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交流报告会 会议纪要(二)

摘要: 现将第二场与会者介绍与观点分享如下,以飨读者:吐谷浑伏俟城的调查与收获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卫鹏先生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在2018年8-9月和2020年7-9月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伏俟城进行的两次钻探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外城北墙和城门首次被发现,使得伏俟城内、外城重城结构的布局清晰而完整。内城位于外城南部 ...


现将第二场与会者介绍与观点分享如下,以飨读者:


吐谷浑伏俟城的调查与收获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卫鹏先生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在2018年8-9月和2020年7-9月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伏俟城进行的两次钻探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外城北墙和城门首次被发现,使得伏俟城内、外城重城结构的布局清晰而完整。内城位于外城南部,规模较小而城墙高大,东向开一门。外城规模宏大,南北较长,东面有两道城墙,两道城墙均开有城门,城墙外有壕沟。而且在伏俟城内、外城和外围遗迹点采集到大量瓦片和陶片,种类多样,纹饰丰富,有的瓦片上还有文字,陶器上大量装饰绳纹和折线纹。初步推断外城外的遗迹同伏俟城内城及外城南墙属于同一时期,为北朝至隋和初唐时期,标本碳十四测年也印证了这一看法。钻探调查成果丰硕,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吐谷浑的国家形态、都城建制、物质文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为伏俟城的保护、规划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证据和实物资料,也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申遗工作确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撑点。

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考古新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利群老师介绍了近年邺城遗址的发掘概况。目前确认了宫城内的宫院格局,新发现了一批规模宏伟的宫室建筑,还出土了大量高级别的建筑材料和宫廷用具。外围布局正在探寻中。


邺南城宫城区的发掘确认了宫城内部位于轴线上可围合的宫院,为探索宫城范围、平面布局和宫院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深化了对邺南城宫城区结构与格局的认识。新发现了一批规模宏伟的宫室建筑全面揭露了位于宫城中轴线北部以206号大殿为中心的建筑组群,确认了该建筑单元的平面构成和基础结构,对了解北朝晚期大型宫殿建筑群的建设理念、结构布局和建造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遗址内出土了大量高级别的建筑材料和宫廷用具,丰富了对北朝晚期建筑、雕刻、陶瓷等工艺技术的认识。此外,宫城区范围内发现了大量汉晋时代的墓葬、窑址,为了解这一区域的历史沿革以及探讨邺北城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提供了重要线索。

越城的考古发现与认识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陈大海老师首先介绍了越城的地理地貌与历史沿革。而后对越城的考古发现进行介绍。越城遗址发现墙基、环壕、道路、水井等遗迹。其中环壕的年代可早到商周之际,晚到六朝时期;路面上布满车辙,路沟内出土了大量青瓷、砖瓦等遗物。推断道路最终建设于南朝梁代,废弃于南朝陈末期,局部沿用至唐代晚期。


越城是南京建城史和建都史上十分重要的地点,是解决城市史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特别是为建康城的城市中轴线、篱门与外郭城、南郊长干里布局、淮水南交通路线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越城遗址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南京在吴越史的地位。同时,遗址的层叠也说明了南京连绵不绝的发展经历,是中华文明发展不断特质的反映。

镇江铁瓮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镇江市博物馆的王书敏先生做了《镇江铁瓮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报告。


他从铁瓮城的地理位置、历年主要考古工作情况、西城门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初步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铁瓮城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的前峰(南峰),俗称土山,南北长约480、东西宽约250-3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南京大学考古专业与镇江考古工作者合作,开始对铁瓮城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在北垣发现了六朝时期夯土。1992年在西垣中段发现六朝夯土面和包砖墙遗迹。1995年在东垣中部偏北处发现六朝时期夯土城垣和外侧包砖。2004至2006年在南垣发现六朝时期包砖墙、夯土、南门门墩包砖墙和道路等遗迹。至此基本掌握了铁瓮城的四至范围,了解了其时代和历年修缮、沿革以及城垣的修筑特点。


2018、2020和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镇江博物馆对铁瓮城西城门附近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确认了西城门门墩的范围和不同时代的修筑情况。


