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

摘要:   考古发掘报告。一册。今人苏秉琦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是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由原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组织发掘的,作者在研究这批材料的基础上,于一九四○年先著有《陕西宝鸡斗鸡台所得瓦鬲的研究》一书初稿,发掘报告稿则是在此稿基础上编写的。前者在一九四一年交香港商务印书馆付印时,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稿件下落不明。 ...

  考古发掘报告。一册。今人苏秉琦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是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由原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组织发掘的,作者在研究这批材料的基础上,于一九四○年先著有《陕西宝鸡斗鸡台所得瓦鬲的研究》一书初稿,发掘报告稿则是在此稿基础上编写的。前者在一九四一年交香港商务印书馆付印时,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稿件下落不明。报告则是一九四八年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因前者原稿失落,为补救起见,在发掘报告中加进前稿摘要作为附录(即《瓦鬲的研究》一文)。又因当时印刷困难,将报告图版删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于一九五四年又将原制图版印刷装订为《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交图书馆收藏,未正式发行。


  报告内容分为绪论、材料、分类、形制、结论五章,加上自序和附录共七部分。有插图一百三十三幅。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报告第一章介绍了遗址的地理、历史环境及发掘经过和结果等。第二章逐墓介绍发掘经过、墓葬形制、葬式、随葬品内容及其放置情况。第三、四两章,对墓葬形制、葬式、方向及随葬品的种类、器形、制法等进行系统的分类、综合和排比。最后一章则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进行形式逻辑的归纳,对墓葬进行分期和断代。


  全部发掘的一百零五座墓中,无随葬品的二十二座,中有一部分近代墓,有随葬品的八十二座,参加分期的八十座。从参加分期的八十座墓看,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类。墓的方向又可分为南北竖穴墓、东西竖穴墓,洞室墓则有向南、向东、向西或西南四种。葬式分为仰身直肢葬和屈肢葬两种。全部随葬品共一百一十三种二千五百一十一件,按各种器物的形态差别分门别类地划分若干型、亚型和式别。这样将全部墓葬各种内容的所有特点分解成一百零五项、二百三十四目,最后以墓为单位,据各项、目的结合关系,加以归类、排比,分为三大组,十一期。


  第一组为瓦鬲墓时期。主要特征为南北竖穴墓,北首仰身葬,随葬品中的典型器物是锥脚袋足鬲、折足鬲、矮足鬲及瓦壶(罐)等。这一组又可分为早晚关系的锥足鬲时期、折足鬲早、中、晚期、矮足鬲时期。


  第二组为屈肢葬时期。主要特征为东西竖穴墓,屈肢葬,随葬品中的典型器物为铲脚袋足鬲、模制瓦釜、小铁刀等。这一组又可分为早晚关系的铲脚袋足鬲时期、模制瓦釜时期、小铁刀时期。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第三组为洞室墓时期。主要特征为洞室墓,墓向不固定,向南、向东、向西或西南者均有之,随葬品中多为瓦鼎、瓦灶、瓦壶、瓦仓、铜镜、铁刀锯及五铢钱、王莽钱等。这一组又可分为早晚关系的泥坯瓦灶时期、模制瓦灶早期、模制瓦灶晚期。


  以上三大组既是三个大的时期,又是三种文化类型。第一组为西周和早于西周的周人墓葬; 第二组为战国时期的秦人墓葬,第三组为汉代墓葬。


  该报告初次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是一次大胆创新尝试,为中国考古类型学方法论典定了基础。报告还提出先周、先秦文化问题,成为若干年中探索周文化、秦文化渊源的线索之一;同时首次对当时得到的周墓作了合理分期,并把战国时期的秦墓从周代遗存中分析出来; 还第一次对西汉墓作了分期研究。这些都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四八年刊印本。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