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出土遗物(金属器和玉器)保护修复一期项目讨论会纪要

摘要: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是近年来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玉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这批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与修复工作,经与国字山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的通力合作,目前该项工作在应急保护与复原研究、室内清理与信息提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充分总结 ...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是近年来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玉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这批文物的应急保护研究与修复工作,经与国字山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的通力合作,目前该项工作在应急保护与复原研究、室内清理与信息提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充分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密切结合的新模式,2021年12月8日下午,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出土遗物(金属器和玉器)保护修复(一期)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修复部召开。会议由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红燕和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员、国字山考古队唐锦琼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副所长施劲松、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徐良高、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刃余、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字山考古队王意乐等参加了讨论。

讨论会现场

文物修复前

文物修复后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意乐首先介绍了国字山墓葬田野考古工作的收获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希介绍国字山墓葬出土金属器和玉器研究性保护修复工作进展情况。本次工作重点为文物室内清理与复原保护、文物分析与信息提取两个方面,室内清理遵循田野发掘理念,按照不同堆积单位逐层清理,全面记录文物遗存原始形貌、叠压关系;保护修复工作基于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可再处理、可识别原则,通过除锈、整形拼对、加固纹饰来恢复文物器型。她着重指出,本次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多学科研究,文物保护、冶金考古、木质遗存分析、有机残留物分析等多方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工作,力求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研究性保护工作方法,将室内清理、分析研究与保护处理有机结合、贯穿始终,在延长文物寿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揭示、保护、保存文物的历史信息。保护修复过程中与国字山考古队、科技中心密切合作,接下来还将进行后续的保护处理与研究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杨巍介绍了国字山铜器表面存在錾刻、刻划两种不同的表面装饰工艺技法,根据不同器物位置和纹样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区分,并介绍了采取实验考古方式进行纹饰复原研究的进展。

  汇报完毕后,与会专家对应急保护和修复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超出预期,与会专家还对国字山文物修复过程中的多学科充分合作的理念的具体做法予以高度肯定,希望以国字山出土遗物的修复为契机,系统总结相关经验,构建起新的工作模式。

  施劲松研究员对国字山考古田野工作及保护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期望从本次国字山工作总结经验,在未来的考古工作中强化课题意识,将田野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力量进一步整合,加强协作。

  王刃余副研究员强调了文物保护工作前置的重要性,建议针对田野出土文物建立应急抢救保护机制,加强各部门的相互配合。

  徐良高研究员指出在本次保护修复过程中,传统修复技术得到传承发扬,建议对本次保护工作中与田野互通互动、强调研究性保护、重视信息提取研究的工作方法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工作模式,在未来进行推广。

  陈星灿研究员对墓葬出土金属器和玉器保护修复一期工作给出了高度评价,是田野与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期望从考古发掘、室内清理、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形成一整套良性推进的规范化机制,在未来其他遗址的工作做出更好的成绩。

  本次国字山江西省樟树市国字山墓葬出土金属器和玉器 (一期)保护修复项目研讨会,与会各方对考古出土文物应急保护修复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对本次工作中形成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力求探索出一整套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科学研究的紧密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执笔:黄 希 杨 巍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