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疫情背景下田野考古考察课的新尝试——楚湾考古云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整个世界的运行节奏,大到国际政治与经济,小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不受其冲击,改变了原有的轨迹。高校教学培养方式也深受疫情影响,在线教学、云课堂成为这两年的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考古学因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性,教学与实践形式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往,配合教学进度,各高校考古专业会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整个世界的运行节奏,大到国际政治与经济,小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不受其冲击,改变了原有的轨迹。高校教学培养方式也深受疫情影响,在线教学、云课堂成为这两年的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考古学因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性,教学与实践形式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往,配合教学进度,各高校考古专业会在大一大二适当安排教学参观实习,通常选择重要的考古遗址进行参观,观摩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考古学的感性认识,牢固专业思想。现场直面古人的遗迹遗物,让学生对考古工作有切身感受,对于其随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要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有效措施,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此起彼伏的少量疫情,还是使得针对低年级的考古教学参观难以正常开展。
2021年4月-12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在河南省荥阳市楚湾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半年来取得了不少收获。结合此次发掘,我们也在保证现场人员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开展了一次针对校内学生的考古云课堂——楚湾考古公开课活动,试图通过网络直播,带领考古学专业低年级同学云参观、了解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新石器考古、田野考古相关专业知识;与此同时,面向院内其他专业同学普及考古知识,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发掘正在进行中,考虑到文物安全和资料保密等方面因素,本次活动利用校内企业微信形式进行,仅针对历史学院学生进行,所有人员实名参加。
本文拟结合此次考古活动,对考古公开课直播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并谈谈几点认识。


课 前 准 备



楚湾遗址考古队在组成时就专门设有公众考古团队,由项目负责人、教师和公众考古方向研究生组成,围绕本次教学云参观的活动设定,由团队成员共同明确了活动目的:1)向学院师生汇报楚湾遗址2021年度发掘成果;2)作为大一、大二考古学专业本科生《考古学导论》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课程教学参观的内容;3)向本院非考古学专业学生普及考古学知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4)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主动性发掘项目,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也是以往的专家组验收要求的指标之一。此外,2021年正值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楚湾遗址的主体堆积为仰韶文化中晚期,本次活动也是献礼百年考古的具体举措。
在这样的活动目标下,公众考古团队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了活动流程和主要内容,并在两次预演后敲定了细节,决定采用转播现场画面和演示ppt文稿相结合的直播形式。根据活动项目安排,确定了人员组成,包括:刘云飞负责当天直播摄像,徐小亚负责实时记录反馈意见,袁博、韩洲怡和吴梓煊负责讲解重点遗迹遗物,江祎旸负责主持,考古领队王涛老师负责答疑解惑。
在置办直播设备的同时,我们还专门设计了宣传海报,并集体提前清理遗迹现场。
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需求,确保活动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我们还提前针对相关内容在课前课后分别设计了调研问卷。课前调研问卷目的在于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以及想法,包括是否去过发掘现场,对于考古现场的期待,想了解的内容,想提出的问题等等。课后调研问卷主要针对于同学们观看直播以后的感想以及他们了解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图1 观看考古公开课学生专业占比


图2 同学们见过发掘现场情况统计

活动预告一经发出,便受到了同学们广泛的期待,课前发出的调研问卷共回收了79份。从问卷来看,去过发掘现场的同学仅占三分之一。没有去过发掘现场的同学们普遍认为考古工地是较为神秘且分工明确的,并且表示想通过本次考古公开课看到真正的田野发掘过程和研究过程。(图1、图2、图3)

图3 同学们心中的发掘现场词云统计图场情况


关于楚湾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同学们最想知道的有四点:一是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二是发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三是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生活条件,四是楚湾遗址的工作意义和对于已发掘遗迹的保护措施。针对这样的反馈,我们在课前紧急调整完善了课程方案,以便做到针对性教学。

课 程 实 施



结合遗址现场天气状况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把公开课放在11月13日下午,当天共有200多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同学在线观看了此次直播。除考古学专业学生外,许多非考古专业,特别是历史师范生也积极参与。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根据课前设计,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如对大一大二的考古学学生主要介绍了田野考古学基础知识,具体包括考古地层学,地层堆积状况和重点遗迹发掘等专业知识,以期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田野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相关内容。

针对历史师范及其他专业学生,我们则重点放在了考古发掘中所用到的工具,楚湾考古队的组成,楚湾遗址的基本情况,并且将这些内容简单易懂的进行表达,以确保他们逐步了解考古发掘的基本内容。

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同学们在直播中的实时反馈,在讲解内容上进行了及时调整,以满足同学们不同的需求,努力做到详略得当。我们还为大家现场演示了刮面、找边、墓葬的清理、绘图等发掘记录方法,用现场实践给予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认识。在队员们的热情带动下,同学们热情响应,积极参与互动,提出了有关遗址发掘、实地保护、葬具形制、器物类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图4 同学们学习到的考古学相关知识统计

课程结束后,我们又根据直播情况,对设计好的课后调研问卷进行调整和补充后,及时向同学们发放,回收28份有效调研问卷。从反馈来看,同学们表示对本次活动非常满意。大一大二的考古学学生表示对考古发掘的步骤更加明了,对地层学和打破关系以及遗迹的发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历史师范类及其他专业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直播课清晰的了解到考古学知识,知道了怎么区分地层,了解到一些考古专业的名词,也颠覆了原本想象中的“勘察,画图,发掘”流程,发现考古发掘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所有同学都认为此次直播形式的考古公开课是值得提倡的,并且表示以后有类似课程也愿意继续参与。(图4)

总结与思考



经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尤其是问卷调研后,我们也有不少收获与认识。

首先,本次考古公开课是对学校考古教育形式的补充,形式新颖。相较于平常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的模式而言,发掘现场云课堂的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让考古学低年级的同学们提前直面考古发掘现场,结合课堂知识让同学们对考古发掘有新的感受,让其他专业的同学在通识课之外更直观的了解考古学基础知识。

其次,当下全球范围内,疫情的持续传播与变异势必导致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教学过程隔着屏幕,更应该丰富在线教学、云课堂的教学内容,尤其应该注重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楚湾考古公开课的一大特质就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同学们即时反馈的意见情况做出调整,在环节设置上可以进行删减或扩展,灵活多变。

再次,此次直播活动的受众除考古学专业学生外,还包含本院其他专业的同学以及历史师范生。众所周知,如今的基础历史教育中,对考古学关注越来越多,随之对历史老师的知识要求也更高了,除了狭义历史学知识,也需要具备基本的考古学知识。而承担历史老师职位的,多是历史师范生,他们对于考古学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培养下一代的考古学基本素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考古公开课面向师范生开展,可以为基础教育行业考古教学的开展带来更加持续的影响。同时,也能进一步推进对师范生教育培养机制的内容扩充与建设思考。

最后,考古直播课虽然值得提倡,但也要严谨有方法地进行。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循循善诱,普及考古知识,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也要求田野工作更加精细化、规范化,使工作成果更易于通过直播形式展现。

如今正值考古百年,考古学进入黄金时代,特别是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在生活富足对文化事业有了更高追求,党中央更是赋予考古学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情况下,高校考古教育形式如何创新,如何推出更新颖、更多样、更专业、更具针对性、更合适的教育模式。是对其提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本次考古公开课实践,正是对这一时代要求做出的探索,其形式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样新路径的探索是对考古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楚湾考古队对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的有益尝试。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