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延伸阅读|山部能宜:禅观与石窟

摘要: 禅观,即在坐禅过程中观察某种对象的修行法,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理解中亚地区禅观方面另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石窟寺院。直到今天,在相当多的石窟中还残留着壁画,有时还能见到关于壁画内容的说明文字,这些都为我们的考察提供了有力的线索。文研院邀访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山部能宜教授,在《禅观与石窟》中,结合文献资料和克孜尔、吐峪沟、莫高窟 ...

禅观,即在坐禅过程中观察某种对象的修行法,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理解中亚地区禅观方面另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石窟寺院。直到今天,在相当多的石窟中还残留着壁画,有时还能见到关于壁画内容的说明文字,这些都为我们的考察提供了有力的线索。文研院邀访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山部能宜教授,在《禅观与石窟》中,结合文献资料和克孜尔、吐峪沟、莫高窟等石窟寺中描绘僧侣修习禅定和禅观的样子的壁画,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修行形态。可以说,中古时期的中亚地区,十分流行在禅定中观佛菩萨的“观佛”修行方式。2022年6月16日山部能宜老师在文研院作“阿赖耶识的实践背景”主题报告,特此转载《禅观与石窟》,作为本次讲座的延伸阅读,原载《宗教研究》(2012)。


禅观与石窟


文 / 山部能宜


禅观,即在坐禅过程中观察某种对象的修行法,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在禅定中观佛菩萨的“观佛”也是禅观的一种。从文献和石窟壁画两方面可以看出,过去在中亚地区,这种修行曾十分流行。因为时间的关系,以下只就现阶段所掌握的资料,就若干要点做一简述。

一、文献资料


反映当时禅观内容的文献,是被称为禅观经典的实践性说明文献。这些文献又分为具备大乘经典形式的“观经”(观佛经典)和不具备大乘经典形式的禅定解说书“禅经”。

观佛经典一般名为“观□□□经”,讲说如何通过坐禅在心中观想佛菩萨形象的方法。五世纪前期翻译、现存下来的有以下六种,通称“六观经”。


《观佛三昧海经》(T.643)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359-429)译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T.452)沮渠京声(五世纪)译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T.277)昙摩蜜多(Dharmamitra,356?-442)译

《观虚空藏菩萨经》(T.409)昙摩蜜多译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T.1161)疆良耶舍(Kālayaśas,383?-442?)译

《观无量寿经》(T.365)疆良耶舍译


这些经典在形式上和表述上多有类似性,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印度语原典却并不存在,且到底成书于何处尚有疑问(月轮 1971)。关于译者,虽然经录、僧传等有上述记载,但疑问点颇多。因为这些文献原来由汉文书写的可能性很高,到底是否有译者存在也大有疑问。所以需要留意的是上述译者并不确定。

过去,藤田宏达博士曾检讨《观无量寿经》的成立问题,认为其原型很可能是在中亚特别是吐鲁番地区成立(藤田宏达 1970)。笔者基于对《观佛三昧海经》等经典的研究,认为藤田博士的推论大体可以成立(Yamabe 1999c)

关于禅经,自安世高作为佛典的最初汉译者译出相关经典以来,大量的文献被介绍到中国。但从与上述的观佛经典的关联看,同一时期介绍到中国的以下文献引人注目。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