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尉迟迥与拉梢寺大佛

摘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文/杜斗城尉迟迥,《周书》卷 21、《北史》卷 62 皆有传。《周书》谓其先祖为“魏之别种, 号尉迟部, 因而姓焉”, 又谓:“迥少聪敏,美仪容,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 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尚(西)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太祖(宇文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 ...



尉迟迥,《周书》卷 21、《北史》卷 62 皆有传。《周书》谓其先祖为“魏之别种, 号尉迟部, 因而姓焉”, 又谓:“迥少聪敏,美仪容,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 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尚(西)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太祖(宇文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后拜大将军。”彰显尉迟迥才能的另一重要事件是其力排众议, 支持宇文泰伐蜀之议,并受命亲率大军出散关,临剑阁,取蜀地。因“诏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 益州刺史”, 又因 “平蜀之功,同霍去病冠军之义,封宁蜀公。进蜀公,爵邑万户”,至北周宣帝崩后,杨坚(隋文帝)辅政,以迥望位太高,甚猜疑之。时迥为相州总管,杨坚仍不放心,便派迥子惇赍诏书召迥入京。迥见杨坚当权, 有篡位之心,遂起兵反抗,但很快被杨坚击败,迥在邺城自杀。至唐朝武德年间,迥从孙耆福上表, 请求为其祖“昭雪”,朝议以迥忠于(北)周室,遂为其改葬。

《周书》本传未载尉迟迥曾任“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等事,但同书《明帝记》却载:“(528 年)冬十月辛酉,( 帝) 还宫, 乙丑, 遣柱国尉迟迥镇陇右。” 又载:“(559 年) 冬十月甲午, 以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秦州总管。”《北史》本传说得更为明确,谓其曾“镇陇右,武成元年,进封蜀国公,邑万户,除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都督”。由此可见,尉迟迥出镇秦陇确为史实。



惟一使人迷惘的是, 史书中除载尉迟迥 “好施爱士”之外,对其佛教信仰记载很少。然而,此缺憾却被拉梢寺大佛旁题记的发现而弥补了。

在陇山以南地区, 拉梢寺石窟是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个石窟群。其位于武山县城东北 25 公里处榆盘乡钟楼湾村的鲁班峡中。这一带原有佛教建筑十多处, 惜今多已毁没,只有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显圣池还保留有佛教造像和壁画等。



拉梢寺造像俗称大佛崖,因其在崖面造像故。其崖上造大型浮雕式一佛二菩萨,为石胎泥塑。佛通高竟达40 米,低平肉髻,髻施石绿色。面形长圆,施白色,宽眉大眼,鼻大唇厚,颈短肩宽, 躯体硕壮。着紧身通肩大衣,衣纹在胸前呈弧形,结跏趺坐于一方形仰莲座上, 双手施禅定印。佛身施朱红色,上彩绘石绿方格纹。

大佛两边侍立二菩萨。北侧菩萨戴宝冠,面半圆, 双耳垂肩, 宝缯垂于肩头, 上身着僧祇支, 饰项圈、臂钏。下着裙,披巾自双肩搭下穿肘下垂,双手捧盛开的莲花。南侧菩萨只有头部,身部残。

佛座自上至下有三层浮雕:第一层仰莲上卧狮,狮左右各三,头均向外;第二层仰莲上卧鹿,左右各四,头均向外;第三层仰莲上立象, 正中一头, 左右两侧各四头。以狮、鹿、象这种佛经和佛教造像题材中常用来代表佛和佛法的动物作佛座, 在国内其他石窟中尚不多见。佛座正中凿长方形尖拱顶浅龛, 内又塑一佛二菩萨。



