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原出土印太珠见证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西汉在征服南越国之后,汉武帝派“黄门译长”下南洋,正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尽管古代文献记载了相关贸易活动,但中原地区考古出土的能够反映海上丝绸之路早期贸易的实物证据并不多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生徐思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指导下,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乔保同老师合作,对王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西汉在征服南越国之后,汉武帝派黄门译长”下南洋,正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尽管古代文献记载了相关贸易活动,但中原地区考古出土的能够反映海上丝绸之路早期贸易的实物证据并不多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生徐思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指导下,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乔保同老师合作,对王莽新政至东汉时期河南南阳出土的21颗玻璃珠(图1)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其为中原发现的最早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反映了20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文章于21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科技考古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1 南阳出土的汉代印太珠(图中比例尺均为1mm

印度-太平洋珠(以下简称印太珠)作为一种典型的贸易珠,自公元前4世纪开始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海域上流行。这类玻璃珠由拉制法制成,直径通常小于6mm,珠体颜色单一。本研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拉曼光谱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玻璃类型、呈色机制、来源以及潜在的贸易路线。


出土玻璃珠均属于钾玻璃,其中浅蓝色、深蓝色和黄色玻璃珠属于m-K-Al亚型,应原产于东南亚或中国南方;红色玻璃珠为m-K-Ca-Al亚型,其化学成分与印度Arikamedu遗址和泰国Phu Khao Thong遗址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玻璃的红色、黄色、浅蓝色和深蓝色色调分别是由金属铜颗粒、铅锡黄II型颜料、铜离子(Cu2+)、钴(Co2+)和锰 (Mn3+) 离子导致(图2)。研究结果还表明,汉代先民可能掌握了印太珠的制作工艺。


2 红色珠的Vis-NIR光谱(a)和一阶导数曲线(b)

浅蓝色珠Vis-NIR光谱(c)

深蓝色珠Vis-NIR光谱(d);

黄色珠的Vis-NIR光谱(e)和拉曼光谱(f)


来自海外的玻璃珠沿海上丝绸之路传至广西合浦一带,这里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内河运输的起点。印太珠在江河沿线(如益阳、长沙、永州等城市)时有发现,表明印太珠在汉代主要依靠水路运输。南阳的印太珠很可能就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两广,然后沿南流江、北流河、珠江、桂江、湘江、长江、汉水北上,最终经由白河到达南阳(图3)。鉴于印太珠的时空分布特点,说明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荣,依靠江海联运将海外商品输入到中原。


3 印度-太平洋珠分布及可能的江海联运路线


珠子虽微不可言,但背后牵扯的是自印度洋至太平洋交错繁杂的贸易网络与变幻的国际形势。尽管具体的作坊和确切的贸易路线尚不清楚,但这项研究已经证明了在国内外复杂的贸易网络中存在不同规模的交流行为。本研究填补了两汉时期日益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原地区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影响的空白。

原文链接见“阅读原文”。


延伸阅读:

公元2世纪以前印度-太平洋珠的分布与海上丝绸之路

云南句町古国出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的无损/微损分析


人文

作者 / 徐思雯

编辑 / 朱琳琳

审核 / 杨益民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