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专著出版| 《江海扬帆辟丝路: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

摘要: 《江海扬帆辟丝路 :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图书信息编著: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江流域江苏区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为核心,通过梳理江 苏境内沿江主要“海丝”申遗城市的考古工作成果、相关遗迹遗物等展开研究。 基于丰 ...



《江海扬帆辟丝路 :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



图书信息

编著: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江流域江苏区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为核心,通过梳理江 苏境内沿江主要“海丝”申遗城市的考古工作成果、相关遗迹遗物等展开研究。


基于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料,本书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 遗迹进行了考古调查与研究;通过对东亚、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国外“海丝” 相关遗迹遗物的分析,将其与江苏区域“海丝”遗物、线路进行了对比研究, 梳理了以南京为核心的江苏区域独特地位的形成过程,厘清了区域内海上 丝绸之路申遗城市间的互动关系,提炼并彰显了整个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 路的价值。

长江流域江苏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 形成和成熟,体现了航海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表现了文化包容与和平交往的 理念,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独特地位的历史见证。








图书目录


前 言 001

第一章  综  述 001

第一节 长江流域地质发展及古地理演化过程 001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概况 004

第三节 江海交汇下的对外贸易 011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海丝”遗产空间构成 014   


第二章  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背景 028

第一节 地理环境 028

第二节 海岸线及入海口的变迁对港口的影响 042

第三节 航海贸易政策的变化 055


第三章  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脉络 064

第一节 史前 064

第二节 先秦 067

第三节 秦汉 068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 071

第五节 隋唐五代 074

第六节 宋元 079

第七节 明清 084


第四章  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工作成果 095

第一节 南京 095

第二节 苏州 147

第三节 镇江 173

第四节 南通 187

第五节 扬州 213

第六节 淮安 237

第七节 连云港 245

第八节 其他城市 268

第九节 文献记载的江苏境内“海丝”相关遗址 277


第五章  江苏区域“海丝”相关文物对比研究 294

第一节 贸易瓷类文物 294

第二节 金银铜制品 333

第三节 铜镜 345

第四节 玻璃制品 356

第五节 书画、碑刻类文物 368

第六节 玉器、琥珀、贝壳类及象牙制品 394

第七节 钱币 397

第八节 瓦当 406

第九节 宗教类文物 423

第十节 古代沉船及相关遗存 445

第十一节 其他相关文物 456


第六章  航线研究 479

第一节 六朝时期江苏区域的对外交往 482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海路航线 489   

第三节 元明时期的漕运路线 499   

第四节 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 503

第五节 江苏境内“海丝”经济考古 514


第七章  长江中下游(江苏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阐述 534


参考文献 550

后记 564



贺云翱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一条源远流长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是中国和亚欧非美各国、各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友谊之路、和平之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形态,它既是实证古代丝路辉煌的“活化石”,又是当今传承友好交往的“催化剂”,其中积淀着历久弥新的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相向而行、渐次开花,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文化沃土和社会根基,在增信释疑、扩大共识、促进合作、推动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路(包括绿洲丝路、草原丝路等)、海上丝路,其中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以来,伴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从我国通往东亚、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非洲大陆乃至美洲航路相继开通,不断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之一,对沿线诸多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今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共同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不仅能使沿线各国人民记取历史,珍爱友谊,还可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携手,推动沿线国家朝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向扎实前进,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创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洋大国之一,拥有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及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出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在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曾长期是闻名世界的海洋贸易强国,拥有广州、泉州、扬州、宁波、南京等贸易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映证,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发起,从东方向西方延伸,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对于通行技术的要求更高。海上丝绸之路航路艰辛,沉船失事率非常高,但其一直未曾中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银器、钱币等沿着这条险路大量运销海外,极大地促进了中西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航行、贸易和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内涵。航行,是各个文明板块造船和导航等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贸易,是各个文明板块相互交流最大的动力;文化,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绵延2000多年的精神纽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家文化圈等等,多元交织,最终让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廊道。法国年鉴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过:“连接大陆的不是大海,而是航海的人。”因此,在今天,我们要以世界遗产的精神,一起关心和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共同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目前,中国在港城考古、水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有较高的价值,江苏省也为此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2013年以来,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江苏省很快就做出积极响应,制定了相对应的决策和要求,规定了各项具体任务,各地也相应出台了相关的规划与措施。作为“一带一路”的相关省份,江苏省文物系统主动围绕和服务大局,发挥资源优势,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作为提升全省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机遇。认清江苏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共赢,重视相关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展示和环境整治。在遗产点遴选和价值评估方面,也基于江苏“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的整体性研究,全面、历史、客观地评估相关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尽可能地还原古代江苏海上交通、商贸往来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真实面貌。同时,关注江苏港口、航路、造船及航海技术的研究,关注航海贸易、市舶机构及海外贸易大宗货物产地,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关注考古实证的作用。