千佛洞石窟又称七佛沟,距拉梢寺约 0.5 公里。其地为群山环抱, 石窟开凿在一处不规则的天然石洞的西窟上,现存窟龛共 29 个(方)。其依山势,自上而下分三层布局。虽有 20 多龛,但龛内造像完整者少见。观其遗迹,造像题材多是一佛二菩萨。只有第 16 龛(位于崖壁正中)原塑七佛,今只存一大佛头,高 1.2 米左右,低平肉髻,面方圆,长眉细眼,鼻高唇小。千佛洞石窟又称“七佛沟”,即源于此。以其七佛像的规模与所处位置来看,16 龛七佛造像应是此处占主导地位的造像。

千佛洞石窟还保留有一些壁画遗迹, 如崖上方多有结跏趺坐佛,下部有供养人像等。



水帘洞石窟隔响河沟与拉梢寺相对, 两窟相距不足 0.5 公里。此地山高沟深,林密叶茂,曲径通幽。石窟为一高 30 米、宽 50 米、深 20 余米的天然石洞,因洞顶常有水向下倾泻,故称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中现保存的主要是两壁长 17 米、高 8米的壁画一方。壁画按其内容,可分六组:

第一组为佛说法图,占整个绘画面积的 1/2。其画中部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低平肉髻,面圆耳大,细眉大眼,高鼻方唇,唇上画八字胡。着红色通肩大衣,上画石绿色方格纹,双手置于胸前。二菩萨戴宝冠,长发披肩,宝缯下垂飘扬,足着圆口鞋。佛两侧二弟子高度仅及菩萨一半,均着袈裟,立于覆莲台上。南侧弟子手持香炉。佛足两侧又各绘侍立弟子及二供养人,弟子着红色袈裟,供养人着圆领窄袖红色胡服。佛与菩萨均有头光,作桃形,内为缠枝花蔓,外周为火焰纹。佛头光顶部正中彩绘一结跏趺坐佛像,两侧各绘四飞天。飞天均高髻,袒上身,下着大裙,跣足。二菩萨头光顶部彩绘弟子及供养人,南侧三身, 北侧四身, 着袈裟或圆领窄袖胡服。

第二组位于第一组北侧,共三幅。自上而下第一幅绘一着双领下垂,结跏趺坐佛;第二幅绘一佛二菩萨;第三幅绘菩萨。

第三组位于第二组下方,绘七佛。

第四组位于第一组北侧, 自上而下第一幅绘二佛并坐;第二幅绘三菩萨,中间菩萨交脚,两侧侍立;第三幅绘菩萨数十身及弟子、供养人等,供养人着圆领窄袖胡服,均作立姿。

第五组位于第四组北侧, 自上而下第一幅绘一佛二弟子立像;第二幅在浮雕龛楣上绘结跏趺坐五佛,龛中彩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立于莲台之上。弟子着袈裟, 持莲花。下方绘供养人、牛车及宝瓶等。男供养人均着圆领窄袖胡服,女供养人着圆领窄袖上衣, 下着长裙, 形态飘逸。龛北浮雕一印度式覆钵塔,形状与拉梢寺大佛顶部崖壁上彩绘佛塔同。

第六组位于第五组北侧, 自上而下第一幅原绘立姿一佛二菩萨及供养人,现严重残缺;第二幅亦绘一佛二菩萨,佛着通肩大衣, 结跏趺坐于覆莲座上, 菩萨侍立。佛座下彩绘供养人,南侧较完整。最前一人为比丘尼,其后五身供养人,均着窄领小袖,下着裙。

显圣池石窟位于拉梢寺东南约 1 公里处, 系一平面近似半圆形的天然石洞。洞宽 54 米、深 17 米、高 20 米,窟内崖壁上原满绘壁画,现仅存南壁上的彩绘说法图及千佛等。南壁正中绘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佛结跏趺坐,二弟子及四菩萨侍立。佛像上方再绘四佛像,均着红色袈裟,结跏趺坐。胁侍菩萨旁绘三方说法图。北壁崖上残留一佛二菩萨悬塑残迹。壁画多已脱落。

