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香港瑰宝——玉牙璋

摘要:   在香港英国殖民地时代即将告终的岁月,不知是否天意的安排,南丫岛商代玉牙璋在1990年的发现,偶合了最适当时机,乃最理想的田野工作背景。在中国历代传统中,古代玉礼器重见天日,被视为是天降祥瑞。香港从来不是文化沙漠,大湾玉牙璋就是本地古代文明的绿洲。南丫岛大湾六号墓出土软玉牙璋、串饰  香港考古 地不爱宝  新资料的发现,预示新学问 ...

  在香港英国殖民地时代即将告终的岁月,不知是否天意的安排,南丫岛商代玉牙璋在1990年的发现,偶合了最适当时机,乃最理想的田野工作背景。在中国历代传统中,古代玉礼器重见天日,被视为是天降祥瑞。香港从来不是文化沙漠,大湾玉牙璋就是本地古代文明的绿洲。

南丫岛大湾六号墓出土软玉牙璋、串饰

  香港考古 地不爱宝

  新资料的发现,预示新学问的诞生。考古学家眼中,香港出土文物如遍地黄金,地不爱宝。从世界考古看香港蕞尔之地,却拥有大量古代沙丘遗址,保存状况良好,出土历代文物丰富多彩。香港玉牙璋故事,是本地古文化考古之旅。1990年香港南丫岛考古发现约3000多年前大量玉器,包括被称为国宝/港宝玉牙璋。

  牙璋为何物

  圭璋是先秦最高级的玉礼器。牙璋之名早见于《周礼》,但一直不知为何物。清末吴大澄《古玉图考》把带柄端刃有扉牙刀形古玉,命名牙璋。但吴氏牙璋并不等同《周礼》的牙璋。现代考古学采用吴氏牙璋命名。近代考古发现,牙璋是远古的玉礼器,出现于约距今4500-3000年前。早期牙璋用作祭祀山川。近年有研究通过对牙璋顕微观察,见刃口使用痕显著,推测可能是武器。3700年前,中原牙璋转化为宫庭礼仪重器和王权象征。近年,学者指出牙璋可能是夏王朝核心的玉礼器。

  南丫岛牙璋重见天日

  20世纪初期,南丫岛是香港考古的乐园。1930年代初,南丫岛大湾遗址出土了大量古代遗物,成为香港在国际上最著名的遗址。我们获得北山堂利荣森先生慷慨捐助,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从1990 年 11 月 至 12 月 20 日在大湾,分I至IV区对300多平方米范围进行发掘。

  大湾发掘初期,在沙堤西侧高地发掘探方均空手而归。一直到12月3日,幸运之神才无声而至。当天下午约4时,IV区H15探方范围内以手铲刮削工作过程中,一件璧形玉饰渐露头角,而其周边似乎还迭压着一堆物品。大家有预感,可能有重要的发现。因时近黄昏夕阳西下,理不应仓猝进行发掘,然而贵重文物在野外保安难以安心。经集体讨论,工地从没有外人参予,不动声色原地掩埋,也是安全的处理。那天晚上我尤其兴奋地回到山上石屋,屋顶失修露出一个大洞,卧在床上仰观明月,淸风徐来,一夜难眠。这些文物在大湾已安睡过数千岁月,在沙丘何妨多躺一个晚上。

  4日天刚亮,我们急不及待到了现场,托赖平安无事。此墓坑编号为M6,由我负责录像拍摄及辨别墓坑的范围。冯永驱先生用竹枝进行精细发掘(图一)。M6墓坑长方形,长 2.02米、宽 0.9 米,出土的串饰、牙璋共 19 件,均集中于墓坑西南偏中。M6人骨无法确认,按串饰及牙璋位置推测,人头骨向西,玉石饰可能放置在墓主的胸前。最后遗址共清理出10处先秦墓葬,出土丰富多彩的商代玉器。

