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广州部分考古遗存的发现与困境》学术研讨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十八)

摘要:   2022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持续进行。本次研讨由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学员王慧主讲,题目是《广州部分考古遗存的发现与困境》。  主讲人先以广州市的地理环境为切入口,介绍了广州考古遗存分布的特征以及广州古城的沿革,随后重点介绍了广州北部先秦遗存和广州城市考古中的 ...

  2022年9月1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持续进行。本次研讨由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学员王慧主讲,题目是《广州部分考古遗存的发现与困境》。

  主讲人先以广州市的地理环境为切入口,介绍了广州考古遗存分布的特征以及广州古城的沿革,随后重点介绍了广州北部先秦遗存和广州城市考古中的发现与困境。

  榄园岭遗址是广州北部的先秦遗存之一。2015和2021年,为配合基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榄园岭遗址开展了先后两期的考古发掘。遗址可分为两个大期,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早期,遗存以灰坑及柱洞等生活类遗迹为主,墓葬数量较少,出土文物不丰富;另一期为西周晚至春秋早中期,遗迹以墓葬为主,年代以西周早中期为主。2021年与2015年的考古工作,共同揭露出了一处较为完整的西周早中期墓地,这在广州地区较为少见,填补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区域西周早中期遗存的空白。

  沙岭遗址是广州市北部的另一处先秦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为配合基建项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也进行了先后两次抢救性发掘。遗址的年代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春秋。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早期的遗迹较少,以灰坑、柱洞等生活类遗迹为主。西周晚期至春秋阶段的遗迹为一百多座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是沙岭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墓葬大致顺山势排列,相互之间基本没有叠压打破关系,同时清理出的可能与墓地排水及茔域划分有关的弧形沟,都说明当时墓葬地表应有标示,且整个墓地存在统一的管理。这一阶段的墓口普遍存在灰土状堆积,很有可能是在下葬后不久举行过专门的祭拜仪式。墓葬普遍随葬品数量较少,质地有印纹硬陶、原始瓷、铜、玉石器等。原始瓷豆是最常见的随葬品,有不少是用残器随葬,有同一件器物碎裂后不同部分分别出现在填土和墓底的现象,当属“碎物葬”习俗的反映。

  结合近年来广州市东北部先秦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明显看到广州东北区域流溪河—增江这一文化走廊的存在。与博罗横岭山、增城浮扶岭墓地稍有不同的是,沙岭墓地墓葬分布相对疏朗,墓坑相对较宽,深度也不及浮扶岭墓地深,这与榄园岭、来峰岗等墓地相同,呈现出非中心聚落的等级特征。

  关于城市考古方面,主讲人以广州大佛寺遗址为例,展开了论述。2019至2020年,为配合基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大佛寺南部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经发掘,共清理遗迹90处,年代从晚唐到明清都有分布。其中宋代时期发现了较多的磉墩遗迹,现在可分辨的有两组,每一组都可能是一组大型建筑的基础。另外还发现了一处300多平方米的疑似宋代院落。

  汇报结束后,实践训练班全体师生和正在辽上京遗址参加田野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同仁们共同进行了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发掘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围绕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广州市的面积在宋代为何突然扩大;墓葬被灰坑打破的现象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等。最后,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回答了主讲人提出的如何更好地提取已发掘材料的信息、古今重叠城市怎么去系统思考、不能全面揭露的材料怎么发表等一系列问题,并对研讨进行了总结。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