上为拉梢寺石窟群现存基本情况。从现在此窟群周围保存的遗迹来看, 这里原本应是一处规模庞大的佛教圣地。只是千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保留下来的原作已不多了。但就现存情况来看,此石窟群也是陇南地区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处窟群。



在拉梢寺石窟群中, 只有大佛崖保留有明确的造像铭记。其铭记阴刻在大佛北面菩萨身旁距地面 25 米的崖壁上,楷书竖写,共 12 行,全文为:

维大周明皇帝三年(559), 岁次已卯, 二月十四日,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陇右大都督秦州□凉 ( 甘) □□武岷洮□文康十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开国公尉迟迥与比丘□□□校□州仙崖, 敬造释迦牟尼佛一区, 愿天下和平, 四海安乐,□共与天地长久, 同祚上日月俱永。

此方铭刻, 可以说是拉梢寺石窟群中最有价值的发现。其价值在于:第一,指明了此大佛像造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559, 同年改元武成), 其不仅使此铺造像的年代有了确凿证据, 而且为陇山左右及河西一带北周造像的断代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物资料。第二,提到的造像主是尉迟迥, 再次证明北周时期较大规模的造像均与政治势力有密切关系。

铭刻中对尉迟迥造像之目的讲得很清楚, 谓其造像是为了“天下和平,四海安乐,□共与天地久长,同祚上日月俱永”等。其不但祈愿佛能使天下和平安乐,皇上与日月一样永远不落,同时也在祈佛保佑自己。从其铭刻的语气观之, 也完全是一副出镇一方的封疆大吏的派头。

前文已提及, 在拉梢寺石窟中只有大佛崖造像有明确铭记,周围其他造像或壁画是否与尉迟迥有关,还无直接证据。但以其佛教艺术风格和大佛崖造像比较来看,多为北周之物。至少,可以如此认为:尉迟迥在拉梢寺的修造,可能带动了这一带的石窟开创。这里还需要提出的是,七佛沟之七佛造像,以其所处位置和规模来看,应与强大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势力有关。其是否也为尉迟迥所创,值得进一步研究。



众所周知, 北朝时期的石窟中, 七佛题材极为流行,至北周时期,更进一步。麦积山现存北周石窟共有42 个, 其中有 12 个洞窟专供七佛, 可见其流行之程度。七佛造像题材之流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佛教所谓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相继出现,释迦牟尼是继六佛之后的现在佛。前六佛是过去佛,以后还有未来佛——弥勒出现。 佛教以此来宣传其历史悠久的 “三世”存在、报应不虚等。北周时期甚嚣尘上的反佛言论的流行, 很可能促进了佛教造像题材中七佛造像的较多出现。

以拉梢寺石窟群北周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来看, 佛与菩萨的造型, 基本上改变了北魏晚期至西魏时秀骨清相、褒衣博带的特点,逐渐趋于丰满,以前清俊、飘逸的格调,逐渐过渡为庄重健美的风格。造像题材主要组合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七佛、一交脚菩萨二胁侍菩萨等,故其反映的佛教思想亦较为简单。其壁画中规模较大和内容较多的为水帘洞第一组佛说法图, 此组壁画中心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上下皆有飞天、弟子及供养人等。壁画下部有供养比丘及供养人, 男供养人多圆领窄袖胡服;女供养人圆领窄袖长裙,有些还配有牛车等物, 此皆应为北周宇文氏贵族崇佛的真实写照。



拉梢寺石窟群所处之武山县, 因其境内有武城山故名。三国时姜维从董亭越南安,邓艾拒之于武城山即为此地。北魏曾于山下置武城县。其地据渭水上游,自古以来便是东达中原,西通西域,南出洮岷的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这一带高山耸立,林木茂盛,环境清静,成为佛教徒理想的修身之地是很自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秦州总管的尉迟迥也不甘落后,加入了来此朝拜的善男信女行列之中,或许因为他的到来和修造,这里又成为北周时代陇右地区的又一个佛教圣地了。


summer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