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天梯山石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石窟之祖”将再现艺术辉煌

摘要: 武威天梯山石窟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本网记者宋芳科张振国)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作承载着几代文保人对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的情怀与执着。6月27日,中国甘肃网记者从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获悉,天梯山石窟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为再现天梯神韵 ...

武威天梯山石窟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 张振国 )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作承载着几代文保人对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的情怀与执着。6月27日,中国甘肃网记者从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获悉,天梯山石窟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为再现天梯神韵、凉州佛光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积极筹建天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构建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中心,让中国“石窟鼻祖”再续辉煌。

武威天梯山石窟全景(现存最早的全景照片,敦煌研究院拍摄于1959年。)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南约60公里处的天梯山红砂岩崖壁上,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439年),距今约1600余年。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石窟寺营建史上“凉州模式”的起源地,被史学界尊誉为“石窟之祖”“石窟源头”。凉州模式是我国新疆以东的北方地区出现的第一种佛教石窟营建模式,同时也是这一地区佛像建造最原始、最基本的模式。

武威天梯山石窟在1959年整体搬迁时发现的北凉壁画

  天梯山石窟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对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向西影响了莫高窟和高昌地区的石窟营造,因而天梯山石窟在中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为研究北方佛教石窟和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断代标尺。

  天梯山石窟自北凉大规模开凿后,北朝至隋唐陆续都有兴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经百年沧桑之变,尤其是1927年当地发生大地震,造成窟前大部分寺院建筑和石窟损毁。到解放初期,仅存洞窟18窟。

黄羊河水库

  1958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梯山石窟前修建黄羊河水库,为了挽救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1959年11月~1960年4月由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除第13窟外其他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进行了整体搬迁,并将天梯山石窟的搬迁文物运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让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和塑像回归武威、回归天梯山一直是武威人民多年的夙愿。

  1992年,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原址原位”保护并恢复天梯山石窟。1992至2003年,天梯山石窟相继完成了大佛窟拱坝、通行隧道、一号沟护坡、大佛窟危岩加固及七尊塑像维修。

  2006年在甘肃省文物局的积极协调和省博物馆的密切配合下,经各方努力,将存放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部分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顺利运回至武威。

  路漫漫其修远兮,天梯山石窟文物的回归和保护依然长路漫漫,让天梯山石窟重现昔日辉煌已成为新时代文保工作者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壁画修复师正在对大面积残损切割壁画进行拼接修复(杨丽莎/摄影)

  近年来,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长期与敦煌研究院积极协作,先后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与局部危岩体抢救性保护项目;同时,在其他文物保机构的支持下完成了天梯山石窟赋存岩体及洞窟本体防护加固工程和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勘察测绘项目的实施。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文物研究室主任蔡建宏表示,在敦煌研究院长达8年的支持与帮助下,天梯山石窟完成了搬迁壁画彩塑的保护修复工作,累计修复壁画、塑像共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针对这批修复后的天梯山石窟文物,在武威市博物馆设立了以“天梯神韵·凉州佛光”为主题的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专题陈列展。

  2021年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联合协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天梯山石窟2幅修复壁画惊艳亮相“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这是天梯山石窟修复壁画首次“走出去”,登上“大舞台”。

修复后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彩塑

  如何给天梯山文物找个永久的家,让天梯山石窟像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一样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艺术圣地,能够更好地展示“石窟鼻祖”的艺术价值。在壁画、塑像抢救性保护的成果下,天梯山石窟计划筹建天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以战略性、全方位地促进天梯山石窟文化遗产的原生性、真实性、整体性展示,以达到对修复后的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塑像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天梯山石窟还将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中心落地建设,为整个文化产业系统提供服务,包括搬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文创产品开发等,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使这批修复后的文物“活起来”,从而更好的实现“石窟鼻祖”“凉州模式”的石窟寺文化品牌宣传,复活天梯山石窟的千年时光,再现石窟艺术辉煌华章。(本文图片由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提供)

修复后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彩塑和壁画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