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黄文弼与丝路考古的不解之缘

摘要: 近日,“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在西北大学开展,透过那一张张、一件件写满记忆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将“西北考古第一人” 黄文弼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做了全面展示。每提起丝路考古,总绕不开黄文弼。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学者,黄文弼在1927年到1958年的30年时间里,四次赴新疆考古考察,以总行程38000余千米的考古壮举,被誉为“西 ...


近日,“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在西北大学开展,透过那一张张、一件件写满记忆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将“西北考古第一人” 黄文弼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做了全面展示。


每提起丝路考古,总绕不开黄文弼。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学者,黄文弼在1927年到1958年的30年时间里,四次赴新疆考古考察,以总行程38000余千米的考古壮举,被誉为“西北考古第一人” “新疆考古第一人”。

抗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烽烟四起之际,时任西北大学教授的黄文弼以扎根西北、融汇世界的治学信条,开启丝路考古、开辟西北考古,创立我国西北高校最早的考古、边政两大学科之一,从而走出了一条赓续中华文脉,融民族精神于大学精神的独特办学之道。

01

考古为丝路文明正名


黄文弼原名黄芬,1893年出生于湖北汉川,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与目录学的教学和研究,但一直对金石、博物馆之学有着浓厚兴趣。


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风靡,许多西方探险家和学者对神秘繁荣的东方世界产生了无限向往,自19世纪下半叶起,纷纷派遣考察队前往中国西北地区,在开启肆无忌惮的考察和发掘的同时,有意无意的强调西方文明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中国彩陶西来说” “中国对新疆只有军事政治之发展而没有文化之影响” 等臆断和谬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中国大地的考古学研究相当艰难,而西北田野的考古更是前无古人。深重的危机感和民族自尊心让黄文弼开始关注西北史地研究,并于1927年,作为“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1927年成立至1935年结束)考古方面的代表,随队开启了他的首次入疆考察。


从1927年到1958年,黄文弼在30年的时间里四次赴新疆考古考察,他在坚持科学态度的同时,通过一次次重要的新发现,客观公正地论述了东西方文化对新疆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在新疆的主导地位,用实证资料为中国文明在丝绸之路上正名。

02

以行动保护丝路文化


经过历次考察,黄文弼深感当时中国的边疆意识薄弱,并提出中国将来的国防问题不在东南、而在西北,西北的国防问题就是民族问题及文化问题,要保卫大西北首先就要注重西北文化。

作为周秦汉唐古都、丝绸之路起点的古城西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黄文弼留下了深刻印象。1935年,他在主持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时指出,设立办事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全中国西北一带之古迹古物”,并在上任伊始就着手修缮西安碑林,使得整修之后的碑林基本奠定了今天西安碑林的规模。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文脉,国民政府有计划的将平津和沿海一带的大学西迁内地。1937年,西迁西安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等组建为西安临时大学,黄文弼是西安临时大学历史系最早的教师之一。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又拆分为国立西北大学等。在此期间,黄文弼先后在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边政系任教授。

1938年,黄文弼加入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委员会。时值抗战军兴、国家兴亡的关头,为了从张骞这样的民族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黄文弼带领学生参加对城固博望侯张骞墓的调查、发掘、修缮与祭扫,用张骞开拓西域的“凿空”精神激励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

2014年,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址点的构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张骞墓所涵养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自此,西北大学考古学科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80余年间,几代西大考古人围绕丝绸之路进行了大量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外交史、文化交流史和丝绸之路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03

开创丝路考古新局面


丝绸之路沿线古代文明具有复杂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要做好丝绸之路考古,通过研究丝绸之路沿线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重建古代交通路网,探讨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互相交流的内容、形式、深度与广度,就必须深谙与之相关的众多人文、自然学科知识。


作为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黄文弼在西大期间,除了从事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美术史、蒙元史、西北边疆史等教学之外,尤其重视考古实践训练,他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即将“文献史籍、考古新材料和实地考察三者结合起来”。

“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华民国,边疆地区就占去了三分之二。” 根据历次西北考察的经历,黄文弼深刻认识到边疆的重要意义,为了将自己对丝路考古的认识贡献于中国的边政教育,黄文弼在任教西大期间,积极响应西大 “ 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 ” 的办学理念,开创设立了西北大学边政学科。

边政系的学生除了学习理论课程外,每年6月前后还会安排前往西北甘、青、新等实习,对考古、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进行综合考察,以求学以致用,为当时的支援边疆建设工作和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文弼在西北大学任教10年也是其学术生涯的黄金阶段,他在民国时期的著述约有半数完成在此时。他以 “ 融合东西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为主旨 ” 开创了我国西北考古和边政研究的新局面,将 “ 公诚勤朴 ” 的信念写进了西大基因。在黄文弼、武伯纶等学者的推动下,西北大学历史系相继成立了西北文物研究室、考古学会、考古班,开展西北地区古迹考察活动,开设考古课程并聘请中国科学院专家进行讲授,考古教学活动趋于系统化。

参考资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 《黄文弼与丝绸之路》以及载于其中的两篇文章:
1.西北大学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科学史高等研究院 姚远《黄文弼的教育活动与贡献》
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任萌《黄文弼与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

文字 | 赵建兰
编辑 | 卜丁
审核 | 屹夫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黄文弼

最新评论


关键词:黄文弼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