图一 广州考古学者冯永驱发掘大湾六号墓玉器

  港宝/国宝玉牙璋

  大湾牙璋12月5日甫一出土,即备受关注。同年12月7日,我们敬爱的利荣森先生,饶宗颐、杨伯达、王人聪等教授,一同急不及待赶到大湾现场。杨伯达先生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又是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他在工地观察后断言,大湾牙璋堪称港宝/国宝级别的文物。12月9日,时在香港出差的中国国家文物局张德勤局长、文物处李季处长也闻风而至。在考察大湾工地后,张局长表扬香港中文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合作发掘的成果,主张今后考古应积极走出大陆,贡献世界。李季先生检查田野工作后,分析了六瑞与大湾出土圭璋(戈与牙璋)等玉器的关系。此后,继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先生,在1999及2009年两次发言认同香港牙璋为港宝,指出牙璋从学术上印证香港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牙璋也被香港文化界称为港宝」。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庆,由国家文物局在香港艺术馆举办中国文物精华《国宝》展,大湾牙璋串饰玉器,以国宝的姿态首次公开亮相(图三)。

图三 大湾透闪石软玉牙璋

  国际视野下的香港牙璋

  大湾牙璋出土后,于国内外学术魅力从未间断。1992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教授发表《论香港大湾新出牙璋及有关问题》,指大湾牙璋时代与二里头及二里岗文化相当。1992 年 12 月,笔者与饶宗颐教授出席越南河内由法、越合办的「越民族文化国际学术会议」。饶教授在大会首场以法语演讲牙璋历史及香港牙璋的新发现。其后笔者补充发言。席间饶教授诗兴大发,赋诗:「新知旧雨四方来,揽辔名邦惬老怀??圭璋缟纻欣同讨,咫尺关河意自谐」,其中「圭璋」即是专指牙璋的玉器。

  饶公的盛情,引发越南考古学院何文瑨院长积极回响。1994年中文大学召开「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会议」,何院长莅临香港介绍越南牙璋的发现,讲述商代中越文化的交流。这是学术界过去闻所未闻的新发现。在何教授支持下,1996及2003年间笔者与越南考古学院合作,发掘了海防长睛及富寿XomRen遗址。前者是青铜时代越南最宏大玉作坊遗址,后者乃曾出土7件精美冯原文化牙璋的聚落。此外,1993年日本京都大学著名玉学者林巳奈夫教授访港,亲手实测大湾玉牙璋。英国牛津大学罗森夫人在她出版有关中国古玉的巨著中,也论述大湾牙璋并引用了牙璋分布图。

  东亚牙璋的三次扩散

  到2005年,我们才有机会对大湾牙璋展开深入的对比研究。是年笔者参与社科院考古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科技考古玉器技术的研究。对黄河、长江以至珠江三角洲出土牙璋, 得以直接的接触。其中合作成果有《金沙遗址玉石璋研究》(2015)及《牙璋与国家起源》专刊(2018)等。

  经过数十年研究,对东亚牙璋历史目前的判断为:(1)距今约4500年前,牙璋首先出现于山东;(2)距今约 4000 年前,牙璋第一次在黄河西向逆流扩散;(3)距今约 3700 年前,牙璋第二次由西而东反向扩散。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牙璋呈现巨大化,为国家成熟宫庭礼仪的象征;(4)夏商之交第三次牙璋大规模向南扩散,长江、珠江和越红河流域发现牙璋,意味南中国与东南亚青铜文明的发展(图四)。

图四 东亚出土牙璋的分布

  大湾牙璋来源一锤定音

  201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硏究院张希在墨依山遗址墓葬发掘出土两件牙璋,玉质形制与大湾牙璋基本一致,两侧扉牙大小不对称、玉璋本体中央被切断,再以小孔修复,代表某种特殊礼仪,可称为「古越式牙璋」。大湾玉牙璋来源于珠江三角洲,一锤定音。

  据年代学的研究,玉牙璋在商代中期从海路抵达香江。复旦大学王荣教授对墨依山8件玉器材质和结构分析,全部属于透闪石软玉。大湾M6墓牙璋可能是南丫岛首领所拥有,涉及政治权力及祭祀礼仪的象征。当时社会贵族阶层,拥有不少商代风格玉礼器,为香港迈入文明社会门坎的象征。

  【谨以拙文纪念大湾发掘者中山大学商志教授对香港考古的重大贡献】

(图文转自:“維港觀察”公众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