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西安未央宫遗址出三万片刻字骨签 同时清理出西汉官署院落遗址,骨签字数达数十万,记载延续西汉一代

摘要: 西安未央宫遗址出三万片刻字骨签 同时清理出西汉官署院落遗址,骨签字数达数十万,记载延续西汉一代发布时间:1989-03-03 作者:记者 王兆麟新华社供本报专讯(记者王兆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自1986年春开始对西安西汉皇城未央宫内的官署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取得重大成果,出土了30000多片刻有文字的骨片——骨签。这是本世纪内继一批汉简、帛书出土 ...

西安未央宫遗址出三万片刻字骨签 同时清理出西汉官署院落遗址,骨签字数达数十万,记载延续西汉一代

发布时间:1989-03-03 作者:记者 王兆麟

新华社供本报专讯(记者王兆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自1986年春开始对西安西汉皇城未央宫内的官署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取得重大成果,出土了30000多片刻有文字的骨片——骨签。这是本世纪内继一批汉简、帛书出土后,汉代简牍、典籍、档案等考古资料的又一重大发现。是汉代经济、官制、文字等方面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考古资料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这座编号为未央宫第3号遗址的官署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宫内的前殿遗址西北880米处,清理面积为9600平方米。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筑以围墙,南北长134.7米,东西长65.5米,墙体厚达1.5—2.7米。围墙内分为东西两个院子,每院各有南北并列的房屋共4排13座,最大的室内面积21.5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0.9平方米。相当一部分房屋属于楼房,出入通道附近有门房,出土的兵器多在围墙附近、门房之旁,看来是守门卫乓所执。这些部表明这个院落的官署性质。

出土的骨签分布于房内和房屋墙体附近的地面上,均以动物骨头(主要是牛骨)制作,一般为长5.8—7.2厘米、宽2.1—3.2厘米、厚0.5厘米,背面平直,正面呈弧脊形。经初步整理,骨签有30000多片,其中完整的占一半左右。每片骨签上刻有一行字或2—4行字内容为上交物品名称、规格、纪年、各级工官和工匠的姓名等。

汉城考古队认为,这批骨签是在西汉王朝皇宫的官署中发现,属于中央级的文字档案材料,级别很高,具有权威性。骨签每片平均十多字,总计达数十万字,这是同类带文字的文物中数量、字数最多的。同时骨签的记载延续的时间很长,几乎包括西汉一个朝代,这在已出土的简牍、文书、典籍中也是罕见的。

主持这次发掘工作的副研究员刘庆柱说,涉及兵器生产及朝廷、宫室用物,过去汉代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影响了对西汉经济的研究,骨签的出土,提供了西汉经济特别是手工业和兵器生产的具体而翔实的资料。如骨签上记录了全国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上交供皇室和政府使用的手工业制品及兵器,由此可以看出各地手工业各行业(包括兵器制造)的分布,手工业的生产水平:通过骨签上记录的西汉各朝不同年代贡进的器物在数量、品种、质量上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地手工业发展状况,中央与地方、中央政府与皇室在经济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财政收入的一些情况。从史籍方面讲,骨签记录了西汉一代各地与县令同级的工官令一直到啬夫、令史的基层官员的设置情况,反映了西汉200多年间工官基层官制的发展变化。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些正好是《汉书》等史籍没有提到或讲得很简单的,从而弥补了过去史料的空白和不足。从文字方面讲,未央宫骨签以其几乎与西汉王朝相始终的绵延不断的文字完整地反映了西汉一代文字的发展、变化,对研究中国古文字和书法艺术均有重要意义。

刘庆柱同志说,由于骨签数量很大,化学处理、整理、编排、释文等一系列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它们的丰富内涵及时研究古代特别是西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价值尚有待显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