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第二届“对话与合作:中俄黑龙江流域考古论坛”成功召开

摘要:   12月27日,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俄黑龙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对话与合作·中俄黑龙江流域考古论坛”顺利召开,来自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博物馆、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穆尔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 ...

  12月27日,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俄黑龙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对话与合作·中俄黑龙江流域考古论坛”顺利召开,来自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博物馆、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穆尔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所等单位40多位专家学者及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上,先后有4名中国学者、4名俄罗斯学者发言,分享了近年来中俄两国黑龙江流域考古的新发现及其相关研究成果。

会议合影

  中国学者主要立足于国内考古资料,发表了关于黑龙江流域的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李有骞介绍了黑龙江省饶河小南山遗址的考古新发现,重点展示了近年来小南山第一期和第二期遗存的新发现。第一期文化遗存以大量的石制品为主,还有少量的陶片,2020年发掘时发现2座房址和一些火塘遗迹,第一期文化年代上限可能在距今17000年左右。第二期遗存以墓葬为主,发现40余座单体石堆墓葬,他着重介绍了该时期墓葬中玉器的出土情况。小南山遗址对认识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以及东亚地区玉器的起源和传播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琳对黑龙江省抚远亮子油库遗址2016至2018年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亮子油库遗址可分为八期,第一至五期为新石器时代遗存,第六至八期为铁器时代遗存。其中最早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俄罗斯境内的奥西波夫卡文化相似,年代为距今11200年左右。除新石器时期的房址外,她还重点介绍了首次发现的2座蜿蜒河类型的墓葬。遗址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和动物遗存,作为三江平原东部一处新石器时代至辽金的多时期遗址,亮子油库遗址对建立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了解黑龙江流域古代居民生业经济十分重要。

  赵永军介绍了金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新进展,详细讲述了自2013年以来历年的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情况。他先后概述了金上京的外城的城垣、外城门址、皇城西部建筑址、皇城东部建筑址、皇城外大街道路系统的考古发掘以及皇城至南城区域的系统勘探情况,对金上京城址皇城的建筑布局、特征、范围、城址始建年代和营建过程提出了新的认识。金上京遗址地处我国东北腹地,是我国古代兼具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特征的一处重要的大型遗址。作为分布于中国最北端的一座古代都城,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好的都城遗址之一,金上京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王长明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北山洞遗址2016年发掘收获》题,主要介绍了北山洞遗址2016年的发掘工作情况。北山洞遗址可分为六期,第一期文化遗存年代为距今14000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第二至五期文化遗存为新石器时代,第六期文化遗存为东汉时期。其中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含有较多的石叶工艺因素,与大兴安岭地区以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存在较多共性。第五期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陶罐的造型及纹饰特点鲜明,文化面貌有别于周邻地区同时期已知的任何考古学文化,可能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俄罗斯学者则分享了俄罗斯阿穆尔州境内的考古新发现及研究成果。М.А.米罗诺夫主要讲述了2020年阿穆尔州新石器时代文化新彼得罗夫卡文化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他首先回顾了新彼得罗夫卡3号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然后介绍了该遗址2020年的发掘工作和研究进展,通过新的测年炭样,提出新彼得罗夫斯克3号遗址的年代应为距今9000至9500年。2020年发掘出土的石器和陶器属于新彼得罗夫卡文化的典型代表,除了介绍相关遗物外,他还对石器的使用痕迹、组合、石料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С.В.·科瓦连科以《2010-2021年阿穆尔地区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新发现的考古学研究》为题,介绍了近十年来阿穆尔河上游的阿穆尔州中部地区的考古调查、发掘以及研究情况,对2020年新发现的3座遗址的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情况进行了概述,其中米哈依洛夫卡12号和13号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奥西诺湖文化的遗址,米哈依洛夫卡1号聚落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奥西诺湖文化延续至早期铁器时代的乌里利斯卡文化。这些新发现既为学界提供了新资料,也扩大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奥西诺湖文化和早期铁器时代乌里利斯卡文化在阿穆尔西部地区的分布范围。

  Д.П.沃尔科夫主要介绍了2021年阿穆尔地区“达斡尔类型”城址的相关考古学研究。目前为止,在阿穆尔州境内共发现37座“达斡尔类型”城址,均位于俄罗斯境内阿穆尔河和结雅河沿岸。通过对遗址位置分布的分析,沃尔科夫对“达斡尔类型”遗址的功能提出了四种假设:17世纪达斡尔王公的驻地城址;19世纪风格独特的庄园—农场;阿穆尔河岸的岗哨;中世纪晚期居民墓葬相关的墓葬综合体遗迹。Д.П.沃尔科夫还详细讲述了谢尔盖耶夫卡4号城址的外部结构和第二座城址的发掘情况。根据遗址已发掘的区域,他还对城址地面部分的营建方式进行了复原。

  Е.И.克柳琴科以《VR视野下的“阿穆尔岩画”——普及岩画艺术古迹的方法》题,主要介绍了阿穆尔地区岩刻虚拟观光项目的建立、实施以及该项目对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她认为远东地区岩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主要与本地化有关。阿穆尔州有岩画的岩石和伴随着岩画的祭坛的位置是古老的圣地,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与该地区和邻近领土的古代人口的历史密不可分。创建阿穆尔地区岩刻虚拟观光项目的目的,是普及阿穆尔州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遗址,提高公众保护考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Е.И.克柳琴科通过数字化和虚拟仿真技术,利用VR头盔设备,使人们重新审视独特的阿穆尔州西部地区岩石艺术遗迹。

  在讨论环节,中俄学者就未来如何加强中俄合作,共同推进黑龙江流域考古研究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全球疫情情势下,中俄双方应该聚焦黑龙江流域考古重要学术议题,扩大对话范围,创新交流方式,拓展交流平台,加大双方交流密度。

  最后,黑龙江大学渤海研究院宋玉彬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他首先提出,客观阐释黑龙江流域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是两国学者共同的学术理想和责任担当,需要不断拓宽两国学术界合作研究的合理契机。此次会议将引领中俄学者开辟全新的合作空间、全新的研究领域。接着,他鼓励有志于从事黑龙江流域考古学文化学术研究的同学,努力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国际性课题研究的复合型专业学者。

  自2013年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联系以来,八年间,协同黑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院及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机构,共同组织了一系列中俄考古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括6次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5次中俄学术会议,合作出版了首部也是目前学界唯一的中俄联合考古发掘报告。本次论坛是中俄共同举办的第五次会议,正处于中俄黑龙江流域考古合作交流的关键点上,其重要意义在于延续了以往的中俄交流,创新了中俄交流沟通方式,为未来中俄考古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作者:杨琳 王乐文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