海丝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意义重大,国家文物局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推动,要求充分发挥城市联盟的平台协调组织作用,通过全面开展“海丝”遗产的整体保护,扩大交流合作,以期用“海丝”遗产讲好中国故事。2019年5月,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在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了江苏省在“海丝”申遗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要求南京牵头开展以南京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工作。南京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都城性城市,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众多重要的“海丝”遗产,是江苏省海丝研究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加强和深化江苏省“海丝”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和阐释工作,更加系统、清晰、准确地把握“海丝”遗产的价值内涵。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江苏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江苏省发挥区位优势,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调查研究,长江中下游以南京为核心的江苏地区发现的“海丝”遗产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从多角度、深层次印证了江苏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突出地位,证明江苏历史上对海上丝绸之路线路的延伸及其内涵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苏省南部毗邻东海,北部靠近黄海,省内河网密布,流经水系众多,有长江、大运河、淮河等水系分布,具有通江达海连运的地理优势,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繁荣了几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江苏留下了众多遗迹,考古文博工作者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虽然学界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从秦汉之际才诞生的,但是在此之前,江苏地区的先民就与海洋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史前遗迹的探索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昆山的绰墩遗址和赵陵山遗址、苏州的吴县草鞋山遗址、连云港的藤花落遗址和朝阳遗址、高邮的龙虬庄遗址、常州圩墩遗址、张家港徐家湾遗址以及淮安青莲岗遗址,等等,无一不说明早在石器时代江苏的先民就学会了与海共生,依托海洋,从海洋获取生活资源,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日后得以繁盛的根源,是江苏地区在全国海上丝绸之路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历史时期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考古成果更是数不胜数。主要分为古城遗址、寺庙遗址、墓葬遗迹、古闸遗址、船厂遗址、港口遗址几大类。比如南京的明故宫遗址、奉天门遗址、大报恩寺遗址、龙江宝船厂遗址、六朝石头城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静海寺遗迹等;苏州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刘家港、浏河天妃宫、海运仓遗址、古代沉船及相关遗存;扬州的扬州城遗址、文峰塔、普哈丁墓、仙鹤寺、大明寺、广陵王刘荆墓;南通的通州古城、天后宫、青墩遗址、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等;连云港封土石室墓;镇江京口闸遗址等。还有部分遗址遗迹仅存于文献记载中,可能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无实物可考,比如无锡江阴的宋市舶务。“海丝”相关的文物包括江苏陶瓷器、金银器、铜镜、玻璃器、书画、碑刻、玉器、琥珀、贝壳、象牙制品、钱币、瓦当、沉船遗存、陶俑、玺印等。其中以长沙窑、高丽青瓷江苏本土产的贸易瓷器为重点,说明了江苏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作为贸易中转地的重要地位。航线研究也是江苏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研究成果,因为江苏拥有的重要区位优势,对外交流的海上通道一直是畅开的,从六朝至元明时期的海上航线,江苏的诸多城市一直是始发地或是中转地。其中最突出的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多次从南京出发,顺流而下出长江口到达东海之滨,开启万里远洋航行。


没有我国古代人民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就没有海上丝绸之路,没有江苏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在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可能就没有如此深远的辐射范围及影响程度。为了进一步推动江苏“海丝”申遗工作,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合作调查、研究、编纂了《江海扬帆辟丝路——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一书,参加研究的同志不辞辛苦、尽心尽力,形成本书特色:广收博引,内容翔实,体例得当,逻辑严谨,填补了江苏海丝研究领域的空白。希望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有助于对江苏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江苏“海丝”遗产的价值与内涵获得了解,从而引起大家对江苏“海丝”遗产的关注,以更好地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江苏“海丝”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2021年10月10日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