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从黄河到黑海:比较视野下的彩陶文明与早期文化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开幕

摘要:   2022年9月8日,“从黄河到黑海:比较视野下的彩陶文明与早期文化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在敦煌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起源的整体性研究课题组、中国历史研究院李新伟学者工作室协办。开幕式由敦煌市 ...



  202298日,“从黄河到黑海:比较视野下的彩陶文明与早期文化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在敦煌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起源的整体性研究课题组、中国历史研究院李新伟学者工作室协办。开幕式由敦煌市副市长向国强主持。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研究员先后致辞并对各位学者的到来和会议的召开表示欢迎和祝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敦煌会务组供图

  

敦煌市副市长向国强主持会议


  仰韶文化、彩陶研究历经百年,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重大考古发现不断问世,西安半坡、甘肃大地湾、马家窑等遗址,拓展了人们对彩陶文明的认知与想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谱写了中西文明融通互鉴的华彩乐章。2019819日,总书记视察敦煌时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千百年间,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和中西交流的地理枢纽,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在敦煌这片土地上交汇,保存下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古迹遗存,特别是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学研究长盛不衰。朱建军希望通过彩陶文化与敦煌文化的交流碰撞,更好地助力敦煌故事传播,助力敦煌文化发展、繁荣,助力敦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崭新篇章,并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军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研究员致辞


  距今5000多年,仰韶文化先民从甘肃天水向西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足迹从洮河流域向南至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西至青海湟水,深入河西走廊,并创造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先民极大地拓展了中华文明的生存空间,打开了中华文明和西方草原地带、直通两河流域等文明中心通道,把中国彩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的阶段。在同一时期,欧亚大陆从黄河到黑海各地均有灿烂的彩陶文化,宛如跨越欧亚大陆的彩虹。这些彩陶文化的相似性,引发了学者对于5000年多年前是否就已出现横跨欧亚大陆的早期文化交流的探讨。可以看到在丝绸之路形成前,横跨欧亚大陆的这些地带已经具有了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生活使用彩陶的人群,这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距今4000多年,马家窑先民开辟的中西交流的门户发挥重要作用,引进的金属冶炼技术为后续青铜时代的灿烂辉煌奠定基础,引进的农作物、牲畜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注入了新的活力。甘肃在中西交流、文明形成之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距今1000多年,敦煌文化蓬勃发展,敦煌的艺术直到现在还被世界所敬仰。直至今日,中国考古学已发展百年,对中西文明交流也有了新的认识,也提出了文明之间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文明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一个宏愿。在敦煌召开此次会议,对于追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中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重要线索具有重要意义。李新伟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推动相关研究,并展示甘肃及敦煌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甘肃在一带一路建设、文明互鉴中的重要地位。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敦煌会务组供图)

  20位学者在接下来的研讨环节围绕世界视野的考古学、彩陶研究与文化交互的新视角、欧亚大陆史前彩陶与文化互动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撰稿:荼 荼

  审核:李新伟

责编:韩 翰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