿。

通过铀系测年法测定,仙人洞遗址出土的其中2件人头骨断块最小年代分别为距今3.2万、1.2万年。经古人类学家鉴定,距今3.2万年头骨断块为人额骨,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及相关材料对于研究中国——东亚早期现代人群的演化过程和特点,分析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连续发展和当时人类的文化特点、适应生存方式和古环境背景,解决有关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相关争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信息。

仙人洞头骨化石填补空白

在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中,栾川孙家洞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这次在鲁山仙人洞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和‘栾川人’、“许昌人”有什么区别呢?

赵清坡分析说,栾川孙家洞遗址距今约40万年,发现6颗古人类牙齿。这是河南省境内首次在洞穴中发现的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与北京人属同一时期。孙家洞遗址中发现的中更新世猿人化石,填补了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

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发现至少5个许昌人个体,年代为距今10.5—12.5万年,处于现代人起源的关键阶段。许昌人头骨的混合性特性,尤其是镶嵌性头骨形态特征,反映东亚更新世人类演化特点既具有一般性的趋势,同时还呈现一定程度的地区连续性和人群间交流。为探讨东亚地区晚更新世早期人类的演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研究材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鲁山仙人洞遗址早期现代人头骨化石发现的重要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介绍,距今3—5万年是现代人扩散及行为出现、发展的关键阶段,但这一阶段发现古人类化石的遗址极少。以往研究表明,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从文化上证明了中国旧石器文化连续发展,但缺乏最为直接的人类化石证据。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对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刘海旺说,鲁山仙人洞遗址非常重要,今后将对遗址进行继续发掘,并采取头骨化石的形态和古DNA、古蛋白研究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并适时启动编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高星认为,洞穴遗址具有格外的价值,洞穴可以遮风避雨,它是远古人类的家园,洞穴遗址中可以保留人类生产生活非常集中的完整信息。他说,仙人洞遗址难能可贵是原生堆积,保留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丰富信息。丰富的遗存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这个区域的文化序列和发展变化。对其中发现的人类化石非常重要,期待从DNA上、谷蛋白上能够破译他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和灵井人、山顶洞人等进行比对,了解他们之间以及与现代人之间的关系。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