最后,王书敏先生对铁瓮城的始筑年代、名称变化、筑城特点进行研究,认为铁瓮城的始筑年代为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筑城者为孙河。其历史上分别有“京”或“京城”、“北京”、“铁瓮城”等名称。铁瓮城的最大特点是依山而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筑城工艺上,城垣及门墩的包砖墙大都采用“打钉”的方式,即以相间的竖向平砖和夯土逐层同步夯筑,使得砖和夯土融为一体。

溧阳古县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南京博物院的高伟先生分享了溧阳古县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他主要从遗址概况、发掘收获和初步认识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古县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古县街道永平小学南侧(原天目湖镇古县村),现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


2008年,溧阳市文管办将古县遗址登记为一般文物点;2018年南京博物院在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阳校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关注到附近的古县遗址;2019年南京博物院对古县村东、西两处地块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基本确认了古县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层堆积情况。2020年2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分两次对古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经过发掘,确认了城址的四至范围,清理了北城墙、东城墙的一段,发现有春秋时期窑址、六朝时期房址、水井、灰坑等遗迹。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I区西北部发现了南朝礼制建筑。该建筑平面呈内方外圆,中心为方形砖砌建筑,外围有两圈同心圆,形制特殊。此外还在城北发现有六朝砖铺道路、院落式建筑等,出土人面纹、兽面纹瓦当、“大兴元年”铭文筒瓦、“建武元年”、“咸康四年”等铭文砖以及大量陶瓷遗物。


通过系统的考古发掘,基本确认了古县城址的存在,推测与史料记载的“永平”、“永世”县治有关。考古发现的礼制建筑位于城址西北部,可能与郊祀等礼制有关,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揭露的完整院落式建筑布局严密、规模较大、与周边道路一起构成了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发掘成果,认为整个遗址可以分为“城址区”、“礼制区”和“院落区”,反映了政治、礼制与生活的不同功能,完善了对六朝时期县治构成因素的新的认识。

六朝石头城的研究考古发现的建筑遗存及相关问题讨论


贺云翱老师首先是汇报南京石头城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根据历史文献有关记述和考古调查发掘的成果,目前已经可以确定石头城遗址的位置就在南京现今的清凉山公园、南京国防园、菠萝山和清凉门地区。石头城遗址的平面形状为北宽南窄的不规则形状,而且其位置符合临江据山的军事战略要求。通过2010至2020年的几次考古发掘,基本已经确定城垣的走向,还对城垣的营建技法进行初步研究。这对于中国都城的城墙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大面积包砖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同时,贺老师也介绍了石头城遗址的其他建筑遗迹,如城门、角楼和路面遗迹,这些建筑遗迹使学界对于石头城遗址认识更深。另外,贺老师也介绍了石头城遗址出土的遗物,大部分遗物都是以砖瓦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铭文为“石頭”的铭文砖确定了石头城遗址就是当年孙权所筑造的石头城。除了铭文砖之外,根据所出土的瓦当和花纹砖的类型学分析也确定了石头城遗址的有关年代问题。此外,贺老师根据中国、越南和韩国的人面纹瓦当做了有关类型学研究,认为人面纹瓦当明确存在一个东亚体系,而这个体系的起源及分布发展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宁波地区汉六朝时期聚落考古的新收获

许超老师先介绍余姚城区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和宁波城区的望京门地块汉代遗址最新的有关考古发现。首先是在余姚城区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发现了为舟船停靠的栈桥式码头,同时也发现了陶瓷器、建筑构件和易烂木质遗物等。同时也对码头所使用的木料进行了科技考古的分析,都是以长江以南的阔叶植物为主,如白青冈和栗木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封检、木觚和正反面墨书的木板,其内容对于该遗址的性质和东汉早中期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宁波城区的望京门地块汉代遗址主要则是以黄土台遗迹和数量众多的灰坑为主。遗物则是陶器为并做了类型学分析。许超老师把这两个遗址的考古发现与附近的其他遗址,如永丰库遗址等相结合起来来考察余姚和宁波两个城市的发展变迁并进行宁波地区的聚落考古有关研究。


(未完待续……)

文稿:李倩、谢瑞晖、赵云婷、王若萱等

排版:方亚楠

审核:黄文浩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